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14633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1)具有基材(11)和配置在基材(11)上的透明导电层(12)。透明导电层(12)具有导电性区域(13)和非导电性区域(14)。导电性区域(13)包括导电性微粒(121)和树脂基体(122)。非导电性区域(14)包括导电性微粒(123)和树脂基体(122)。非导电性区域(14)的雾度值比导电性区域(13)的雾度值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和使用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以下,记载为“有机EL”)作为面发光体,其在主照明以及液晶的背光中的应用被寄予厚望。一般的有机EL元件具有透明基材/透明电极/发光层/反射电极的层叠结构。来自发光源(发光层)的光经由透明电极以及透明基材从透明基材的大气侧表面射出,从而被送出到大气(有机EL元件的外部)。具体而言,由于透明基材和透明电极的折射率彼此不同,大约45%的光由于透明基材与透明电极的界面(基材/透明电极界面)上的全反射的缘故,而作为在透明电极内被导波的光或在基材/透明电极界面沿横向被导波的光而失去。该现象是发光向外部送出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一直以来,进行了各种努力来避免这种现象以提高来自透明基材的露出表面(大气侧表面)的光送出效率。另外,作为用于有机EL元件中的透明电极,一般使用ITO(IndiumTinOxide:氧化铟锡)。但是,近年来,作为透明电极,逐渐更多地使用金属纳米纤维以及金属纳米线这样的金属极细纤维来代替面临资源枯竭的稀有金属的氧化铟锡。作为使用这种金属极细纤维的透明电极的图案化的方法,提出了各种方案。作为一例,以下的图案化方法为人所知,即:在透明基材的表面上形成含有金属极细纤维的透明电极,利用光刻法或激光加工将不需要的部分除去,形成非导电性区域(专利文献1~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特开2010-44968号公报专利文献2:JP特开2011-258578号公报专利文献3:JP特开2012-28025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Adv.Mater.2002,14,P833~837非专利文献2:Chem.Mater.2002,14,P4736~4745非专利文献3:MaterialsChemistryandPhysics2009,vol.114,p333-338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其在例如能够作为透明电极使用的使用了金属极细纤维的透明导电层中,通过将在透明导电层内沿横向(层方向)被导波的光向外部送出,从而能够提高光的送出效率。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具有:基材以及配置在上述基材上的透明导电层,上述透明导电层具有导电性区域和非导电性区域,上述导电性区域以及上述非导电性区域包含导电性微粒和树脂基体,上述非导电性区域中的雾度值比上述导电性区域中的雾度值大。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中,在透明导电层中包含具有大的雾度值的非导电性区域,因此,在透明导电层内沿横向被导波的光在非导电性区域散射地送出到外部。因此,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能够提高光的送出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有机EL元件的剖面。图3A以及图3B是以往的例子中的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过不懈的研究发现,关于“
技术介绍
”栏中所记载的在通过将含有金属极细纤维的透明电极图案化而形成的有机EL元件中所使用的以往的透明电极,能够进一步改善光的送出效率。图3A以及3B表示使用了金属极细纤维的透明导电层的以往的图案化方法。在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以往的图案化方法中,例如,如图3A所示,通过将包含在配置于基材101上的透明导电层102中的金属极细纤维1021断裂或除去,从而形成非导电性区域104。在非导电性区域104中,金属极细纤维1021或者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也由于断线的缘故而被绝缘。另外,在以往的图案化方法的其他例子中,如图3B所示,通过除去金属极细纤维1021以及基体树脂1022,从而形成非导电性区域104。在利用这种图案化方法所形成的透明导电层102中,在透明导电层102的横向上,由于使光从导电性区域103向非导电性区域104被导波,因而会存在很多不会被送出到外部而被透明导电层102吸收的光。在此,本专利技术人通过着眼于在透明导电层内沿横向被导波的光而进行各种研究,从而最终提出一种本专利技术的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其通过使在透明导电层内沿横向被导波的光在非导电性区域中散射,从而提高了光的送出效率。而且,本专利技术人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从而提供了一种光的送出效率得到提高的有机EL元件。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其具有基材和配置在上述基材上的透明导电层,上述透明导电层具有导电性区域和非导电性区域,上述导电性区域以及上述非导电性区域包括导电性微粒和树脂基体,上述非导电性区域的雾度值比上述导电性区域的雾度值大。在涉及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中,在透明导电层内沿横向被导波的光中,通过使从导电性区域向具有雾度值比该导电性区域高的非导电性区域被导波的光在非导电性区域散射并改变其前进方向,从而能够送出到外部。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能够提高光的送出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导电性区域中的上述导电性微粒和上述非导电性区域中的上述导电性微粒由相同材料形成,上述非导电性区域中的上述导电性微粒具有比上述导电性区域中的上述导电性微粒小的长宽比。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中,导电性区域中的导电性微粒和非导电性区域中的导电性微粒由相同材料构成。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例如,制造包含导电性微粒以及树脂基体的膜,在该膜上对形成非导电性区域的部分的导电性粒子施加激光等光或热,通过该简单的工艺,能够使导电性微粒变化成具有更小的长宽比的导电性微粒,来制造非导电性区域。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上述非导电性区域中上述导电性微粒所占体积相对于在上述导电性区域中上述导电性微粒所占体积的百分比为1%以上且50%以下。根据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被导波到非导电性区域的光变得更容易散射,因此,能够向外部送出更多的光,其结果是,能够更加提高光的送出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任意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导电性区域中的上述导电性微粒是银纳米线。根据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与使用其他金属纳米线的情况相比,能够获得具有高的透明性以及高的导电性的透明导电层。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有机EL元件,其具有: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的任意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与上述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的透明导电层对置配置的电极;以及配置在上述透明导电层与上述电极之间的发光层。在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元件中,在从发光层发出并且在透明导电层内沿横向被导波的光中,能够使从导电性区域被导波到具有比该导电性区域高的雾度值的非导电性区域的光,通过在非导电性区域散射来改变前进方向,从而送出到外部。因此,根据第五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光的送出效率提高的有机EL元件。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的一例的剖视图。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其具有:基材;和配置在上述基材上的透明导电层,上述透明导电层具有导电性区域和非导电性区域,上述导电性区域以及上述非导电性区域包含导电性微粒和树脂基体,上述非导电性区域中的雾度值比上述导电性区域中的雾度值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1.29 JP 2012-2607791.一种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其具有:基材;和配置在上述基材上的透明导电层,上述透明导电层具有导电性区域和非导电性区域,上述导电性区域以及上述非导电性区域包含导电性微粒和树脂基体,上述非导电性区域中的雾度值比上述导电性区域中的雾度值大,上述非导电性区域中的全光线透过率比上述导电性区域中的全光线透过率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其中,上述导电性区域中的上述导电性微粒和上述非导电性区域中的上述导电性微粒由相同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忠政明彦辻本光松井太佑安原绘理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