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楼层污水的净化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507513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层污水的净化发电系统。包括引水总管,引水总管与两个引水支管连接,引水支管下端连有竖直的导流管,导流管下方有填充活性炭的圆锥除污体,圆锥除污体下有絮凝池,絮凝池下方有辐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的上部池壁为渗水墙壁,辐流式沉淀池下方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底部有红外阀门,红外阀门通过垂直向下的发电管道与水轮机相连。所述的渗水墙壁上有孔洞,孔洞内有高分子滤芯。当集水池中水满时,红外阀门打开,集水池中的中水通过发电管道进入水轮机发电。当集水池中的水全部放完后,红外阀门关闭,重新集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充分利用高楼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发电,不仅净化充分,还能提高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层污水的净化发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再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楼层污水的净化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产出的污 水量与日俱增,污水处理已经成为亟待重视的问题。目前已经有人提出了通过收集楼层的 污水,进行再利用发电的想法,主要是通过污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发电系统两个部分实现污 水再利用发电的功能。但是由于高楼产生的生活污水存在水量不稳定,无规律等现象,目前 的发电系统采用的是实时发电方法,即将楼层排水管道的污水排到收集系统后,净化后立 即进行发电。由于水量较小,只能采用微型的水轮-发电机组,所以发电效率低下。除此之 夕卜,生活污水中存在病菌、污渍及一些生活垃圾,目前在楼道污水发电系统中采用的净化装 置存在净化不彻底的问题,造成了发电机组老化速率快,对发电系统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楼层污水的净化发电系统。通过该系统, 将楼层的污水净化达到满足发电要求后,通过阀门控制蓄水池水量,实现大水量发电的污 水再利用系统。 为实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四级除污储水装置,包括引水总管,引水总管与两个引水支管连接,引水支管下端 连有坚直的导流管,导流管下方有填充活性炭的圆锥除污体,圆锥除污体下有絮凝池,絮凝 池下方有辐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的上部池壁为渗水墙壁,辐流式沉淀池下方有集水 池,所述集水池底部有红外阀门,红外阀门通过垂直向下的发电管道与水轮机相连。 所述的渗水墙壁上有孔洞,孔洞内有高分子滤芯。 本专利技术通过引水总管将污水引入,进行四级除污,清除水体中的固体残留物,悬浮 物,有机物,大分子颗粒和油渍等。污水经处理后成为中水进入集水池蓄积,利用阀门控制 池中蓄水量。 所述引水总管,连接在污水入口处,引水总管为U形,的结构使得楼道污水缓冲减 速,便于污水中的颗粒和块状杂质沉淀。在第弯管处安装可开阀门,当进水段管道发生堵塞 时,可以开启阀门,清除杂物,保持管道畅通。 所述引水支管,连接在引水总管下段,用于分流,方便单位时间内处理较小流量的污 水,增加除污效率,同时也充分利用污水处理池的空间。在两个引水支管末端各续接一小段 坚直的导流管,使污水坚直顺势均匀流向下端的圆锥除污体。 所述圆锥除污体,放置在两段坚直的导流管的下端。所述圆锥除污体外表面为定 型滤网,定型滤网里放置有活性炭。污水经过坚直的导流管顺势流下,均匀且平均地流向圆 锥除污体表面。在不同工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圆锥除污体的顶角及表面积达到减缓流速及 控制流量的效果,便于后续除污。 圆锥除污体四周还有防溅圆环。 所述絮凝池,位于圆锥除污体的正下方。污水经过圆锥除污体后顺势流下,向下流 入水平放置的絮凝池中。在絮凝池底部有包裹于纱网中的絮凝剂,纱网固定于絮凝池底部。 污水流过时,絮凝剂层完全包围在污水之中,絮凝剂与污水有充分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 在这段时间里,较大颗粒状杂质沉淀于絮凝池底部,较小颗粒部分则随水流流入沉淀池中。 所述辐流式沉淀池,底部设计为方形。周边墙壁下部不透水,墙壁上部为渗水墙 壁。污水自絮凝池溢流下,杂质沉淀并吸附在底部,水流则通过渗水墙壁排出。 所述渗水墙壁上有许多细小孔洞,孔洞上安装高分子材料滤芯,该滤芯仅允许中 水分子通过,可以实现污水最大限度的过滤,此为第四级除污,充分保证通过四壁孔道渗入 集水池的水质达标。 所述集水池,用于收集从辐流式沉淀池流出的中水,并将中水储存。在集水池底部 安装有红外阀门。当集水池中水满时,红外阀门打开,集水池中的中水通过发电管道进入水 轮机发电。当集水池中的水全部放完后,红外阀门关闭,重新集水。所述的红外阀门可采用 CN202901464U中公开的红外阀门。 所述发电管道,连接在集水池的底部,使处理后得到的中水顺着发电管道自由下 落,管道长度根据楼房楼层的高度设计,一般设计长度为4-5米。管道内壁采用无磨材质结 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水下落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实现较高的发电效率。 所述水轮机,设计在在底层,根据楼层的高度设计,我们采用了水头高度为4-5米 的轴流定桨式水轮机。 本专利技术,通过安装在楼层三楼处的引水总管,将污水从楼道下水道引入系统,通过 引水分管减缓流速,并将污水引入圆锥除污体,进行一级净化,污水再依次通过二级絮凝 池、三级辐流式沉淀池和高分子滤芯进行再次净化。污水经过四级净化后,变成中水满足发 电要求。中水进入感应集水池,当感应集水池的水量达到发电水量时,红外阀门自动开启, 于是中水全部进入发电管道冲击设置在高楼一层的水轮机发电。 本专利技术,通过引水总管,将污水引入装置,通过引水分管减缓流速,并将污水引入 圆锥除污体,进行一级净化,污水再依次通过二级絮凝池、三级辐流式沉淀池和高分子材料 滤芯进行再次净化。污水经过四级除污净化后,变成中水,中水进入集水池并储存于其内。 当集水池中水满时,红外阀门打开,集水池中的中水通过发电管道进入水轮机发电。 本专利技术装置通过四级除污处理,使污水净化更彻底效果更明显,净化效率也更高, 从而可以扩大其使用面。污水经处理后成为中水进入集水池蓄积,能够保证一定的蓄水量 来发电。本专利技术可以充分利用高楼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发电,不仅净化充分,还能提高 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楼层污水净化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渗水墙壁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一种楼层污水净化发电系统,包括引水总管1,引水总管1与 两个引水支管2连接,引水支管2下端连有坚直的导流管3,导流管3下方有填充活性炭的 圆锥除污体4,圆锥除污体4下有絮凝池6,絮凝池6下方有辐流式沉淀池7,辐流式沉淀池 7的上部池壁为渗水墙壁8,辐流式沉淀池7下方有集水池10,所述集水池10底部有红外阀 门11,红外阀门11通过垂直向下的发电管道12与水轮机13相连。 使用本专利技术设备时,水流从总引水管1进入装置,通过引水支管2进行分流,引水 支管下有坚直的导流管3,将污水引入圆锥除污体4,污水通过圆锥除污体4进行第一级净 化后,通过设置在圆锥除污体4低端边缘的防溅圆环5进入絮凝池6。污水自絮凝池6溢流 下,进入辐流式沉淀池7,杂质沉淀在底层,水流则通过渗水墙壁8的孔洞排出。在渗水墙 壁8的孔洞中有高分子滤芯9,实现第四级净化。在渗水墙壁8外侧,设计有集水池10,池 底有红外阀门11,当集水池10蓄满水时,红外阀门11开启,使全部中水通过发电管道12 顺势流下,冲击水轮机13,利用势能发电。当蓄水全部放空时,红外阀门11关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楼层污水的净化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水总管(1),引水总管(1)与两个引水支管(2)连接,引水支管(2)下端连有竖直的导流管(3),导流管(3)下方有填充活性炭的圆锥除污体(4),圆锥除污体(4)下有絮凝池(6),絮凝池(6)下方有辐流式沉淀池(7),辐流式沉淀池(7)的上部池壁为渗水墙壁(8),辐流式沉淀池(7)下方有集水池(10),所述集水池(10)底部有红外阀门(11),红外阀门(11)通过垂直向下的发电管道(12)与水轮机(1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楼层污水的净化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水总管(1),引水总管(1)与两 个引水支管(2)连接,引水支管(2)下端连有坚直的导流管(3),导流管(3)下方有填充活 性炭的圆锥除污体(4),圆锥除污体(4)下有絮凝池¢),絮凝池(6)下方有辐流式沉淀池 (7),辐流式沉淀池(7)的上部池壁为渗水墙壁(8),辐流式沉淀池(7)下方有集水池(10), 所述集水池(10)底部有红外阀门(11),红外阀门(11)通过垂直向下的发电管道(12)与水 轮机(13)相连。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家波廖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