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插片可切换式电脑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07295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三插片可切换式电脑插头,包括三个插片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三个弹性导体薄片,三个弹性导体薄片的一端分别与火线、地线、零线连接、另一端为两条平行的弹性片,三个插片的末端为圆柱体,圆柱体卡设在两条平行的弹性片之间,在壳体上相应于三个插片设置有凹槽,插片折叠后设置在凹槽内,插片竖立时,线路导通;插片折叠时,插片末端的圆柱体从两条平行的弹性片中滑出,线路断开;与火线连接的插片、与零线连接的插片在插片座上可转动使与火线的插片及与零线连接的插片呈八字形设置或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三插片插头通过自身折叠转换成二插片插头,既可以在三插孔插座上使用,也可以在二插孔插座上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三插片可切换式电脑插头
本技术属于基本电气元件
,特指一种二、三插片可切换式电脑插头, 尤其是指一种本身就可调节插头插片数量,可以将三插片头转换成二插片的插头。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电子设备遍及社会每个角落。哪里有电子设备,哪里就需要 用电。一句话不是说哪里需要电,哪里就有电源插头。可见,电源插头的用途以及遍及我 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家用电器:和我们生活最贴近的就是家用电器上的电源插头了,电视机、电冰箱、 电风扇、空调等等都需要使用而且必须使用电源插头。 通讯领域:平常我们的各种通讯领域也会使用到电源插头,如电话,电线接受塔, 航空设备等等。 现有的三插片的插头的结构是:(参见图1):插头内部是电源线直接连接在插片 1上,这样电流通过插片1导入电线中,最后导入电脑中。插头外部的三个插片1是固定方 向,角度为60°,中心距12?13mm左右,这样的插头无法插入二插孔插座中,原因是:1、多 一个插片;2.二插孔插排的两个孔是坚直平行的,而三插片插头是有角度的。 目前,在公共场所经常是两插孔插座,这使很多三插片插头无法使用。同样在一个 插了很多插头的插排上,三孔插座数量有限,也使很多三插片插头无法使用。这严重影响了 人们的生活用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通过自身折叠实现三插片、二插片转换的、携带方便、节省 空间、通用性强的二、三插片可切换式电脑插头。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二、三插片可切换式电脑插头,包括壳体、三个插片,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三个弹性 导体薄片,三个弹性导体薄片的一端分别与火线、地线、零线连接、另一端分开成两条平行 的弹性片,三个插片的末端为圆柱体,圆柱体卡设在两条平行的弹性片之间,插片设置在插 片座上,插片座的两侧设置有铰接轴,在壳体上相应于三个插片设置有凹槽,插片座的铰接 轴设置在凹槽一端的壳体上,插片折叠后设置在凹槽内;插片绕铰接轴转动坚立时,电线、 弹性导体薄片及插片形成的线路导通;插片绕铰接轴转动折叠时,插片末端的圆柱体从两 条平行的弹性片中滑出,插片、弹性导体薄片及电线形成的线路断开;与火线连接的插片、 与零线连接的插片在插片座上可转动使与火线的插片、与零线连接的插片呈八字形设置或 平行设置。 上述的与火线连接的插片、与零线连接的插片的插片座上均设置有通孔,通孔内 设置有塑胶座,插片靠近圆柱体的一端插设在塑胶座上,塑胶座在通孔内转动调节插片的 位置。 toon] 上述的通孔的内壁上周向均布的若干个弧形槽,在塑胶座上相应位置设置有周向 均布的弧形凸沿,弧形凸沿设置在弧形槽内。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三插片插头通过自身折叠转换成二插片插头,这样 既可以在三插孔插座上使用,也可以在二插孔插座上使用。方便了自己用电,也方便了他人 用电。在不需要用的时候,三个插片可以同时折叠在插头中,既保护了插片,防止插片损坏, 也方便携带,节省空间,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
技术介绍
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示意简图; 图3是本技术的与火线连接的插片与塑胶座、插片座、弹性导体薄片及火线 或与零线连接的插片与塑胶座、插片座、弹性导体薄片及零线连接的剖面示意简图; 图4是本技术的与火线连接的插片与塑胶座、插片座的俯视图示意简图; 图5是本技术的与地线连接的插片与插片座的俯视图示意图。 其中,10、壳体,20、弹性导体薄片,30、火线,40、零线,50、两条平行的弹性片,60、 圆柱体,70、插片座,80、铰接轴,90、凹槽,100、与火线的插片,120、塑胶座,130、弧形凸沿, 140、与地线连接的插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二、三插片可切换式电脑插头,包括壳体10、三个插 片,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三个弹性导体薄片20,三个弹性导体薄片20的一端分别与火线 30、地线、零线40连接、另一端分开成两条平行的弹性片50,三个插片的末端为圆柱体60, 圆柱体60卡设在两条平行的弹性片50之间,插片设置在插片座70上,插片座70的两侧设 置有铰接轴80,在壳体10上相应于三个插片设置有凹槽90,凹槽90的一端与壳体10内腔 连通,插片座70的铰接轴80设置在凹槽90 -端的壳体10上,插片的圆柱体60伸入壳体 10内腔的两条平行的弹性片之间,插片折叠后设置在凹槽90内,插片绕铰接轴80转动坚 立时,电线、弹性导体薄片20及插片形成的线路导通;插片绕铰接轴80转动折叠时,插片末 端的圆柱体60从两条平行的弹性片50中滑出,插片、弹性导体薄片20及电线形成的线路 断开;与火线连接的插片1〇〇、与零线连接的插片110在插片座70上可转动使与火线的插 片100及与零线连接的插片110呈八字形设置或平行设置,分别与三插孔插座的插孔或二 插孔插座的插孔相配合。电线为相应的火线或零线或地线。由于插片末端是圆柱体,所以 无论怎样转动插片,都能保证末端与弹性导体薄片20连接,保持了通路。为了便于插片座 70的转动,插片座70的底部可设置圆弧面。 为了插片座70在坚立时更好的定位,可在插片座70上设置有插销,在壳体10相 应位置设置插销孔,在插片坚立时,插片座70上的插销插入壳体10的插销孔内。折叠时, 插销离开撤销孔。 上述的与火线连接的插片100、与零线连接的插片110的插片座70上均设置有通 孔,通孔内设置有塑胶座120,插片靠近圆柱体60的一端插设在塑胶座120上,塑胶座120 在通孔内转动调节插片的位置。通孔与塑胶座120之间的连接关系为比较紧密的连接,在 转动时需要比较用力地转动才能实现塑胶座120的转动,以防止塑胶座120随意在通孔内 转动。 上述的通孔的内壁上周向均布的若干个弧形槽,在塑胶座120上相应位置设置有 周向均布的弧形凸沿130,弧形凸沿130设置在弧形槽内。弧形凸沿130及弧形槽的设置, 一方面可限制塑胶座120轴向位移导致插片的圆柱体60从两条平行的弹性片50中滑出, 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根据弧形凹槽的弧长可控制插片转动的角度。 本技术与地线连接的插片140不需要进行角度的调整,直接固设在插片座70 上。 本技术的使用: 使用时,将三个插片均坚立,在有三插孔的插座时,使与火线连接的插片100及与 零线连接的插片110之间呈八字形,插入插座即可;在只有二插孔的插座时,将与地线连 接的插片140折叠使其位于相应的凹槽内,此时,该插片的圆柱体60从两条平行的弹性片 50中滑出,插片、弹性导体薄片20及地线形成的线路断开,与火线连接的插片100、与零线 连接的插片110坚立,与火线连接的插片100、弹性导体薄片20、火线及与零线连接的插片 110、弹性导体薄片20零线形成导通的线路,并调节与火线连接的插片100及与零线连接的 插片110处于平行的状态,插入插座即可。 在不使用时,将与火线连接的插片100、与零线连接的插片110调节至可折叠至凹 槽90内的角度,然后将三个插片均折叠置于相应的凹槽90内,三个插片的圆柱体60均从 相应的两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二、三插片可切换式电脑插头,包括壳体(10)、三个插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三个弹性导体薄片(20),三个弹性导体薄片(20)的一端分别与火线(30)、地线、零线(40)连接、另一端分开成两条平行的弹性片(50),三个插片的末端为圆柱体(60),圆柱体(60)卡设在两条平行的弹性片(50)之间,插片设置在插片座(70)上,插片座(70)的两侧设置有铰接轴(80),在壳体(10)上相应于三个插片设置有凹槽(90),插片座(70)的铰接轴(80)设置在凹槽(90)一端的壳体(10)上,插片折叠后设置在凹槽(90)内;插片绕铰接轴(80)转动竖立时,电线、弹性导体薄片(20)及插片形成的线路导通;插片绕铰接轴(80)转动折叠时,插片末端的圆柱体(60)从两条平行的弹性片(50)中滑出,插片、弹性导体薄片(20)及电线形成的线路断开;与火线连接的插片(100)、与零线连接的插片(110)在插片座(70)上可转动使与火线的插片(100)、与零线连接的插片(110)呈八字形设置或平行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 二、三插片可切换式电脑插头,包括壳体(10)、三个插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 (10)内设置有三个弹性导体薄片(20),三个弹性导体薄片(20)的一端分别与火线(30)、地 线、零线(40)连接、另一端分开成两条平行的弹性片(50),三个插片的末端为圆柱体(60), 圆柱体¢0)卡设在两条平行的弹性片(50)之间,插片设置在插片座(70)上,插片座(70) 的两侧设置有铰接轴(80),在壳体(10)上相应于三个插片设置有凹槽(90),插片座(70) 的铰接轴(80)设置在凹槽(90) -端的壳体(10)上,插片折叠后设置在凹槽(90)内;插片 绕铰接轴(80)转动坚立时,电线、弹性导体薄片(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洪军于天骥卢国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