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04749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0:04
提供一种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即使作用离心力或者被冷却,也能够可靠地密封用于容置弹性构件的空间。该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具有:中间板;侧板,其以能够相对于中间板旋转的方式配置;弹性构件,其容置于被侧板包围的空间内,并且吸收在侧板和中间板之间产生的扭矩变动;盖构件,其固定在中间板上,并且与能够滑动的方式与侧板进行压力接触,从而从外部盖住容置弹性构件的空间;抑制部,在容置弹性构件的空间内的气压小于外部气压时,该抑制部能够抑制盖构件(25)的因作用于盖构件(25)的压力而产生的变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扭矩变动吸收装置。 扭矩变动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本技术主张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1 - 214265号((2011年9月29日申请) 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全部记载内容引入本说明书中。 扭矩变动吸收装置配设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吸收(抑制)在 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产生的变动扭矩。存在如下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即,具有通过弹力(弹 簧力)吸收变动扭矩的减震部。减震部的结构为,在周向上的两个旋转构件之间配置弹性构 件(螺旋弹簧),在两个旋转构件进行相对旋转时,螺旋弹簧进行收缩来吸收变动扭矩。 在具有这样的减震部的装置中,一个旋转构件配置在另一个旋转构件的外周或者 两侧,利用密封构件堵塞一个旋转构件和另一个旋转构件之间的间隙,从而密封容置有螺 旋弹簧的空间。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即,在盖板构件(专利文献1的图8 的14e、16e)和中心板构件(专利文献1的图8的24e)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有板簧(专利文献 1的图8的50e、52e),板簧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盖板构件的内侧的面(用于容置螺旋弹簧的 一侧的面)相接触。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了具有与专利文献1同样的密封结构的装 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210383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 :美国专利申请第2002 / 0128074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的分析是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得到的。 此外,将上述专利文献1、2的全部公开内容再次引入本说明书中。下面的分析是 基于本技术而得到的。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密封结构中,板簧与盖板构件的内侧的面进行接触, 因此在周围有泥水的环境下,滞留于板簧和盖板构件之间的间隙中的泥水可能进入内侧。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密封结构中,板簧的内周部分通过铆钉固定在中心 板构件上,外周部分相对于轴向倾斜来与盖板构件进行压力接触。因此,在随着旋转而作用 有离心力时,板簧的外周部分向从盖板构件离开的方向发生变形,从而使板簧的外周部分 和盖板构件之间的密封性降低。另外,离心力也作用于泥水,因此泥水可能从板簧的外周部 分和盖板构件之间进入内侧。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密封结构中,随着在驾驶中温度上升的盖板构件被 泥水冷却,用于容置螺旋弹簧的空间的气压相对于外部气压成为负压。此时,若泥水附着于 板簧的外周部分和盖板构件之间的接触部分,则泥水可能因压力差而被吸入到用于容置螺 旋弹簧的空间内。 本技术的主要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即使作用有离心力或 者被冷却,也能够可靠地密封用于容置弹性构件的空间。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技术的一种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中间板,其以能够旋转 的方式配置;侧板,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中间板旋转的方式配置,并且该侧板与所述中间板 以同轴配置;弹性构件,其容置于被所述侧板包围的空间内,并且吸收在所述侧板和所述中 间板之间产生的扭矩变动;盖构件,其以在圆周方向上连续且紧贴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中间 板以及所述侧板中的一个上,并且以在圆周方向上连续且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中间板 以及所述侧板中的另一个进行压力接触,从而从外部盖住容置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空间; 抑制部,在容置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空间内的气压小于外部气压时,该抑制部能够抑制所 述盖构件的因作用于所述盖构件的压力而产生的变形。 在本技术的所述扭矩变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抑制部能够抑制所述盖构件 的因作用于所述盖构件的离心力而产生的变形。 在本技术的所述扭矩变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抑制部形成在所述中间板以 及所述侧板中的另一个上。 本技术的另一种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中间板,其以能够旋 转的方式配置,侧板,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中间板旋转的方式配置,并且该侧板与所述中间 板以同轴配置,弹性构件,其容置于被所述侧板包围的空间内,并且吸收在所述侧板和所述 中间板之间产生的扭矩变动,盖构件,其以在圆周方向上连续且紧贴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中 间板以及所述侧板中的一个上,并且以在圆周方向上连续且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中间 板以及所述侧板中的另一个进行压力接触,从而从外部盖住容置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空 间;在用于容置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空间内的气压小于外部气压时,所述盖构件与所述中 间板以及所述侧板中的另一个之间的紧贴性增加。 在本技术的所述扭矩变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盖构件在作用有离心力时, 与所述中间板以及所述侧板中的另一个之间的紧贴性增加。 在本技术的所述扭矩变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盖构件为环状的板状构件。 在本技术的所述扭矩变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盖构件的与所述侧板进行压 力接触的部分相对于自由状态以向从所述中间板离开的方向弯曲的状态,与所述侧板进行 压力接触。 在本技术的所述扭矩变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盖构件的与所述中间板相抵 接的一侧的面与所述侧板进行压力接触。 在本技术的所述扭矩变动吸收装置中,优选在所述中间板的一侧,所述侧板 具有内周端面,该内周端面比所述盖构件固定在所述中间板上的部分更靠径向外侧,且在 所述内周端面的远离所述中间板的一侧的角上,具有与所述盖构件进行压力接触的抵接 部。 在本技术的所述扭矩变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侧板的所述内周端面的远离 所述中间板的一侧的角和所述内周端面的接近所述中间板的一侧的角,在径向上处于相同 的位置,或者所述内周端面的远离所述中间板的一侧的角,比所述内周端面的接近所述中 间板的一侧的角更靠径向内侧。 在本技术的所述扭矩变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侧板的所述抵接部呈曲面。 在本技术的所述扭矩变动吸收装置中,优选所述侧板的所述抵接部配置在, 在轴向上相对于所述弹性构件和所述中间板相抵接的位置偏移的位置上。 在本技术的所述扭矩变动吸收装置中,所述侧板的所述抵接部比所述盖构件 的外周端面更靠径向内侧。 在本技术的所述扭矩变动吸收装置中,优选在所述侧板的在所述中间板的另 一侧配置的部分具有圆筒部,该圆筒部比所述中间板更靠径向内侧,所述圆筒部通过轴承 将所述中间板支撑为能够旋转。 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技术,在用于容置弹性构件的空间内的气压小于外部气压时,使盖构 件与侧板之间的紧贴性增加,因此即使在盖构件的外侧附近存在滞留的泥水,也能够不使 泥水进入容置弹性构件的空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包括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的动力 传递装置的结构的沿图2的X - X'线的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的结构的从 图1的箭头A观察到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中的密封部 分的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具有:中间板(center plate) (图1的23),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侧板(图1的17、18),其以能够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中间板,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 侧板,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中间板旋转的方式配置,并且该侧板与所述中间板以同轴配置; 弹性构件,其容置于被所述侧板包围的空间内,并且吸收在所述侧板和所述中间板之间产生的扭矩变动; 盖构件,其以在圆周方向上连续且紧贴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中间板以及所述侧板中的一个上,并且以在圆周方向上连续且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中间板以及所述侧板中的另一个进行压力接触,从而从外部盖住容置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空间; 抑制部,在容置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空间内的气压小于外部气压时,该抑制部能够抑制所述盖构件的因作用于所述盖构件的压力而产生的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9.29 JP 2011-2142651. 一种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中间板,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 侧板,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中间板旋转的方式配置,并且该侧板与所述中间板以同轴 配置; 弹性构件,其容置于被所述侧板包围的空间内,并且吸收在所述侧板和所述中间板之 间产生的扭矩变动; 盖构件,其以在圆周方向上连续且紧贴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中间板以及所述侧板中的一 个上,并且以在圆周方向上连续且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中间板以及所述侧板中的另一 个进行压力接触,从而从外部盖住容置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空间; 抑制部,在容置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空间内的气压小于外部气压时,该抑制部能够抑 制所述盖构件的因作用于所述盖构件的压力而产生的变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制部能够抑制所述盖构件的因作用于所述盖构件的离心力而产生的变形。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制部形成在所述中间板以及所述侧板中的另一个上。4. 一种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中间板,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 侧板,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中间板旋转的方式配置,并且该侧板与所述中间板以同轴 配置, 弹性构件,其容置于被所述侧板包围的空间内,并且吸收在所述侧板和所述中间板之 间产生的扭矩变动, 盖构件,其以在圆周方向上连续且紧贴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中间板以及所述侧板中的一 个上,并且以在圆周方向上连续且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中间板以及所述侧板中的另一 个进行压力接触,从而从外部盖住容置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空间; 在容置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空间内的气压小于外部气压时,所述盖构件与所述中间板 以及所述侧板中的另一个之间的紧贴性增加。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矩变动吸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端胜山下俊哉堀隆司道满泰典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信艾达株式会社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