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推断人体死后间隔时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503759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推断人体死后间隔时间的方法,属于医学检验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提取不同死亡时间的人的胆囊粘膜上皮细胞作为样本,并将所述样本涂片;将涂片后的所述样本进行染色;对染色后的样本进行图像分析,分析的参数包括: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的异形指数、灰度参数和几何参数,灰度参数包括平均光密度、平均灰度和积分光密度;将参数进行统计,获得参数的线性回归方程,根据线性回归方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死后间隔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推断人体死后间隔时间的方法,在人体死后5~36h内,通过分析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的异形指数、灰度参数和几何参数,得到异形指数、灰度参数和几何参数与PMI关系,从而推断人体死后间隔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推断人体死后间隔时间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检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推断人体死后间隔时间的方法。
技术介绍
人体死后间隔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MI)推断一直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之一,尤其早期PMI的推断,在刑事侦查中排查犯罪嫌疑人、仲裁死亡医疗纠纷等司法实践中更具现实意义。客观、准确的早期PMI推断,可为公安机关刑事侦查提供重要的客观线索,有利于公安机关辨别犯罪嫌疑人是否有作案时间,确定或缩小侦查范围,提高侦查效率和准确度。此外,死后间隔时间的推断有时对自然灾害的评估分析、保险和财产继承也至关重要。DNA是具有显著生化稳定性的遗传物质,同物种不同组织的体细胞的DNA含量是恒定的。在机体死亡后,细胞组织发生缺血、缺氧,随着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细胞自身消化,其结构进行解体,DNA也逐渐发生降解,其DNA的含量及细胞核的形态变化亦具规律性,表现为核凝固、边集、碎裂、溶解等改变。研究人员在研究死后间隔时间时,其研究对象均为脑细胞、脾细胞或肝细胞,且研究人员均认为仅在脑细胞、脾细胞或肝细胞中的DNA能够准确反映死后间隔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胆囊反映死后间隔时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推断人体死后间隔时间的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推断人体死后间隔时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取不同死亡时间的人的胆囊粘膜上皮细胞作为样本,并将所述样本涂片;将涂片后的所述样本进行染色;对染色后的所述样本进行图像分析,所述分析的参数包括:所述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的异形指数、灰度参数和几何参数,所述灰度参数包括平均光密度、平均灰度和积分光密度;将所述参数进行统计,获得所述参数的线性回归方程,所述线性回归方程为:YID=11.333XID-33.338,其中,YID为推断的死后间隔时间,XID为对应测量的异形指数;YAG=0.679XAG-54.277,其中,YAG为推断的死后间隔时间,XAG为对应测量的平均灰度;YAOD=-178.868XAOD+84.222,其中,YAOD为推断的死后间隔时间,XAOD对应测量的平均光密度;YIOD=-6.422XIOD+91.398,其中,YIOD为推断的死后间隔时间,XIOD为对应测量的积分光密度;根据所述线性回归方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死后间隔时间。具体地,所述样本剪取自所述人死后5~36h的所述胆囊粘膜上皮细胞。进一步地,所述涂片的方法为:将取出的所述样本置于含有400mg/L的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中,首次剪取所述样本的时间在所述人死后5h完成,在18℃恒温箱中存放0.5h,然后在保湿盒内,剪取0.5cm×0.5cm×1cm所述样本1份,且每隔1h剪取一次,将剪取的所述样本浸于清水中洗涤,取出所述样本并用滤纸吸干,将吸干后的所述样本涂布。进一步地,将涂布后的所述样本采用孚尔根染色方法进行染色。具体地,所述孚尔根染色方法包括:将备染的所述涂片浸入固定液中固定0.5h,取出后置于6N盐酸溶液中水解30min,取出后置于蒸馏水中洗涤,再浸入由副品红配制的席夫氏试剂中放置30min,用浓度为0.5%的偏重亚硫酸钠溶液浸洗2min,重复浸洗三次,流水冲洗5min后,进行封片。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液为卡诺氏固定液。具体地,所述图像分析采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一步地,在显微镜高倍物镜下摄取染色后的所述涂片的图像视野,以“弓”字型的形状作为采集线路,保证采集的图像无重复、无交叉,且每张所述涂片随机取10个视野,每个视野采集一幅图像。进一步地,所述几何参数包括面积、平均直径、等效直径和周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推断人体死后间隔时间的方法,通过分析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的异形指数、灰度参数和几何参数,得到异形指数、灰度参数和几何参数与PMI关系,从而推断人体死后间隔时间,此外,相比较于其他组织细胞,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易于提取和保存,样本的处理比较简便避免了个体差异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克服一定的主观性、经验性,保证了死亡时间推断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核面积随PMI的变化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的平均直径随PMI的变化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的等效直径随PMI的变化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的周长随PMI的变化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的异形指数随PMI的变化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的平均灰度随PMI的变化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的平均光密度随PMI的变化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的积分光密度随PMI的变化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胆囊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作用。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颈部连胆囊管。胆囊壁由粘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该粘膜具有典型的吸收型细胞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吸收和浓缩功能,该粘膜亦有分泌粘液的功能,在粘膜中,除了一般的细胞外,还有内分泌细胞。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发现胆囊这一器官也可用于推断人体死后间隔时间。下面采用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选择湖北地区2013年具有确切死亡时间的离体人的胆囊组织30例,死者年龄以30±10岁居多,其中,男性28例(占总数的93.33%),女性2例(占总数的6.67%)。取材前的尸体保存于16~25℃的环境中,取材的实验环境温度在14.5~25℃,首次取材时间均在人体死后5h完成。在无菌手术条件下取出完整的胆囊,并置于含400mg/L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中,在18℃恒温箱中存放0.5h,然后在无菌洁净的保湿盒内,剪取0.5cm×0.5cm×1cm样本1份,且每隔1h剪取一次,将剪取的样本浸入清水中摆动洗涤,清洗血浆成份及血细胞,取出该样本并用滤纸吸干,用镊子夹住吸干后的样本进行涂片,并按照均匀的直线涂布方式进行涂布。本专利技术在样本制备过程中,无须破坏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也不用制作胆囊组织的单细胞匀浆悬液。涂片由专人统一测量分析,每次采集前均设置相同的系统环境,图像分析仪每次重新开启后、进行测量前,均要进行尺度定标、光密度定标。所有操作程序的步骤、次序一致。其中,胆囊内面由粘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组成成分除了粘膜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外,还包括胞质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粘液颗粒、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胆囊在采集及样本小块分割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的被细菌或者微生物污染,有些成分本身就携带有微生物或细菌,所以其中任何一部分被污染,都会影响周围的其他成分,本专利技术将取出完整的胆囊置于400mg/L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中,这样可以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推断人体死后间隔时间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断人体死后间隔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提取不同死亡时间的人的胆囊粘膜上皮细胞作为样本,并将所述样本涂片;将涂片后的所述样本进行染色;对染色后的所述样本进行图像分析,所述分析的参数包括:所述胆囊粘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的异形指数、灰度参数和几何参数,所述灰度参数包括平均光密度、平均灰度和积分光密度;将所述参数进行统计,获得所述参数的线性回归方程,所述线性回归方程为:YID=11.333XID‑33.338,其中,YID为推断的死后间隔时间,XID为对应测量的异形指数;YAG=0.679XAG‑54.277,其中,YAG为推断的死后间隔时间,XAG为对应测量的平均灰度;YAOD=‑178.868XAOD+84.222,其中,YAOD为推断的死后间隔时间,XAOD对应测量的平均光密度;YIOD=‑6.422X IOD+91.398,其中,YIOD为推断的死后间隔时间,XIOD为对应测量的积分光密度;根据所述线性回归方程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死后间隔时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断人体死后间隔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提取不同死亡时间的人的胆囊粘膜上皮细胞作为样本,并将所述样本涂片,所述样本剪取自所述人死后5~36h的所述胆囊粘膜上皮细胞,所述涂片的方法为:在无菌手术条件下取出完整的胆囊,并置于含有400mg/L的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中,在18℃恒温箱中存放0.5h,然后在保湿盒内,剪取0.5cm×0.5cm×1cm所述样本1份,首次剪取所述样本的时间在所述人死后5h完成,且每隔1h剪取一次,将剪取的所述样本浸于清水中洗涤,取出所述样本并用滤纸吸干,将吸干后的所述样本涂布,并按照均匀的直线涂布方式进行涂布;将涂片后的所述样本采用孚尔根染色方法进行染色,所述孚尔根染色方法包括:将备染的所述涂片浸入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0.5h,取出后置于6N盐酸溶液中水解30min,取出后置于蒸馏水中洗涤,再浸入由副品红配制的席夫氏试剂中放置30min,用浓度为0.5%的偏重亚硫酸钠溶液浸洗2min,重复浸洗三次,流水冲洗5min后,用常规中性胶进行封片,每个胆囊组织在死后5~36h内的所有涂片,均来自同一个个体,须一次性集中完成染色,其中卡诺氏固定液的配制按照体积比为无水酒精:三氯甲烷:冰醋酸=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雷杨友华易卉玲舒细记
申请(专利权)人:江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