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0163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设置一排放置茶叶的平行并列连接的铁制铁制U型加热槽,且相邻的铁制U型加热槽之间设置绝缘层,所述框体一侧外端面设置铜制电极Ⅰ,框体另一侧内端面设有连接铁制U型加热槽的铜制电极Ⅱ,且所述铜制电极Ⅰ经地线与连接电源的变压器负电极连接,铜制电极Ⅱ经火线与变压器正电极连接,所述铁制U型加热槽的两端部设置紧贴框体的导电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电安全且耗电量少,且低电压的加热,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加热迅速,受热均匀,确保了茶叶烘干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
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
技术介绍
烘干是茶叶制作的一个重要工序,其主要目的为去处茶叶里外的所有水份,同时达到茶叶定型以及耐氧化的目的,现有较好的烘干设备是木制抽屉式烘箱,就是木板做外框架,烘筛呈层叠码在外框内,下面用碳火盆或电热管烘烤,往往存在以下问题:烘干设备的使用寿命低,时常需要维护更换,且耗能极大,若以万户茶农计算,每年就要砍伐I万多立方木材、毁近千亩山林,每年要花费3-4仟元用于更换和维修设备,以及大量电能损耗,发展经济的同时却破坏了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用电安全且耗电量少,加热迅速,受热均匀,确保了茶叶烘干质量,使用寿命长。 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设置一排放置茶叶的平行并列连接的铁制铁制U型加热槽,且相邻的铁制U型加热槽之间设置绝缘层,所述框体一侧外端面设置铜制电极I,框体另一侧内端面设有连接铁制U型加热槽的铜制电极II,且所述铜制电极I经地线与连接电源的变压器负电极连接,铜制电极II经火线与变压器正电极连接,所述铁制U型加热槽的两端部设置紧贴框体的导电板。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前端部设置连通铁制U型加热槽U型端部的茶叶出口,且框体前端部在茶叶出口下侧设有斜置茶叶接料板。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为玻璃纤维层。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板连接相邻的铁制U型加热槽同侧端部,铁制U型加热槽通过两端部导电加热。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变压器将高电压变成人体安全电压后给放置茶叶的铁制U型加热槽通电加热,实现铁制U型加热槽的低电压大电流的交流加热,U型结构设计将热量尽可能的闭合在加热的茶叶中,减少了热能在空气中传递的损失,节约的能源在50%以上,避免了以往用碳火烘烤时热量不可控,能量流失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以及以往用高功率电热管快速烘烤时电耗能大的问题,用电安全且耗电量少,且低电压的加热,避免了设备受短时间过多的热量烘烤的影响,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相邻的铁制U型加热槽之间设置绝缘层,相邻的铁制U型加热槽同侧端部通过导电板连接,铁制U型加热槽通过两端部导电加热,加热迅速,受热均匀,确保了茶叶烘干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的俯视图; 图2为本技术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其中:1、变压器;2、火线;3、地线;4、斜置茶叶接料板;5、框体;6、铜制电极I ;7、绝缘层;8、铜制电极II ;9、导电板;10、铁制U型加热槽;11、茶叶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如图1-3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包括框体5,所述框体5内设置一排放置茶叶的平行并列连接的铁制铁制U型加热槽10,且相邻的铁制U型加热槽10之间设置绝缘层7,所述框体5 —侧外端面设置铜制电极I 6,框体5另一侧内端面设有连接铁制U型加热槽10的铜制电极II 8,且所述铜制电极I 6经地线3与连接电源的变压器I负电极连接,铜制电极II 8经火线2与变压器I正电极连接,所述铁制U型加热槽10的两端部设置紧贴框体5的导电板9,所述框体5前端部设置连通铁制U型加热槽10的U型端部的茶叶出口 11,且框体5前端部在茶叶出口 11下侧设有斜置茶叶接料板4,所述绝缘层7为玻璃纤维层,所述导电板9连接相邻的铁制U型加热槽10同侧端部,铁制U型加热槽10通过两端部导电加热。 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变压器I经地线3与框体5 —侧外端面的铜制电极I 6连接,经火线2与框体5另一侧内端面的铜制电极II 8连接,且通过在相邻的铁制U型加热槽10之间设置绝缘层7,在相邻的铁制U型加热槽10同侧端部连接导电板9的方式,在变压器I通电时,使每个铁制U型加热槽10两端部导电加热,加热迅速,受热均匀,确保了茶叶烘干质量,同时U型结构设计将热量尽可能的闭合在加热的茶叶中,减少了热能在空气中传递的损失,节约的能源在50%以上,同时避免了以往用碳火烘烤时热量不可控,能量流失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以及以往用高功率电热管快速烘烤时电耗能大的问题,用电安全且耗电量少,同时低电压的加热,避免了设备受短时间过多的热量烘烤的影响,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包括框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5)内设置一排放置茶叶的平行并列连接的铁制铁制U型加热槽(10),且相邻的铁制U型加热槽(10)之间设置绝缘层(7),所述框体(5)一侧外端面设置铜制电极Ⅰ(6),框体(5)另一侧内端面设有连接铁制U型加热槽(10)的铜制电极Ⅱ(8),且所述铜制电极Ⅰ(6)经地线(3)与连接电源的变压器(1)负电极连接,铜制电极Ⅱ(8)经火线(2)与变压器(1)正电极连接,所述铁制U型加热槽(10)的两端部设置紧贴框体(5)的导电板(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包括框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5)内设置一排放置茶叶的平行并列连接的铁制铁制U型加热槽(10),且相邻的铁制U型加热槽(10)之间设置绝缘层(7),所述框体(5) —侧外端面设置铜制电极I (6),框体(5)另一侧内端面设有连接铁制U型加热槽(10)的铜制电极II (8),且所述铜制电极I (6)经地线(3)与连接电源的变压器⑴负电极连接,铜制电极II⑶经火线⑵与变压器⑴正电极连接,所述铁制U型加热槽(10)的两端部设置紧贴框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寿增卢潇
申请(专利权)人:松阳县古市车木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