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98839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实现轻型化并且均衡地提高耐夹断性以及操纵稳定性能。充气轮胎具有:从胎面部(2)经过胎侧部(3)而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的胎体(6)、配置在该胎体(6)的轮胎径向外侧且在胎面部(2)的内侧的带束层(7)、以及在胎圈部(4)配置在胎体(6)的轮胎轴向外侧并且形成胎圈部(4)的外侧面的边口胶(10)。带束层(7)包括多片带束帘布,这些带束帘布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C)以15~45°的角度倾斜的带束帘线。在两侧的胎壁部(B)分别设置有配置在胎体(6)与带束层(7)之间的一对胎壁加强层(12)。边口胶(10)在从胎圈基准线(BL)向轮胎径向外侧为25mm的高度位置处的厚度(dc)为3~5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现轻型化并且均衡地提高耐夹断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近年,为了提高车辆的燃油效率而要求充气轮胎轻型化。充气轮胎的轻型化主要通过减小形成轮胎的外皮部分的橡胶材料的厚度(薄壁化)来进行。实施薄壁化的位置包括胎面部与胎侧部之间的胎壁部。 然而,在如上所述实施薄壁化的充气轮胎中,当轮胎转动而接地时,胎壁部的胎体帘线的间隔被拉开而产生所谓的网眼,从而降低刚性。因此存在因例如登上路缘石等突起物等而发生的大的弯曲变形,而导致该部分的胎体帘线发生断裂这样的夹断(pinch cut)的问题。另外,胎壁部的刚性小的充气轮胎也存在操纵稳定性能变差的问题。 相关技术参见下述专利文献I。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所做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壁部设置加强层,并且将边口胶的厚度规定在一定范围,以此为基本,实现轻型化且均衡地提高耐夹断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 本专利技术中技术方案I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充气轮胎,具有: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而到达胎圈部的胎圈芯的胎体、配置在该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且在胎面部的内侧的带束层、以及在上述胎圈部配置在上述胎体的轮胎轴向外侧并且形成上述胎圈部的外侧面的边口胶,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带束层包括多片带束帘布,这些带束帘布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以15?45°的角度倾斜的带束帘线,在两侧的胎壁部分别设置有配置在上述胎体与上述带束层之间的一对胎壁加强层,上述边口胶在从胎圈基准线向轮胎径向外侧为25mm的高度位置处的厚度为3?5mm。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一对胎壁加强层具有朝向与最内侧的带束帘布的带束帘线相反的方向倾斜的加强帘线。 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壁加强层的上述加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以40?60°的角度倾斜。 另外,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配置有从上述胎圈芯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截面大致三角形状的胎圈三角胶,上述边口胶的橡胶硬度与上述胎圈三角胶的橡胶硬度相同。 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有: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而到达胎圈部的胎圈芯的胎体、配置在该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且在胎面部的内侧的带束层、在两侧的胎壁部分别配置于胎体与带束层之间的一对胎壁加强层、以及在胎圈部配置在胎体的轮胎轴向外侧并且形成胎圈部的外侧面的边口胶。 带束层包括多片带束帘布,这些带束帘布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以15~45°的角度倾斜的带束帘线。这样的带束帘布对胎体进行紧箍,从而提高胎面部的刚性、提高操纵稳定性能。另外,一对胎壁加强层能够进一步牢固地紧箍胎体。因此提高胎壁部的刚性,进一步提闻操纵稳定性能。 边口胶在从胎圈基准线向轮胎径向外侧为25mm的高度位置处的厚度为3~5mm的薄壁。由此减小轮胎的质量。另外,这样的边口胶由于厚度小,因此胎圈部的胎体帘线位于弯曲变形的中性轴,从而对该胎体帘线的拉伸应力减小。因此提高胎体帘线的耐夹断性倉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右半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胎壁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充气轮胎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表示胎体帘布、带束帘布以及胎壁加强层的轮胎的展开图。 图5 C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效果的轮胎的局部剖视图,(b)是(a)的胎圈部的放大图。 图6是说明耐夹断性能的测试方法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现有例的充气轮胎的局部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2…胎面部;3…胎侧部;4…胎圈部;5…胎圈芯;6…胎体;7..?带束层;10...边口胶;12…胎壁加强层出…胎壁部;BL...胎圈基准线;C…轮胎赤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简称为“轮胎”)的正规状态下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图2是其胎壁部B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轮胎的局部立体图。在本说明书中,“正规状态”是指将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未图示)且填充正规内压并且无负载的状态,在未特殊说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的尺寸等为在该正规状态下测量的值。 上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规定各规格的轮辋,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Design Rim”,如果是ETRTO则为“Measuring Rim”。另外,上述“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规定各规格的空气压力,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如果是 TRA 则为表 “TIRE LOAD LIMITS AT VAR1US COLD INFLAT1N PRESSURES” 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 INFLAT1N PRESSURE”。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形成为所谓的TOS构造,形成胎面部2的轮胎表面的胎面胶2G具有其轮胎轴向外端部2e将形成胎侧部3的轮胎表面的胎侧胶3G的轮胎径向外端部3e覆盖而重叠的重叠部9。本实施方式的胎面胶2G的构成包括:与路面接地的主胎面胶部2t、和配置在主胎面胶部2t两端的截面呈三角形状的胎面侧面胶部2w。 本实施方式的轮胎是扁平率为50~70%的轿车用轮胎,具有:从胎面部2经过两侧的胎侧部3而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的胎体6、和配置在该胎体6的轮胎径向外侧且在胎面部2的内侧的带束层7。 上述胎体6由连续设置主体部6a和折返部6b而成的一片胎体帘布6A构成,其中主体部6a以环状跨越在一对胎圈芯5、5之间,折返部6b与该主体部6a的两侧连接并且绕上述胎圈芯5而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折返。 图4表示包括胎体帘布6A的轮胎的展开图。如图4所示,胎体帘布6A的胎体帘线6c相对于轮胎赤道C方向例如以75?90°的角度Θ I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以90°倾斜。胎体帘线6c例如采用有机纤维帘线或钢帘线。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胎体帘布规定为一片,从而抑制轮胎质量的增加。 带束层7由多片带束帘布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两片带束帘布构成,带束层7的构成包括:配置在胎体帘布6A的轮胎径向外侧并且在带束帘布中最靠轮胎径向内侧的第一带束帘布7A、和配置在比该第一带束帘布7A靠轮胎径向外侧的第二带束帘布7B。 各带束帘布7A、7B分别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C以15?45°的角度Θ 2a、Θ 2b的范围倾斜的高弹性的带束帘线7a、7b。这样的带束帘布7A、7B能够对胎体6进行紧箍,从而提高胎面部2的刚性,提高操纵稳定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带束帘布7A、7B在带束帘线7a、7b相互交叉的方向上重叠。由此进一步发挥紧箍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束帘布7A、7B各自的宽度中心均与轮胎赤道C 一致地重叠,并且从轮胎轴向的一侧的胎壁部B连续地延伸到另一侧的胎壁部(未图示)。由此减小胎面部2的刚性阶梯差,并且遍布胎面部2的大致整个区域发挥各带束帘布7A、7B的大的紧箍效果。根据这样的观点,如图4所示,第一带束帘布7A以及第二带束帘布7B的轮胎轴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具有: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而到达胎圈部的胎圈芯的胎体、配置在该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且在胎面部的内侧的带束层、以及在上述胎圈部配置在上述胎体的轮胎轴向外侧并且形成上述胎圈部的外侧面的边口胶,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带束层包括多片带束帘布,这些带束帘布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以15~45°的角度倾斜的带束帘线,在两侧的胎壁部分别设置有配置在上述胎体与上述带束层之间的一对胎壁加强层,上述边口胶在从胎圈基准线向轮胎径向外侧为25mm的高度位置处的厚度为3~5mm。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2.11 JP 2012-2706111.一种充气轮胎,具有:从胎面部经过胎侧部而到达胎圈部的胎圈芯的胎体、配置在该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且在胎面部的内侧的带束层、以及在上述胎圈部配置在上述胎体的轮胎轴向外侧并且形成上述胎圈部的外侧面的边口胶,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上述带束层包括多片带束帘布,这些带束帘布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以15?45°的角度倾斜的带束帘线, 在两侧的胎壁部分别设置有配置在上述胎体与上述带束层之间的一对胎壁加强层, 上述边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忠雄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