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夹取扳手,用于旋紧或拧松有角螺丝钉或螺母,该夹取扳手包括:手柄,包括滑动部和第一防松部;定扳口,定扳口固定在手柄的一端;动扳口,动扳口套设在手柄的滑动部上,与手柄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用于调节定扳口和动扳口之间距离的调节臂,调节臂包括:转动部和第二防松部,其中转动部与动扳口转动连接;调节臂上的第二防松部与手柄上的第一防松部配合,以防止动扳口在手柄的滑动部上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大距离张开用以应用于更多尺寸的螺母,并能快速调节扳口大小,实现扳口的定位,快速锁紧扳手。(*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取扳手
本技术涉及手动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夹取扳手。
技术介绍
活口扳手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该活口扳手是一种旋紧或拧松有角螺丝钉或螺母的工具。 然而,对于不同尺寸的螺母,需要不断转动蜗轮,调节扳口大小,以适应不同螺母尺寸的需求。蜗轮在活口扳手上使用,虽然能够轻松的调节扳口大小,但这也会导致调校的时间比较长,尤其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可能会由于耽误了时间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传统活口扳手调校时间比较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夹取扳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夹取扳手,该夹取扳手包括: 手柄,包括滑动部和第一防松部; 定扳口,定扳口固定在手柄的一端; 动扳口,动扳口套设在手柄的滑动部上,与手柄的滑动部滑动连接;以及 用于调节定扳口和动扳口之间距离的调节臂,调节臂包括:转动部和第二防松部,其中转动部与动扳口转动连接,转动部的另一端与第二防松部的一端连接;调节臂上的第二防松部的另一端与手柄上的第一防松部配合,以防止动扳口在手柄的滑动部上移动。 可选地,夹取扳手还包括用于提供手柄上的第一防松部和调节臂上的第二防松部的另一端之间锁紧力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一端固定在动扳口上,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固定在调节臂的转动部上。 可选地,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其中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动扳口上,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调节臂的转动部上。 可选地,夹取扳手还包括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其中第一螺栓固定在动扳口上,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固定在调节臂的转动部上,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螺栓上,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上。 可选地,第一防松部的另一端和第二防松部的形状为锯齿状,通过手柄上的第一防松部的另一端和动扳口上的第二防松部的齿接配合,以防止动扳口在手柄的滑动部上移动。 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当使用夹取扳手时,由于调节臂的转动部和动扳口转动连接,调节臂可以绕着动扳口转动,此外动扳口套设在手柄的滑动部上,所以提起调节臂就可以对定扳口和动扳口之间的扳口大小进行调节,而不需像现有技术中的活口扳手需要不断转动蜗轮,以调解扳口大小。当扳口大小调节完成后,可以通过调节臂上的第二防松部与手柄上的第一防松部配合,以防止动扳口在手柄的滑动部上移动,实现扳口固定的目的,使得操作工能够夹取扳手旋紧或拧松有角螺丝钉或螺母。相对于现有的活口扳手通过转动蜗轮来调节扳口大小的耗力和费时的缺点,本技术实施例的夹取扳手具有省力和调节速度快的优点,能快速实现扳口定位和锁紧;除此之外,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夹取扳手所能夹取的螺丝钉或螺母尺寸,也不再受限于蜗轮转动的最大圈数,因此能够适用于更大尺寸的螺丝钉或螺母,应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地,夹取扳手还包括用于提供手柄上的第一防松部和调节臂上的第二防松部之间锁紧力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一端固定在动扳口上,另一端固定在调节臂的转动部上,所以当扳口大小调节完毕之后,将夹取扳手的扳口套在螺母外面,夹取扳手的定扳口紧贴螺母的一边之后,在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位于手柄上的第一防松部和位于调节臂上的第二防松部通过齿接配合实现相互咬合,最后由于弹性部件的弹力提供了咬合力,所以夹取扳手和螺母之间能够很好地夹紧。当夹取扳手处在不使用状态时,其扳口处于自动闭合状态,弹性部件松弛,但第一防松部和第二防松部仍然齿接配合。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夹取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调节臂和动扳口之间的双弹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1、手柄;1A、滑动部;1B、第一防松部;2、定扳口 ;3、动扳口 ;5、调节臂;5A、转动部;5B、第二防松部;4、弹性部件;4A、第一弹簧;4B、第二弹簧;6、第一螺栓;7、第二螺栓;8、第三螺栓;9、扳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夹取扳手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就通过该实施例并且结合这些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夹取扳手的基本构成情况。 如图1所示,该夹取扳手包括:手柄1,该手柄I包括滑动部IA和第一防松部IB ;定板口 2,定板口 2固定在手柄I的一端;动板口 3,动板口 3套设在手柄I的滑动部IA上,与手柄I的滑动部IA滑动连接;以及用于调节定扳口 2和动扳口 3之间距离的调节臂5,调节臂5包括:转动部5A和第二防松部5B,其中转动部5A的一端与动扳口 3转动连接,转动部5A的另一端与第二防松部5B的一端连接(如图1所示,转动部5A和第二放松部5B垂直连接);调节臂上6的第二防松部5B的另一端与手柄I上的第一防松部IB配合,以防止动扳口 3在手柄I的滑动部IA上移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夹取扳手的动扳口 3套设在手柄I的滑动部IA上以及调节臂5和动扳口 3的转动连接,使得可以调节定扳口 2和动扳口 3之间扳口的大小,从而使扳手的扳口实现大距离张开,用以适用更多尺寸的螺母,同时能够快速实现扳口的定位。而调节臂上6的第二防松部5B与手柄I上的第一防松部IB通过配合,以防止动扳口 3在手柄I的滑动部IA上移动,实现固定定扳口 2和动扳口 3之间扳口的目的,得夹取扳手在使用时能够更稳固地将螺母夹紧。 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夹取扳手还包括用于提供手柄I上的第一防松部IB和调节臂5上的第二防松部5B的另一端之间锁紧力的弹性部件4。弹性部件4的一端固定在动扳口 3上,弹性部件4的另一端固定在调节臂5的转动部5A上。在弹性部件4的弹力作用下,位于手柄I上的第一防松部IB和位于调节臂5上的第二防松部5B能够较好地锁紧在一起,以防止调节臂5上的转动部5A相对于动扳口 3转动,使得夹取扳手有效地夹紧螺母。 可选地,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弹性部件4可以为双弹簧结构,如图2所示,弹性部件4包括第一弹簧4A和第二弹簧4B,其中第一弹簧4A和第二弹簧4B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动扳口 3的第一螺栓6上,第一弹簧4A和第二弹簧4B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调节臂5的转动部5A上的第二螺栓7和第三螺栓8上。该双弹簧结构提供了第一防松部IB和第二防松部5B配合的锁紧力,使得夹取扳手夹紧螺母的结构更稳固。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夹取扳手的弹性部件4也可以是单弹簧结构,其弹簧的一端连接在一端固定在动扳口 3的螺栓上,另一端连接在调节臂5的螺栓上。这样可以不但节省材料,而且仍然可以达到稳固结构的效果。 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松部IB的另一端和第二防松部5B的形状为锯齿状,通过手柄I上的第一防松部IB和动扳口 3上的第二防松部5B的齿接配合,以防止所述动扳口 3在所述手柄I的滑动部IA上移动,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取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扳手包括:手柄(1),包括滑动部(1A)和第一防松部(1B);定扳口(2),所述定扳口(2)固定在所述手柄(1)的一端;动扳口(3),所述动扳口(3)套设在所述手柄(1)的滑动部(1A)上,与所述手柄的滑动部(1A)滑动连接;以及用于调节所述定扳口(2)和所述动扳口(3)之间距离的调节臂(5),所述调节臂(5)包括:转动部(5A)和第二防松部(5B),其中所述转动部(5A)的一端与所述动扳口(3)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5A)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防松部(5B)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臂上(6)的第二防松部(5B)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1)上的第一防松部(1B)配合,以防止所述动扳口(3)在所述手柄(1)的滑动部(1A)上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取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扳手包括: 手柄(I ),包括滑动部(IA)和第一防松部(1B); 定扳口(2),所述定扳口(2)固定在所述手柄(I)的一端; 动扳口(3),所述动扳口(3)套设在所述手柄(I)的滑动部(IA)上,与所述手柄的滑动部(IA)滑动连接;以及 用于调节所述定扳口(2)和所述动扳口(3)之间距离的调节臂(5),所述调节臂(5)包括:转动部(5A)和第二防松部(5B),其中所述转动部(5A)的一端与所述动扳口(3)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5A)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防松部(5B)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臂上(6)的第二防松部(5B)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I)上的第一防松部(IB)配合,以防止所述动扳口(3)在所述手柄(I)的滑动部(IA)上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取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扳手还包括用于提供手柄(I)上的第一防松部(IB)和调节臂(5)上的第二防松部(5B)的另一端之间锁紧力的弹性部件(4),所述弹性部件(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动扳口(3)上,所述弹性部件(4)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调节臂(5)的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爱韦,王润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