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96030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器,包括活塞杆、阻尼筒、减震弹簧、调节器,所述阻尼筒一端设有上弹簧固定座,所述上弹簧固定座的一端固定在调节器上,所述阻尼筒另一端和活塞杆相连接,所述活塞杆一端位于阻尼筒内部,所述活塞杆另一端部分伸出阻尼筒,所述活塞杆伸出阻尼筒的一端设有下弹簧固定座,所述减震弹簧套在阻尼筒和活塞杆的外侧,所述减震弹簧的节距相等,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上弹簧固定座,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弹簧固定座,所述减震弹簧的外侧设有硬质材料的保护套筒,所述保护套筒的内壁设有与减震弹簧相对应的螺旋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减震弹簧的减震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减震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包括阻尼筒、活塞杆、减震弹簧,减震弹簧位于阻尼筒和活塞杆的外侧,当摩托车在起伏比较大的路面上行驶时,由于减震弹簧的减震作用,可以让摩托车震动幅度变小,从而使驾驶人感到舒适。但是,在摩托车长期在起伏度比较大的路面上行驶时,减震弹簧一直工作在伸缩状态,难免会出现某些部位出现变形或者有裂缝存在,使得弹性效果变差,从而影响减震弹簧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减震弹簧的减震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器,包括活塞杆、阻尼筒、减震弹簧、调节器,所述阻尼筒一端设有上弹簧固定座,所述上弹簧固定座的一端固定在调节器上,所述阻尼筒另一端和活塞杆相连接,所述活塞杆一端位于阻尼筒内部,所述活塞杆另一端部分伸出阻尼筒,所述活塞杆伸出阻尼筒的一端设有下弹簧固定座,所述减震弹簧套在阻尼筒和活塞杆的外侧,所述减震弹簧的节距相等,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上弹簧固定座,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弹簧固定座,所述减震弹簧的外侧设有硬质的保护套筒,所述保护套筒的内壁设有与减震弹簧相对应的螺旋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减震弹簧在长期工作的状态下,如果中间的某一段弹簧出现变形或裂缝使得弹性效果不佳,则可以旋转套在减震弹簧外侧的保护套筒,使得减震弹簧出现形变或裂缝后的一部分抵在保护套筒的螺旋凹槽内部,减震弹簧出现形变或裂缝后的那一部分将不会处于工作状态,这样有效阻止了减震弹簧出现形变或裂缝的部分进一步受损,从而保证了整个减震器工作效果的稳定,从一定意义上也延长了减震弹簧的使用寿命。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器的侧壁设有与螺旋凹槽相对应的螺旋卡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保护套筒在不被使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旋转保护套筒,通过螺旋卡条可将保护套筒固定在调节器上,从而不影响减震弹簧的有效长度。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旋凹槽的侧壁设有防滑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套筒跟减震弹簧以及螺旋卡条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更难产生相对移动,固定效果变得更好。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套筒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材料制成的保护套筒的抗压能力比较强,对减震弹簧的固定效果也会比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减震器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技术减震器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1、活塞杆;2、阻尼筒;3、减震弹簧;4、调节器;5、上弹簧固定座;6、下弹簧固定座;7、保护套筒;8、螺旋凹槽;9、螺旋卡条;10、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技术减震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减震器,包括活塞杆1、阻尼筒2、减震弹簧3、调节器4,所述阻尼筒2 —端设有上弹簧固定座5,所述上弹簧固定座5的一端固定在调节器4上,调节器4是用来调节减震弹簧3伸缩的有效长度区间,所述阻尼筒2另一端和活塞杆I相连接,所述活塞杆I 一端位于阻尼筒2内部,所述活塞杆I另一端部分伸出阻尼筒2,当减震器在工作的时候,活塞杆I和阻尼筒2之间是相对运动的,所述活塞杆I伸出阻尼筒2的一端设有下弹簧固定座6,所述减震弹簧3套在阻尼筒2和活塞杆I的外侧,所述减震弹簧3的节距相等,所述减震弹簧3的一端固定在上弹簧固定座5,所述减震弹簧3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弹簧固定座6,所述减震弹簧3的外侧设有硬质材料的保护套筒7,所述保护套筒7的内壁设有与减震弹簧3相对应的螺旋凹槽8。当减震弹簧3在长期大幅度工作的状态下,必定会使部分弹簧受损,如果中间的某一段弹簧出现变形或裂缝使得弹性效果不佳,则可以旋转套在减震弹簧3外侧的保护套筒7,使得减震弹簧3出现形变或裂缝后的一部分抵在保护套筒7的螺旋凹槽8内部,那么减震弹簧3出现形变或裂缝后的一部分将不会处于工作状态,这样有效阻止了减震弹簧3出现形变或裂缝的那一部分进一步受损,从而保证了减震器工作效果的稳定,从一定意义上也延长了减震弹簧3的使用寿命。 所述调节器4的侧壁设有与螺旋凹槽8相对应的螺旋卡条9。当保护套筒7在不被使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旋转保护套筒7,通过螺旋卡条9可将保护套筒7固定在调节器4上,从而不影响减震弹簧3的有效长度,螺旋卡条9的设置可以具有弹性效果,这样有利于保护套筒7的套接。 所述螺旋凹槽8的侧壁设有防滑层10。防滑套筒跟减震弹簧3以及螺旋卡条9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更难产生相对移动,固定效果变得更好,防滑层10的材料可以是一些耐磨的橡胶材料,这样既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减震效果。 所述保护套筒7的材料为金属材料。当保护套筒7套在减震弹簧3的外侧时,保护套筒7两侧的弹簧会给保护弹簧一定的应力,所以金属材料制成的保护套筒7的抗压能力比较强,对减震弹簧3的固定效果也会比较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器,包括活塞杆、阻尼筒、减震弹簧、调节器,所述阻尼筒一端设有上弹簧固定座,所述上弹簧固定座的一端固定在调节器上,所述阻尼筒另一端和活塞杆相连接,所述活塞杆一端位于阻尼筒内部,所述活塞杆另一端部分伸出阻尼筒,所述活塞杆伸出阻尼筒的一端设有下弹簧固定座,所述减震弹簧套在阻尼筒和活塞杆的外侧,所述减震弹簧的节距相等,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上弹簧固定座,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弹簧固定座,其特征是:所述减震弹簧的外侧设有硬质材料的保护套筒,所述保护套筒的内壁设有与减震弹簧相对应的螺旋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包括活塞杆、阻尼筒、减震弹簧、调节器,所述阻尼筒一端设有上弹簧固定座,所述上弹簧固定座的一端固定在调节器上,所述阻尼筒另一端和活塞杆相连接,所述活塞杆一端位于阻尼筒内部,所述活塞杆另一端部分伸出阻尼筒,所述活塞杆伸出阻尼筒的一端设有下弹簧固定座,所述减震弹簧套在阻尼筒和活塞杆的外侧,所述减震弹簧的节距相等,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上弹簧固定座,所述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骞
申请(专利权)人:临海市鹿城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