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动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设备、应用于该移动设备的接口设备以及电子设备,包括电子元器件和包覆于电子元器件外部的壳体,电子元器件包括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壳体不包括通过机械方式插入以使外部设备与电子元器件电性连接的数据接口插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专用于上述移动设备的接口设备,包括若干数据接口以及接口设备无线通讯电路;接口设备无线通讯电路与若干数据接口电性连接,用于与述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无线通讯连接。其中,由于移动设备的外壳不包括数据接口插槽,从而节省了移动设备的内部空间,使移动设备更加的轻薄;并且也避免了异物从数据接口插槽进入移动设备内部的风险,增加了移动设备的使用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设备、应用于该移动设备的接口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移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设备、应用于该移动设备的接口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移动设备11 (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与外部设备连接时,一般都是通过插槽的方式进行,即在移动设备11上设置有多个不同的数据接口插槽111,这些数据接口插槽111分别连接相对应的数据线即可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移动设备11在使用或携带的过程中,插槽通常成为设备易受损部位,并且这些插槽易受外界环境破坏,从而影响移动设备11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能够避免异物通过数据接口插槽进入移动设备内部,提高了移动设备的安全使用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包括电子元器件以及包覆于所述电子元器件外部的壳体; 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用于接收或发送无线数据信号,以使所述电子元器件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数据交换; 所述壳体不包括通过机械方式插入以使外部设备与所述电子元器件电性连接的数据接口插槽。 优选地,所述电子元器件还包括: 感应线圈,用于感应外部的电磁信号并在其上产生感应电动势; 充电电路,与所述感应线圈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感应线圈的电能并给所述移动设备充电或供电。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标示区域,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于所述标示区域设有定位标示,所述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和所述感应线圈均设置于所述标示区域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电子元器件还包括电磁铁以及用于启闭所述电磁铁的开关。 优选地,所述移动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 另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上述移动设备的接口设备,包括: 若干数据接口,用于与外部设备通讯连接; 接口设备无线通讯电路,与若干所述数据接口电性连接,用于与所述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无线通讯连接,以使所述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与若干所述数据接口之间可通过所述接口设备无线通讯电路进行数据交换。 优选地,还包括: 接口设备感应线圈,用于通电后产生电磁信号并向外辐射; 电源接口,与所述接口设备感应线圈电性连接,用于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以对所述接口设备感应线圈供电。 优选地,所述接口设备设有永磁铁。 优选地,所述数据接口包括USB接口、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 /高清数字显示接口、音频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 另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移动设备和接口设备,所述移动设备是上述的移动设备;所述接口设备是上述的接口设备,所述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与所述接口设备无线通讯电路通过无线信号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移动设备的壳体不包括通过机械方式插入以使外部设备与移动设备的电子元器件电性连接的数据接口插槽,移动设备通过设置的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数据交换,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异物从数据接口插槽进入移动设备内部的风险,增加了移动设备的使用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移动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设备与接口设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元器件与外部设备之间无线通讯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元器件与接口设备之间无线充电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以及专用于该移动设备的接口设备2。 其中,如图2和图5所示,移动设备包括电子元器件8和包覆于该电子元器件8外部的壳体I。 如图5所示,所述电子元器件8包括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3,该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3用于接收或发送无线数据信号,以使电子元器件8与外部设备9进行无线数据交换。其中,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3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I不包括通过机械方式插入以使外部设备9与电子元器件8电性连接的数据接口插槽(图中未标示)。具体地,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移动设备的壳体一般均设置有数据接口插槽111,外部设备9通过数据线插设于移动设备壳体的数据接口插槽111,以实现两者之间的通讯连接,外部设备9通过该数据接口插槽111可以与电子元器件进行数据交换。而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设备的壳体I不设置这些数据接口插槽111。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口设备2,该接口设备2应用于上述的移动设备,并用于与上述移动设备配合使用。如图5所示,该接口设备2包括接口设备无线通讯电路4以及若干数据接口 21。其中,接口设备无线通讯电路4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若干数据接口 21可通过数据线与外部设备9通讯连接。 所述接口设备无线通讯电路4与若干数据接口 21电性连接。该接口设备无线通讯电路4可与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3无线通讯连接,以使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3与若干数据接口 21之间可通过该接口设备无线通讯电路4进行数据交换。具体地,如图5所示,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3、接口设备无线通讯电路4以及数据接口 21构成了一条数据传输通道,电子元器件8与外部设备9之间通过该数据传输通道进行数据交换。其中,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3与接口设备无线通讯电路4之间可进行无线通讯,无需通过导线连接,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3与接口设备无线通讯电路4的具体结构是现有技术中的常用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3和接口设备无线通讯电路4可以均集成于电路板上。当然,作为其他的实施例,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3和接口设备无线通讯电路4也可以均集成于电子芯片上,该电子芯片为市购件,可以在市场上购买所得,其具体型号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现有技术中任何一种均可应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 其中,由于将电子元器件8连接外设的接口统一集成到接口设备2上,移动设备的外壳I不包括数据接口插槽111,从而节省了移动设备的内部空间,使移动设备更加轻薄;并且也避免了异物从数据接口插槽111进入移动设备内部的风险,增加了移动设备的使用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子元器件8还包括感应线圈6和充电电路7。所述感应线圈6用于感应外部的电磁信号并在其上产生感应电动势。所述充电电路7与感应线圈6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感应线圈6的电能并给电子元器件8充电或供电。所述充电电路7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相应的,如图6所示,所述接口设备2还包括接口设备感应线圈5和电源接口 22。接口设备感应线圈5与感应线圈6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移动设备,包括电子元器件以及包覆于所述电子元器件外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用于接收或发送无线数据信号,以使所述电子元器件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数据交换;所述壳体不包括通过机械方式插入以使外部设备与所述电子元器件电性连接的数据接口插槽。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动设备,包括电子元器件以及包覆于所述电子元器件外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用于接收或发送无线数据信号,以使所述电子元器件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数据交换; 所述壳体不包括通过机械方式插入以使外部设备与所述电子元器件电性连接的数据接口插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器件还包括: 感应线圈,用于感应外部的电磁信号并在其上产生感应电动势; 充电电路,与所述感应线圈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感应线圈的电能并给所述移动设备充电或供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标示区域,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于所述标示区域设有定位标示,所述移动设备无线通讯电路和所述感应线圈均设置于所述标示区域的下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器件还包括电磁铁以及用于启闭所述电磁铁的开关。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6.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