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92608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脱气装置包括:脱气室,其用于储存金属熔液;以及搅拌体,其用于对储存的金属熔液进行搅拌。脱气室包括:槽主体,其大致呈长方体形状且具有入液部和出液部;和挡板,其在槽主体的侧壁面上分别突出设置。此外,挡板在槽主体的各侧壁面上各设置一个,4个挡板中至少1个挡板的突出长度与其他挡板不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气装置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进行铝合金等的铸造的情况下,在铸造前进行脱气处理以去除金属熔液中的氢气、氧化物等介质。该脱气处理为:在脱气室的槽内储存例如铝合金等的金属熔液,在使搅拌体旋转以搅拌该金属熔液的同时吹入氩气等,从而去除金属熔液中的氢气、杂质等。这样,脱气后的熔液从出液部向槽外流出并浇入铸模中。 作为进行这样的脱气处理的脱气装置,有例如在槽内具备用于提高脱气处理的性能的圆筒状或者半圆筒状的阻挡部件的脱气装置。作为涉及这样的现有技术的文献,可以举出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10 - 2367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圆筒状的阻挡部件难以固定在槽主体的内部。 此外,在脱气装置中,为了使上浮到液面的杂质等不会再次混入金属熔液内,需要可靠地防止因金属熔液的液面的波涌或漩涡引起的卷入,但目前仍有不足之处。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气装置,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防止因金属熔液的液面的波涌或漩涡引起的卷入,从而能够充分地去除熔液中的氢气、介质等。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形态涉及的脱气装置包括:脱气室,其用于储存金属熔液;以及搅拌体,其用于对储存的所述金属熔液进行搅拌。所述脱气室包括:槽主体,其大致呈长方体形状且具有入液部和出液部;和挡板,其在上述槽主体的侧壁面上分别突出设置。此外,挡板在上述槽主体的各侧壁面上各设置一个,4个挡板中至少I个挡板的突出长度与其他挡板不同。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种形态,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防止因金属熔液的液面的波涌或漩涡引起的卷入,从而能够充分地去除熔液中的氢气、介质等。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阅读下述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能够容易地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为完整的认识,并理解相关的优点。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I涉及的脱气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脱气装置中的脱气室的局部透视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表示挡板的配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脱气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5是表示上述脱气装置所具备的堰体的具体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上述堰体的主视图。 图7~图11是表不上述挡板和堪体的变形例的不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公开的脱气装置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由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所限定。 (实施方式I) 首先,利用图1~图3对实施方式I涉及的脱气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I涉及的脱气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图2是表示同脱气装置中的脱气室I的局部透视示意性侧视图,图3是表示挡板的配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脱气装置的设置面(水平面)上定义相互正交的X轴和Y轴,将设置面的法线方向定义为Z轴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脱气装置由利用连通口 4将基本上相同结构的第一槽主体10和第二槽主体20连通的二槽型的脱气室I构成。以下,存在将第一槽主体10和第二槽主体20统称,而简称为槽主体10、20的情况。 槽主体10、20为上面开放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具有俯视时都为大致正方形的底壁100、在该底壁100上竖立设置的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第三侧壁130和第四侧壁140。以下,存在将第一侧壁110、第二侧壁120、第三侧壁130和第四侧壁140统称,而简称为侧壁110、120、130、140的情况。 接着,如图1所示,在第一槽主体10的第一侧壁110的靠X轴正方向上设置有入液部2,而在第二槽主体20的第一侧壁110的靠X轴负方向上设置有出液部3。即,入液部2和出液部3在脱气室I的相同侧面,尽可能分开配置。 其中,将金属熔液5注入第一槽主体10内的入液部2具有从第一槽主体10的第一侧壁I1向外侧突出形成的入液路径22。另一方面,将金属熔液5从第二槽主体20导出到外部的出液部3为与入液部2基本相同的构造,具有从第二槽主体20的第一侧壁110向外侧突出形成的出液路径3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金属熔液5从出液部3浇入铸模。 在图1中虽然省略,但槽主体10、20如图2所示,均具备盖体11。即,槽主体10、20的上面开放部由盖体11覆盖。盖体11通过铁等形成的外皮材料116覆盖氧化铝类的隔热材料115而构成。另外,在图2中仅表示第一槽主体10,但第二槽主体20也具备盖体11。 脱气室I在槽主体10、20内分别配置有搅拌体6。搅拌体6为例如形成有羽状的凸部的圆盘体,能够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基端与气体供给装置(未图示)连通连接的中空轴61的前端。此外,中空轴61的基端与设置在盖体11的大致中央的旋转驱动装置7联接。 也就是说,搅拌体6的圆盘体的大致中心安装在中空轴61上,以该中空轴61作为旋转轴旋转,对铝合金等的金属熔液5进行搅拌。而且,在中空轴61的内部通有以氩气为主体的吹入气体,吹入气体从前端向金属熔液5中释放。释放的吹入气体经由搅拌体6的旋转而变成小细泡分散。然后,在作为气泡上升的同时,捕获金属熔液5中的氢气、杂质等而利用浮升效应去除。 在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吹入气体使用将氩气和氯气按照95~99:5~I的比例混合的混合气体。通过使用氯气,除了能够利用气泡的物理性浮升效应以外,还能够利用化学反应有效地去除金属熔液5中的氢气。另外,有时也使用100%氩气的吹入气体而不混合氯气。 上述结构的脱气室1,首先将从入液部2注入的金属熔液5储存在第一槽主体10内,利用搅拌体6旋转进行搅拌,同时从搅拌体6向金属熔液5中送入吹入气体进行一次脱气处理。接着,金属熔液5从跨越该第一槽主体10的第四侧壁140和第二槽主体20的第二侧壁120而形成的大致矩形形状的连通口 4向第二槽主体20流出。 然后,在第二槽主体20内也储存金属熔液5,仍然利用搅拌体6对其进行搅拌,并同时送入吹入气体进行二次脱气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脱气室I的槽主体10、20分别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因此能够使金属熔液5的滞留时间大致均等。此外,由于使作为气体释放口的中空轴61的前端位于俯视时大致为正方形的槽主体10、20的大致中央,因此能够使吹入气体向槽内整体均匀地分散。 另外,矩形形状的连通口 4优选为,其上限位置位于槽主体10、20的底面100与搅拌体6的下表面之间。此外,连通口 4优选为,其下限位置为与底面100大致相同的高度,或者为比底面100高出5~10 mm左右的高度。这是因为若设为与底面100大致相同的高度,则脱气室I内的清扫变得简单,若设为比底面100高出5~10 mm左右的高度,则沉淀的介质难以混入金属熔液5中。另外,连通口 4的宽度尺寸可以根据金属熔液5的入液量、处理量而适当决定。 在上述结构中,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脱气室I具备在槽主体10、20的各侧壁110、120、130、140的面上分别突出设置的挡板。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挡板由突出长度D I的第一挡板41、突出长度D 2的第二挡板42构成。而且,突出长度的关系为D 1<D 2。例如,若槽主体10、20的一边为大约800~900 mm的尺寸,则能够将D I设为60~80 mm,D 2设为100~150 mm。此外,作为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脱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气室,其用于储存金属熔液;以及搅拌体,其用于对储存的所述金属熔液进行搅拌,所述脱气室包括:槽主体,其大致呈长方体形状且具有入液部和出液部;和挡板,其在所述槽主体的侧壁面上分别突出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脱气室,其用于储存金属熔液;以及 搅拌体,其用于对储存的所述金属熔液进行搅拌, 所述脱气室包括: 槽主体,其大致呈长方体形状且具有入液部和出液部;和 挡板,其在所述槽主体的侧壁面上分别突出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在所述槽主体的各侧壁面上各设置一个,4个挡板中至少I个挡板的突出长度与其他挡板不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突出长度的挡板彼此之间以及第二突出长度的挡板彼此之间,分别相向配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相对于所述侧壁面具有规定的倾斜角。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的下端位于所述搅拌体的下端的上侧,所述金属熔液的液面保持在所述挡板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堤英气川口一彦高冈稔梶野仁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