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速装置,其降低应施加到支承输出部件的第2销部件的径向荷载施加到构成内齿轮的内齿的第1销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速装置具备:内齿轮(84);及输出部件(Om1),经由轴承(96)支承于外壳(86),内齿轮(84)中其内齿由配置在形成于外壳(86)的销槽(84B)中的内齿销即第1销部件(84C)构成,轴承(96)由配置在外壳(86)的销槽(84B)中的轴承销即第2销部件(96P)构成,并且,该轴承销(96P)的外径(d3)形成为大于内齿销(84C)的外径(d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速装置本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3月2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3-063077号的优先权。其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速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在风力发电设备的偏航驱动系统中使用的减速装置。 该减速装置具备内齿轮及与该内齿轮内接的外齿轮。内齿轮中其内齿由配置在形成于外壳的销槽中的第I销部件构成。 在该减速装置中,从输出部件取出外齿轮相对于内齿轮的相对旋转。输出部件经由一对轴承支承于外壳。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由配置在所述销槽中的第2销部件构成其中的负载相反侧的轴承的结构。第2销部件的外径设定为与第I销部件的外径相同。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6562号公报(图1?图4) 然而,在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结构中存在如下问题,即应施加到支承输出部件的第2销部件的径向荷载有可能施加到构成内齿轮的内齿的第I销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应施加到支承输出部件的第2销部件的径向荷载施加到构成内齿轮的内齿的第I销部件的减速装置。 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结构来解决上述课题,即一种减速装置具备:内齿轮;及输出部件,经由轴承支承于外壳,所述内齿轮中其内齿由配置在形成于所述外壳的销槽中的第I销部件构成,所述轴承由配置在所述外壳的所述销槽中的第2销部件构成,并且,该第2销部件的外径形成为大于所述第I销部件的外径。 本专利技术中,将支承输出部件的第2销部件的外径形成为大于构成内齿轮的内齿的第I销部件的外径。 即,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第2销部件以比第I销部件更小的游隙安装于相同的销槽内,因此能够通过第2销部件更可靠地接受输出部件的径向荷载,其结果能够降低应施加到第2销部件的径向荷载施加到第I销部件。 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应施加到支承输出部件的第2销部件的径向荷载施加到构成内齿轮的内齿的第I销部件的减速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减速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减速装置的II部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减速装置的沿II1-1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减速装置的沿IV-1V线的剖视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适用该减速装置的风力发电设备的偏航驱动系统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图4的偏航驱动系统中安装有图1的减速装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中:80-外齿轮,84-内齿轮,84A-内齿轮主体,86-外壳,86A-外壳主体,87-第I轮架,88-第2轮架,94-第I轴承,96-第2轴承,96P-轴承销,O ml-输出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第I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在风力发电设备10中适用于其偏航驱动系统14的减速装置G1。 参考图5及图6,偏航驱动系统14具备电动马达Ml、带输出小齿轮24的减速装置G1、及与该输出小齿轮24啮合的回转齿轮28。 减速装置Gl在该例子中配置有4个,且分别固定于短舱12的结构体12A。另一方面,啮合有4个减速装置Gl的各输出小齿轮24的回转齿轮28固定于圆筒支柱11侧,构成偏航轴承27的内圈。偏航轴承27的外圈29固定于短舱12的结构体12A。 另外,符号30为制动装置。例如电动马达Ml具有制动装置(省略图示)时,也可以没有该制动装置30。并且,该实施方式中,回转齿轮28由内齿轮构成,但也可由输出小齿轮24所外接的外齿轮构成。 根据该结构,若通过电动马达Ml经由减速装置Gl使输出小齿轮24旋转,则该输出小齿轮24欲使回转齿轮28旋转,并通过其反作用能够使整个短舱12以圆筒支柱11的轴心37 (图5)为中心回转。其结果,能够使头锥18朝向所希望的方向(例如上风方向),能够有效地承受风压。 图1是减速装置Gl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并且,图2是减速装置Gl的II部放大图,图3、图4分别是减速装置Gl的沿II1-1II线、IV-1V线的剖视图。 该减速装置Gl具备电动马达Ml、使该电动马达Ml的旋转减速的第I减速机构41、及使第I减速机构41的输出旋转进一步减速的第2减速机构42来作为主要的构成要件。在第2减速机构42的输出轴44的前端一体形成有上述的输出小齿轮24。 第I减速机构41具备经由联轴器38 (参考图6)承受电动马达Ml的旋转的输入轴46、通过键48与该输入轴46 —体化的2组偏心体50、经由偏心体轴承52能够摆动地分别安装于该偏心体50的外周的2个外齿轮54、及内啮合有该外齿轮54的内齿轮56。SP,第I减速机构41是构成偏心体轴的输入轴46位于内齿轮56的轴心O I的被称作中心曲柄式的偏心摆动型行星齿轮减速机构。 内齿轮56由与第I减速机构41的外壳58 —体化的内齿轮主体56A、及外棍56C构成,所述外辊外嵌在支承于该内齿轮主体56A的支承销56B中且构成内齿轮56的内齿。内齿轮56的齿数(外辊56C的数量)与外齿轮54相比仅多一点(该例子中仅多“I”)。 在外齿轮54上有间隙地嵌合有外嵌有滑动促进部件60的内销62。内销62压入于轮架64。轮架64与第I减速机构41的输出轴66 —体化。 第I减速机构41的输出轴66构成第2减速机构42的输入轴66 (第I减速机构41的输出轴66=第2减速机构42的输入轴66)。在第2减速机构42的输入轴66上,中心齿轮70通过键68安装为一体。中心齿轮70与4个分配齿轮72同时啮合(参考图3)。各分配齿轮72通过花键卡合部74与4根偏心体轴76 —体化。在各偏心体轴76上一体地分别形成有2组在相同的轴向位置以相同相位偏心的偏心体78。各组的偏心体78的偏心相位为180度。在各组的偏心体78上分别经由偏心体轴承82安装有外齿轮80。外齿轮80内啮合于内齿轮84。即,第2减速机构42在从内齿轮84的轴心O I偏移的位置上具备多个偏心体轴76,因此,第2减速机构42为被称作分配式的偏心摆动型行星齿轮减速机构。 内齿轮84由与第2减速机构42的外壳86 (具体而言为后述的外壳主体86A) —体化的内齿轮主体84A、及内齿销(第I销部件)84C构成,所述内齿销配置在形成于该内齿轮主体84A的销槽84B中,且构成该内齿轮84的内齿。内齿轮84的齿数(内齿销84C的数量)与外齿轮80相比仅多一点(该例子中仅多“I”)。 另一方面,偏心体轴76经由一对圆锥滚子轴承85支承在配置于外齿轮80的轴向两侧的第I轮架87及第2轮架88。第I轮架87及第2轮架88经由从第2轮架88侧一体突出的轮架销89通过螺栓90连结。具体而言,该实施方式中,轮架销89的前端89A嵌合在形成于第I轮架87的凹部87A上,螺栓90在该被嵌合的部分连结第I轮架87与轮架销89。 通过轮架销89 —体化的第I轮架87及第2轮架88通过花键卡合部91、91与所述输出轴44 一体化。被一体化的第I轮架87、第2轮架88及输出轴44构成第2减速机构42的输出部件O ml。另外,关于输出部件O ml的结构,可考虑各种变形例。具体而言,关于变形例,会在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内齿轮;及输出部件,经由轴承支承于外壳,所述内齿轮的内齿由配置在形成于所述外壳的销槽中的第1销部件构成,所述轴承由配置在所述外壳的所述销槽中的第2销部件构成,并且,该第2销部件的外径形成为大于所述第1销部件的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25 JP 2013-0630771.一种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内齿轮;及输出部件,经由轴承支承于外壳,所述内齿轮的内齿由配置在形成于所述外壳的销槽中的第I销部件构成,所述轴承由配置在所述外壳的所述销槽中的第2销部件构成,并且,该第2销部件的外径形成为大于所述第I销部件的外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峯岸清次,浅野大作,鹤身洋,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