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传递构件、与轴直接连接的联接器以及轴连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89000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与轴直接连接的联接器的、更耐用的旋转传递构件的配置。一种与轴直接连接的联接器(1)具有:输入轴(2)与其直接连接的驱动侧旋转传递缓冲垫(10);以及输出轴(3)与其直接连接的轮毂(4)。两个平行的平表面(21)形成在输入轴(2)的前端(22)的外周上,输入轴(2)的前端(22)所插入的轴孔(104)形成在旋转传递缓冲垫(10)中。凸表面(118)形成在轴孔(104)的内壁上,凸表面(118)朝轴线(O)突出,从而面朝输入轴(2)的前端(22)的平表面(21)。每个凸表面(118)均包括在所述轴线(O)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平坡表面(118A)。当输入轴(2)开始旋转时,所述前端(22)的各个所述平表面(21)与面朝所述平表面(21)的凸表面(118)的其中一个坡表面(118A)表面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旋转传递构件、与轴直接连接的联接器以及轴连接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施加到一个旋转轴的转矩传到另一旋转轴的联接器,尤其涉及在与旋转轴直接连接的直接连轴式连接器中使用的旋转传递构件的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有一种将施加到输入轴的转矩传到输出轴的联接器。例如,用于电动转向的联接器放置在与电马达连接的输入轴和与转向盘连接的输出轴之间,以将电马达的输出转矩传到转向盘。以下提及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联接器,其包括:第一轮毂(连接基体),该第一轮毂与输入轴的一端适配,该输入轴与电马达等连接;第二轮毂(连接基体),该第二轮毂与输出轴的一端适配,该输出轴与转向盘等连接;以及间隔件(旋转传递器),该间隔件放置在第一轮毂和第二轮毂之间。第一和第二轮毂经由间隔件彼此连接,以将转矩从输入轴传到输出轴。本文中,将插入成型部分用作间隔件,该插入成型部分通过将由金属或硬树脂材质制成的第一旋转传递构件和由橡胶弹性体制成的覆盖第一旋转传递构件的第二旋转传递构件联合而得到。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No.2010-164162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为了响应在有限空间中放置所必须的小型化的要求等,提出了一种结构,其中,将第一轮毂从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联接器中省去。在具有这类结构的联接器中使用的旋转传递构件中,形成有轴孔,使得轴孔内壁具有两个彼此平行的平表面。输入轴在其端部具有两个平表面,该平表面面朝所述轴孔相应的平表面,该输入轴插入轴孔中。借助在具有平表面的输入轴和旋转传递构件之间的该连接(该旋转传递构件设有具有平表面的轴孔),可以在不使用第一轮毂的情况下将转矩从输入轴传到输出轴。诸如聚缩醛树脂、聚酰胺树脂等在树脂材料中强度较高的硬树脂被用作在直接连轴式联接器中使用的旋转传递构件的材料,该直接连轴式联接器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旋转传递构件的轴孔直接接收来自输入轴的负载。旋转传递构件的轴孔和输入轴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从而防止将输入轴的细微振动等传到输出轴。一般而言,作为轴部件(例如,销)和孔之间的配合,由于其尺寸关系,所以存在在轴部件和孔之间产生干涉的紧配合、在轴部件和孔之间产生间隙的间隙配合、以及介于上述两种配合之间的过渡配合。然而,如图6所示,在输入轴7的平表面71和直接连轴式联接器的旋转传递构件8的面间距轴孔80之间的配合采用间隙配合的情况下,在直接连轴式联接器的旋转传递构件8的面间距轴孔80和输入轴7的平表面71之间形成间隙d,这引起了以下现象。换言之,当输入轴7绕着轴线O旋转时,输入轴7的各个平表面71的边缘部分73主要与面间距轴孔80的内壁81部分地接触。当旋转传递构件8的面间距轴孔80的内壁81因为上述现象而部分磨损时,那么旋转传递构件8的轴孔80减少用于容置从输入轴7中传递的负载的区域。这增大了施加到旋转传递构件8的轴孔80的应力。这样,旋转传递构件8的耐久性和使用旋转传递构件8的直接连轴式联接器的耐久性可能会降低。进一步地,由于旋转传递构件8的轴孔80的蠕变等,使在轴孔80和输入轴7之间的间隙增大,转矩传递效率变低。进一步地,在汽车的转向装置等中使用这种联接器会让驾驶者对操纵性能感到不适。针对上述情况产生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用于直接连轴式联接器的旋转传递构件的高耐久性,并实现使用直接连轴式联接器的轴连接机构的高耐久性。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直接连轴式联接器的旋转传递构件,其中:内壁中具有轴孔,该轴孔与在轴的端部的外周表面上形成的平表面相对,所述轴将被插入到所述旋转传递构件的轴孔中,形成有两个倾斜表面,所述两个倾斜表面沿着插入到所述轴孔中的轴的信任方向从所述内壁区域的两个端部朝着内壁区域的中心在所述轴孔的径向方向上向内倾斜,使得这些倾斜表面与在所述轴的端部的外周表面上形成的所述平表面发生表面接触。例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传递构件,其与均绕着一轴线旋转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中的一个轴的一端附接,并与轮毂接合,所述轮毂与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中的另一轴的一端附接,其中:所述旋转传递构件具有轴孔,在所述一个轴的端部的外周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平表面的所述一个轴插入所述轴孔中;以及在与所述平表面相对的所述轴孔的内壁区域中,形成有两个倾斜表面,所述两个倾斜表面沿着所述一个轴的轴线从所述内壁区域的两个端部朝着所述内壁区域的中心在所述轴孔的径向方向上向内倾斜。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直接连轴式联接器的轴连接机构,其中:平表面形成在用于直接连轴式联接器的旋转传递构件的轴孔的内壁上,在将被插入所述旋转传递构件的轴孔中的轴的端部的所述外周表面的区域中(所述区域与在所述转传递件的轴孔的内壁上形成的所述平表面相对),形成有两个倾斜表面,所述两个倾斜表面沿着所述轴的轴线从所述区域的两个端部朝着所述区域的中心在所述轴的径向方向上向外倾斜,使得这些倾斜表面与在所述旋转传递构件的轴孔的内壁上形成的所述平表面发生表面接触。例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连接机构,其包括:均绕着一轴线旋转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以及用于将转矩从所述输入轴传到所述输出轴的直接连轴式联接器,其中:所述直接连轴式联接器包括:旋转传递构件,所述旋转传递构件中形成有轴孔,所述轴孔用于插入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中的一个轴的一端部;以及轮毂,所述轮毂与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中的另一轴的一端附接,且所述轮毂与所述旋转传递构件接合;平表面形成在所述轴孔的内壁上;以及在所述一个轴的所述端部的外周表面的区域(该区域与在所述轴孔的内壁上形成的所述平表面相对)中,形成有两个倾斜表面,所述两个倾斜表面沿着所述一个轴的轴线从所述区域的两个端部朝着所述区域的中心在所述一个轴的径向方向上向外倾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在均绕着一轴线旋转的输入轴或输出轴的端部处形成的平表面以表面接触的方式被在旋转传递构件的轴孔的内壁上形成的两个倾斜表面中的一个接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在均绕着一轴线旋转的输入轴或输出轴的端部处形成的两个倾斜表面的中的一个以表面接触的方式由在旋转传递构件的内壁上形成的平表面接收。因此,可防止轴孔内壁的局部磨损和转矩传输特性的老化退化。由此,可实现用于直接连轴式联接器的旋转传递构件的高耐久性和使用直接连轴式联接器的轴连接机构的高耐久性。附图说明图1(A)是示出了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直接连轴式联接器的轴连接机构5的配置的示意图,图1(B)是与旋转传递缓冲垫10连接的输入轴2的端部22的截面图;图2(A)和图2(B)是示出了旋转传递缓冲垫10的外部视图;图3(A)和图3(B)是示出了第一外板1的前视图和背后视图,图3(C)和图3(D)是图3(A)的A-A向截面图和B-B向截面图,图3(E)是图3(B)的C部分的放大图;图4(A)和图4(B)是示出了第二外板12的前视图和后视图,以及图4(C)和图4(D)是图4(A)的D-D向截面图和E-E向截面图;图5(A)是用于解释轴连接机构5的效果的视图,图5(B)是用于解释了轴连接机构5的变型5'的视图;以及图6是用于解释使用传统轴连接机构的轴连接机构存在的问题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A)是示出了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直接连轴式联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旋转传递构件、与轴直接连接的联接器以及轴连接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传递构件,所述旋转传递构件与均绕着一轴线旋转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中的其中一个轴的一端附接,并且所述旋转传递构件与轮毂接合,所述轮毂与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中的另一轴的一端附接,其中:所述旋转传递构件具有轴孔,在所述一个轴的端部的外周表面上具有至少一个平表面的所述一个轴插入到所述轴孔中;以及在与所述平表面相对的所述轴孔的内壁区域中,形成有两个倾斜表面,所述两个倾斜表面沿着所述一个轴的轴线从所述内壁区域的两个端部朝着所述内壁区域的中心在所述轴孔的径向方向上向内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2.07 JP 2012-0245531.一种旋转传递构件,所述旋转传递构件与绕着一轴线旋转的第一轴的一端部附接,并且所述旋转传递构件与附接到绕着所述轴线旋转的第二轴的一端部的轮毂接合,所述旋转传递构件包括:放置在第一轴的一侧上的第一板,所述第一板具有沿所述轴线方向穿过第一板的孔;以及放置在第二轴的一侧上的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具有与所述第一板的弹性系数不同的弹性系数,所述第二板具有通向第一板的孔的孔,使得形成在第一板中的孔和形成在第二板中的孔一起形成了轴孔,第一轴的所述端部插入到所述轴孔中;其中:第一轴具有第一轴的所述端部的外周表面上的平表面;在在第一板和第二板中具有较大弹性系数的板中形成的孔的内壁上形成有两个倾斜表面,所述两个倾斜表面与第一轴的所述端部的平表面相对,所述两个倾斜表面沿着所述轴线从所述倾斜表面的一区域的两侧朝着所述区域的中心在所述轴孔的径向方向上向内倾斜,第一轴的所述端部装配到具有较大弹性系数的板的孔中以形成间隙配合;并且在在第一板和第二板中的具有较小弹性系数的板中形成的孔的内壁上形成有与第一轴的所述端部的平表面相对的平表面,第一轴的所述端部装配到具有较小弹性系数的板的孔中,使得内壁的平表面和第一轴的所述端部的平表面之间没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传递构件,其中:所述第二板的弹性系数比所述第一板的弹性系数小,以及所述第二板中形成的孔具有底部,所述底部从第二轴的一侧封闭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传递构件,其中:所述第二板在处于第二轴的一侧的表面上具有与所述轮毂相抵的缓冲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传递构件,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将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传递构件,其中:所述第二板在处于所述第二轴的一侧的表面上具有与所述轮毂相抵的缓冲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传递构件,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将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传递构件,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将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传递构件,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将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连接。9.一种旋转传递构件,所述旋转传递构件与绕着一轴线旋转的第一轴的一端部附接,并且所述旋转传递构件与附接到绕着所述轴线旋转的第二轴的一端部的轮毂接合,所述旋转传递构件包括:放置在第一轴的一侧上的第一板,所述第一板具有沿所述轴线方向穿过第一板的孔;以及放置在第二轴的一侧上的第二板,所述第二板具有比所述第一板的弹性系数小的弹性系数,所述第二板具有通向第一板的孔的孔,其中:第一轴具有第一轴的所述端部的外周表面上的平表面,第一轴的孔和第二轴的孔一起形成轴孔,第一轴的所述端部插入到所述轴孔中,在所述轴孔的内壁区域中形成有两个倾斜表面,所述两个倾斜表面与第一轴的所述端部的平表面相对,所述两个倾斜表面沿着所述轴线从所述倾斜表面的一区域的两侧朝着所述区域的中心在所述轴孔的径向方向上向内倾斜,所述第二板中形成的孔具有底部,所述底部从第二轴的一侧封闭轴孔。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传递构件,其中:所述第二板在处于第二轴的一侧的表面上具有与所述轮毂相抵的缓冲装置。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传递构件,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将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传递构件,还包括:连接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升金城雅也
申请(专利权)人: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