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带亚热带海洋牧场贝藻综合增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8879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带亚热带海洋牧场贝藻综合增殖方法,根据大型海藻、贝类生长水域、生长季节以及生态位的不同构建复合增殖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热带亚热带海洋牧场贝藻综合增殖方法。该方法既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贝藻产量高,实现了高效的经济、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渔业增殖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海洋渔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战略产业之一。进入21世纪,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沿海国家共同关注的时代主题,水产品作为优质安全的蛋白食物来源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2013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4万亿元,其中,海洋渔业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和沿岸环境污染等,海底平秃化、水域荒漠化现象日趋严重,鱼类繁衍生息场所和渔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渔业资源日趋枯竭,直接导致我国近海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压力日益加大,形成了生物危机(渔业资源枯竭)一生态危机(海洋生态失衡)一经济危机(捕捞成本增加收益减少)一社会危机(渔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准下降)的恶性循环,近海贝类、大型海藻、重要渔业种类等渔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随着资源衰退、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构建贝藻增殖模式,提高贝藻资源产量,改善近海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养护近海渔业资源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及。 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于3~Sm的水深区域构建贝类浮筏增殖区;(2)于5~1m的水深区域构建海藻浮筏增殖区;(3)于泥沙底海域投放深水贝类苗种,进行增殖。 优选的,贝类浮筏增殖区的构建方法如下:桩入土,桩之间平行绑结浮绠,浮绠上绑缚若干浮子、间距20~40cm绑结增殖绳,贝类吊养于增殖绳上进行增殖。 优选的,海藻浮筏增殖区的构建方法如下:海藻浮筏增殖区的主绳两端固定在贝类浮筏增殖区的浮绠上,主绳方向与海流主流向平行,主绳上绑缚若干浮子、间距30~50cm绑结苗绳,海藻夹在苗绳上进行增殖。 优选的,贝类浮筏增殖区采用太平洋牡蛎作为增殖品种;海藻浮筏增殖区采用龙须菜作为增殖品种;深水贝类为波纹巴非蛤。 优选的,该综合增殖方法还包括:于O~3m潮间带区域构建滩涂贝类增殖区。 优选的,滩涂贝类根据滩涂底质情况而选定:在泥质底选择泥蚶、缢蛏或寻氏肌蛤,沙质底选择菲律宾蛤仔或文蛤。 优选的,于8~15m的水深区泥沙底海域投放深水贝类苗种。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根据大型海藻、贝类生长水域、生长季节以及生态位的不同构建复合增殖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热带亚热带海洋牧场贝藻综合增殖方法,该方法既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贝藻产量高,实现了高效的经济、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
技术实现思路
。 实施例1贝类浮筏-海藻浮筏-深水贝类综合增殖模式:以饶平海洋牧场示范区为例,实施面积:2公顷太平洋牡蛎浮筏增殖区、3公顷龙须菜浮筏增殖区、I公顷波纹巴非蛤增殖区,三个增殖区之间有2公顷的重叠区。 (I)于3~8m的水深区域构建贝类浮筏增殖区; 桩采用长度为3.0~3.8m、直径为10~20cm的松木,桩入土 1.5m左右,前后桩距3m,排间距离3m。桩之间平行绑结浮绠。浮绠和锚绠都采用直径2.8~3.0cm的聚乙烯绳,浮绠中间等距连若干浮子(浮子采用泡沫塑料球等),浮绠上间隔一定距离用锚绠固定,浮绠两端绑结固定于木桩上,每一木桩绑缚锚绠固定。脚绳(指主浮绠或锚绠两端)两端的长度应为水深的2.5倍,以适应涨落潮差或强风时位移的需要。增殖绳采用直径5mm的聚乙烯绳,120~150股单丝三股捻合,串长2.0~2.2m,放养1.5~1.7m,另一端留300~500_作绑绳用,绑结于浮绠上,增殖绳间距20~40cm。 11月~12月开始进行苗种增殖,采集增殖苗种贝苗壳,每一串增殖绳穿结贝苗壳10~12个,壳间距8~10cm,移入海区集中暂养,在贝苗长达1.0~1.5cm时,即进行分苗吊养,分苗后,以20~30串贝壳为一组,进入成贝增殖阶段。 (2)于水深5~1m的水深区域构建海藻浮筏增殖区:以龙须菜作为增殖品种。 海藻浮筏增殖区的主绳两端固定在贝类浮筏增殖区的浮绠上,主绳方向与海流主流向平行,主绳上每隔1.5m左右绑一个浮子、间距30~50cm绑结苗绳,海藻夹在苗绳上进行增殖,每根苗绳夹I簇数量为4枝~5枝、重量为15g~20g的龙须菜苗。苗绳采用聚乙烯绳,为120~150股单丝三股捻合而成,直径为4mm,松紧适宜。苗绳的长度为25m,40条苗绳100m长度为I亩。 试验区共10亩,组成品字形,每亩间距为10m。 (3)深水贝类增殖区。 于8~15m水深的沙质泥或软泥底海域,春节投放波纹巴非蛤苗种,进行增殖,投放规格为2g的波纹巴非蛤苗种200~300粒/m2。 增殖周期:太平洋牡蛎11月底开展增殖,第二年的8~10月份收获;龙须菜在10月份增殖,第二年的4~5月份收获;波纹巴非蛤在春季3~4月份增殖,经一周年增殖可达到商品规格。 经济效益评估结果如下表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带亚热带海洋牧场贝藻综合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于3~8m的水深区域构建贝类浮筏增殖区;(2)于5~10m的水深区域构建海藻浮筏增殖区;(3)于泥沙底海域投放深水贝类苗种,进行增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带亚热带海洋牧场贝藻综合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于3~Sm的水深区域构建贝类浮筏增殖区; (2)于5~1m的水深区域构建海藻浮筏增殖区; (3)于泥沙底海域投放深水贝类苗种,进行增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贝类浮筏增殖区的构建方法如下:桩入土,桩之间平行绑结浮绠,浮绠上绑缚若干浮子、间距20~40cm绑结增殖绳,贝类吊养于增殖绳上进行增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海藻浮筏增殖区的构建方法如下:海藻浮筏增殖区的主绳两端固定在贝类浮筏增殖区的浮绠上,主绳方向与海流主流向平行,主绳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传新陈丕茂袁华荣李春晓黎小国李国迎冯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