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黄贤专利>正文

笔的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8684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设于笔内部的照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嵌置于笔内部前端,并可由一开关控制发光的照明装置,从而使该笔在光线不良甚至昏暗的环境中,仍能提供适度的照明,发挥书写功能。(*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设置于笔杆内部的发光装置,其目的在于,使笔即使在照明状况极为不良的环境中,仍能发挥其已有的书写功能。其结构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由于发光装置隐藏于中空笔杆内部中央,因此其整体形状仍可维持原笔杆的直筒状造形,使其易于握持,该发光装置的设置方式,有别于书房中所见的具有照明功能的传统笔具,由于传统笔具的笔杆与照明装置多为并排设置的形状,因此造形为一长方形,不适于人手指握持,这种结构,仅属小型手电筒与笔具并列安排的简单组合,其技术性与本技术有极为明显的差距。结构上的主要特点之二,由于用以发出光线的装置设于笔杆的内部中央,因此可利用原中空笔杆内部的空间,大量减少了为增设发光装置所必需增加的笔杆的体积。本技术的另一特点,在于,由于本技术中的发光装置设于笔杆的中央,因此在笔杆与发光装置之间可设置多个笔芯,增加了笔具的附加功能。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现依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如下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中用以容置可发光组件的笔具包括有笔头1与笔杆8二部分,分为两截,其中,笔杆8是中空的,且其一端81呈开口状,笔头1亦为中空,且其一端设有一卡合部11,该卡合部11的外缘形状与笔杆开口端81内缘形状相同,因此该卡合部11恰好可嵌置的目的,适应了广大业余摄影爱好者的消费水平。对本技术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构成控制部件的比较放大器电子原理图图3是电热控温管构造图图中(1)控制部件(2)电热及测温部件(3)电热体导线(4)温度传感器导线(5)硬质玻璃管体(6)温度传感器(7)电热体图1中的控制部件就是由图2所示的比较放大器构成,它是一个由运算放大器F007组成的恒温电路,采用电容降压,并由一个双向可控硅控制负载,这一部分元件可置于一个小型塑料合中,设有发光二极管指示工作状态。图3中的电热控温管内,温度传感器(6)与电热体(7)相互隔离绝缘安置,确保温度传感器接受的温度为被加热液体的实际温度(误差∠±0.5℃)。管内用填充物(如石膏粉、水泥或环氧树脂)塞实固定。温度传感器(6)和电热体(7)引出线分别按图导2中的 和“负载”两端。实际应用时,将电热控温管置于盛有液体的显影盘内一侧(用夹具或胶纸稍加固定)然后将插头接220V电源就进入自动工作状态。随着照片显影操作,液体处于搅动状态促使热量的均匀扩散,从而确保显影效果。当本技术中的套筒4以其卡条42滑移到笔杆滑槽82的底端,笔头卡合部11也嵌置于笔杆8的开口端81后,则套筒4前端与笔头卡合部11间的距离恰好与定位座3的厚度相同,定位座3的位置将可得到稳固的卡制,不致发生滑动,使接线片35无法与导电片5接触。前述的定位座3与笔杆8间的结合方式,除可以卡合方式结合外,同时亦可在该二者间用粘胶加强其卡合后的牢固性,而且可在笔杆6的开口端81内缘与笔头卡合部11的外缘,分别设置螺牙(图中未示出),使该二者螺合,但无论何种结合方式,当二者结合后,其卡合部11与套筒4外侧端的距离,应当保持与定位座3的厚度相等,以使定位座3的位置能保持受卡制而不移动的状态。本技术中,为使灯泡2在电路导通后,所发出的光线能发散于笔头1的前端,以达到其用以照明的目的,本技术中的笔头1部分与定位座3均用可透光的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使灯泡2所发出的光线,能够穿过笔头1到达前方。综上所述,本技术利用中空笔杆内部的空间,将可发光的装置容置于其内,使笔具把附设照明装置所需另行增加的体积减到最低,在达到可照明的目的的同时,仍不致丧失其易于携带的特性。权利要求1.一种笔的照明装置,在一端呈开口状的中空笔杆内部穿置一中空套筒与一定位座,套筒内部置有一电池,其外缘则固定有二个互不相接触的导电片,二个导电片之间设有一可随绝缘推钮的移动而跨置于二个导电片间的可导电接触片,定位座设于笔杆开口端处,其前端设有一灯泡,灯泡的二个接线脚各与一接线片相连接,其中一接线片的另一端抵住电池的一个电极,另一接线片与一导电片相抵触,而另一导电片的一端抵触于电池的另一电极;其特征在于套筒的外缘沿其轴向设有一凸出的卡条,以可前后滑动的方式,嵌置于笔杆内缘沿其轴向所凹设的滑槽中;定位座前端中央设有一可供灯泡穿置于其内的凹孔,该凹孔的底端设有二个贯穿定位座后端的接线孔,可导电的接线片与灯泡接线脚恰好可分别穿置于这二个接线孔内;凹孔的周围设有复数个与笔杆轴向平行的定位穿孔,用以分别供笔芯由其间通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套筒外侧的卡条滑移至笔杆内缘滑槽的末端而卡止定位,并且在笔头的卡合部嵌合于笔杆的开口端后,该笔头卡合部与套筒间的距离,恰好与定位座的厚度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笔头与定位座均用可透光的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笔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笔头卡合部的外缘形状与笔杆开口端的内缘形状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于笔内部的照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嵌置于笔内部前端,并可由一开关控制发光的照明装置,从而使该笔在光线不良甚至昏暗的环境中,仍能提供适度的照明,发挥书写功能。文档编号B43K29/00GK2130696SQ9222994公开日1993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4日 优先权日1992年8月4日专利技术者蔡黄贤 申请人:蔡黄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笔的照明装置,在一端呈开口状的中空笔杆内部穿置一中空套筒与一定位座,套筒内部置有一电池,其外缘则固定有二个互不相接触的导电片,二个导电片之间设有一可随绝缘推钮的移动而跨置于二个导电片间的可导电接触片,定位座设于笔杆开口端处,其前端设有一灯泡,灯泡的二个接线脚各与一接线片相连接,其中一接线片的另一端抵住电池的一个电极,另一接线片与一导电片相抵触,而另一导电片的一端抵触于电池的另一电极;其特征在于:套筒的外缘沿其轴向设有一凸出的卡条,以可前后滑动的方式,嵌置于笔杆内缘沿其轴向所凹设的滑槽中;定位座前端中央设有一供灯泡穿置于其内的凹孔,该凹孔的底端设有二个贯穿定位座后端的接线孔,可导电的接线片与灯泡接线脚恰好可分别穿置于这二个接线孔内;凹孔的周围设有复数个与笔杆轴平行的定位穿孔,用以分别供笔芯由其间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黄贤
申请(专利权)人:蔡黄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