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轮及振动压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8533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振动轮,包括振动轮体,所述振动轮体包括:轮圈;辐板,所述辐板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个辐板沿轮圈内表面径向设置;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沿轴向贯穿于所述至少两个辐板;润滑装置,所述润滑装置设置在所述振动轮体内,用于润滑振动轮轴承。上述设置结构简单、润滑效果良好,且提升了振动轮的强度和刚度,使振动轮不易变形,延长了振动轮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装设有该振动轮的振动压路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振动轮及振动压路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振动轮及装设有该振动轮的振动压路机。
技术介绍
振动压路机是土方施工、道路建设工程中最常用的施工机械之一,主要用来进行场地或道路的压实作业。目前普遍使用的振动轮的结构形式主要是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种。如图1所示,振动轮包括轮圈1,轮圈1内中焊接有第一辐板4和第二辐板5,润滑装置2采用飞溅式润滑装置,飞溅式润滑是利用调幅装置高速旋转时搅起润滑液,让润滑液分散在钢筒内进而达到润滑轴承的效果;如图2所示,振动轮包括轮圈11,轮圈11内中焊接有第一辐板4和第二辐板5,同时,在小钢筒中焊接有第三辐板6和第四辐板7,第一辐板4和第二辐板5两端与轮圈1内侧焊接,第三辐板6和第四辐板7两端与小钢筒内侧焊接,第一辐板4和第二辐板5为大辐板,第三辐板6和第四辐板7为小辐板,其润滑装置2使用装配式润滑结构。上述两种结构尚存在如下缺点:第一,振动轮中仅两个辐板与振动轮轮圈1内侧焊接,每个辐板受力较大;第二,振动轮轮圈1两外侧均无支撑强化结构,运行一段时间后其易发生变形;第三,飞溅式润滑方式润滑效果不佳,其只有极小一部分润滑液可润滑振动轴承,而装配式润滑结构,其上安装有螺栓,增加了故障点。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强度和刚度性能较强、结构简单且润滑效果良好的振动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振动轮及装设有该振动轮的振动压路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振动轮强度低、耐久度差、润滑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振动轮,包括振动轮体,所述振动轮体包括:轮圈;小钢筒,所述小钢筒位于所述轮圈的内部并与所述轮圈同轴设置;辐板,沿轮圈内表面径向设置;且所述辐板包括位于所述小钢筒两端的第一辐板和第四辐板,以及贯穿所述小钢筒与所述轮圈的内表面连接的第二辐板和第三辐板;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沿轴向贯穿第一辐板、第二辐板、第三辐板和第四辐板;润滑装置,所述润滑装置设置在所述振动轮体内,用于润滑振动轮轴承,所述润滑装置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辐板之间,所述润滑装置包括盖板、立板和筋板,所述盖板通过立板连接在所述小钢筒的内壁上,所述盖板从中部分别向相邻的两个辐板倾斜,所述立板与筋板交叉设置,所述立板和筋板将润滑装置分为四个区域。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辐板、第二辐板、第三辐板和第四辐板平行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在轮圈两端的内表面,用于加强轮圈的刚度。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为加强筋,和/或,所述支撑机构为支撑管或支撑板。进一步地,所述振动轮体还包括小钢筒,所述小钢筒与轮圈同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润滑装置焊接或螺接在小钢筒的内壁,且润滑装置的数量为多个。进一步地,所述振动轮装置还包括配重板,所述配重板两端与所述轮圈内侧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立板与所述筋板交叉焊接,所述立板与筋板分别竖直焊接于所述盖板的一侧面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振动轮包括振动轮体,该振动轮体上设有轮圈、支撑机构和设置于振动轮体上的润滑装置,轮圈内表面沿径向至少设置两个辐板,上述支撑机构沿轴向贯穿上述至少两个辐板,相较现有技术而言,在保证振动轮结构简单、润滑效果良好的同时,上述结构的振动轮增设了支撑机构,且该支撑机构贯穿上述辐板设置。一方面,由于辐板设置于轮圈内,每个辐板均可承受来自于振动轮振动的作用力,使振动轮整体受力均衡分布,振动轮经久耐用、工作稳定可靠;另一方面,该支撑机构贯穿上述辐板设置,其与辐板彼此之间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结构,强度、刚度均有所提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振动压路机,由于安装有上述振动轮,因此也具有上述振动轮带来的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振动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振动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振动轮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振动轮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润滑装置的主视图。图1附图说明1轮圈2润滑装置4第一辐板5第二辐板图2附图说明1轮圈2润滑装置4第一辐板5第二辐板6第三辐板7第四辐板图3至图5附图标记说明1轮圈2加强件3配重板4第一辐板5第二辐板6第三辐板7第四辐板8支撑管9润滑装置10小钢筒11第一轴承座12第二轴承座13第三轴承座14第四轴承座91盖板92立板93筋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具体阐述本专利技术之前,需要解释和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使用了一些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均参照附图中所示方向而言,这些方位词的使用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且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不是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图3至图6,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振动轮,包括振动轮体,该振动轮体包括轮圈1、辐板、支撑机构及润滑装置9。该辐板沿轮圈1内表面径向设置,包括第一辐板4、第二辐板5、第三辐板6和第四辐板7共四个辐板,且四个辐板从左至右依次平行设置排列,支撑机构轴向贯穿第一辐板4、第二辐板5、第三辐板6和第四辐板7,润滑装置9设置在上述振动轮体内,用于润滑振动轮轴承。由于上述四个辐板两端均与轮圈1内表面固定连接,其保证了每个辐板均可承受来自于振动轮振动时的作用力,该支撑机构轴向贯穿四个辐板,彼此之间形成较为稳定的框形结构,强度和刚度较现有结构均有所增加。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辐板数量为四个,但并不仅限于四个,其可根据实际工况需要予以增减。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振动轮还包括用于加强轮圈1的刚度加强件2,该加强件2设置在轮圈1两端的内表面。进一步地,轮圈1内侧与四个辐板之间,轮圈1外侧与加强件2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优选为焊接。此外,本专利技术中振动轮体上还设有配重板3、该配重板3的两端与轮圈1内侧固定连接,其可以承载载荷和带动振动轮行走。如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加强件2优选为加强筋,支撑机构优选为支撑管8或支撑板,且该支撑管8的数量不仅限于一个,可为多个。本专利技术中振动轮体还包括小钢筒10,小钢筒10与轮圈1同轴设置,润滑装置9固定于该小钢筒10内侧,且润滑装置9的数量为多个。具体地,该润滑装置9焊接或螺接于小钢筒10的内壁上。需要说明的是,仅从润滑轴承的作用来看,该润滑装置9亦可焊接于第一辐板4、第二辐板5、第三辐板6和第四辐板7上。如图5和图6所示,该润滑装置9由盖板91、立板92和筋板93焊接成组件,立板92与筋板93交叉焊接,呈“十”字状,盖板91置于立板92和筋板93的下方,且立板92与筋板93的下侧边均焊接于盖板91的上表面上。上述盖板91、立板92和筋板93将润滑装置9分为四个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在工艺条件满足的情形下,该润滑装置9为一整体件,由上述盖板91、立板92和筋板93浇铸而成。进一步地,该润滑装置9通过立板92的上侧边整体焊接或螺接在小钢筒10的内壁上,并与小钢筒10形成了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振动轮及振动压路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轮,包括振动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轮体包括:轮圈(1);辐板,所述辐板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个辐板沿轮圈(1)内表面径向设置;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沿轴向贯穿于所述至少两个辐板;润滑装置(9),所述润滑装置(9)设置在所述振动轮体内,用于润滑振动轮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轮,包括振动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轮体包括:轮圈(1);小钢筒(10),所述小钢筒(10)位于所述轮圈(1)的内部并与所述轮圈(1)同轴设置;辐板,沿轮圈(1)内表面径向设置;且所述辐板包括位于所述小钢筒(10)两端的第一辐板(4)和第四辐板(7),以及贯穿所述小钢筒(10)与所述轮圈(1)的内表面连接的第二辐板(5)和第三辐板(6);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沿轴向贯穿第一辐板(4)、第二辐板(5)、第三辐板(6)和第四辐板(7);润滑装置(9),所述润滑装置(9)设置在所述振动轮体内,用于润滑振动轮轴承,所述润滑装置(9)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辐板之间,所述润滑装置(9)包括盖板(91)、立板(92)和筋板(93),所述盖板(91)通过立板(92)连接在所述小钢筒(10)的内壁上,所述盖板(91)从中部分别向相邻的两个辐板倾斜,所述立板(92)与筋板(93)交叉设置,所述立板(92)和筋板(93)将润滑装置(9)分为四个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浩李大生刘学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一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