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书写用具,特别是指一种在书写过程中能自动补铅的全自动铅笔,包括有笔杆、与笔杆上端连接的尾盖套、与笔杆下端连接的笔尖套、设置在笔杆内的储铅芯管、与储铅芯管下端套接的铅芯夹持组件及设置在笔尖套内的活动导芯组件,所述的储铅芯管内轴心线位置上开设有只能放置一根铅芯且上下端贯通的容置腔,取代了以往具有可储多根铅芯容置腔的储铅芯管。此种结构采用两支储铅芯片嵌合的方式,嵌合后轴向只能容下一根铅芯,保证了铅芯的同心度、垂直度,使出铅顺畅,避免了断芯和不易出芯等现象的产生。(*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书写用具,特别是指一种在书写过程中能自动补铅的全自动铅笔。
技术介绍
普通的推进式铅笔或者自动铅笔的笔杆上端通常设置有一个操作部件,通过手指按压操作部件使铅笔出铅,此种类型的铅笔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因为每当铅笔出铅时都必须重窝铅笔按压操作部件才能送铅,以致中断书写动作,同时也影响书写效率。近来已提出一种新的全自动铅笔,其包括有笔杆、与笔杆上端连接的尾盖套、与笔杆下端连接的笔尖套、设置在笔杆内的储铅芯管、与储铅芯管下端套接且具有单向夹持作用的铅芯夹持组件以及设置在笔尖套内,从内向外插入笔尖套小孔中且可沿轴向前后的活动导芯组件。储藏在储铅芯管中的铅芯通过铅芯夹持组件进入导芯组件的中心孔中,导芯组件与夹持组件之间作一次彼此靠近的往复移动就是导致一次送铅的操作,自动补偿了书写时铅芯的磨损。以往这类全自动铅笔储铅芯管内容置腔的容积较大,可以放置数根铅芯,但由于出铅时铅芯之间会产生相互挤压现象,而且铅芯不是处于垂直状态,从而造成了出铅困难易断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具有较高的同心度和垂直度,使出铅顺畅的全自动铅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一种全自动铅笔,包括有笔杆、与笔杆上端连接的尾盖套、与笔杆下端连接的笔尖套、设置在笔杆内的储铅芯管、与储铅芯管下端套接的铅芯夹持组件及设置在笔尖套内的活动导芯组件,所述的储铅芯管内轴心线位置上开设有只能放置一根铅芯且上下端贯通的容置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储铅芯管由两支储铅芯片组合而成,每支储铅芯片上开设有半圆形的滑槽,两滑槽合并构成所述的铅芯容置腔,在储铅芯片上还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的储铅芯管其中一支储铅芯片端面上设置有定位槽,在另一支储铅芯片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块,由此构成储铅芯片的定位机构。所述的储铅芯管上端与笔杆上端圆周内壁紧密配合,储铅芯管上端进铅口设置为向外扩大的喇叭形孔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与原有的技术相比,通过在全自动铅笔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对储铅芯管进行改进,在储铅芯管内轴心线位置上开设有只能放置一根铅芯且上下端贯通的容置腔,取代了以往具有可储多根铅芯容置腔的储铅芯管。此种结构采用两支储铅芯片嵌合的方式,嵌合后轴向只能容下一根铅芯,保证了铅芯的同心度、垂直度,使出铅顺畅,避免了断芯和不易出芯等现象的产生。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储铅芯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图5为图3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一种全自动铅笔,包括有笔杆1、与笔杆1上端连接的尾盖套2、与笔杆1下端连接的笔尖套3、设置在笔杆1内的储铅芯管4、与储铅芯管4下端套接的铅芯5夹持组件6及设置在笔尖套3内的活动导芯组件7。所述的导芯组件7包括有插在笔尖套3一端孔中的护铅芯管71及与护铅芯管71上端连接的导芯管72,导芯管72对铅芯5有一点的阻尼力,可带动铅芯5输出。所述的夹持组件6同轴设置在导芯组件7的上端,其包括有锁紧套61、设置在锁紧套61内的夹持卡头62和两个夹紧钢球63以及锁紧套61的下端盖64,其中夹持卡头62由两个对称的半部分组合成圆锥状,对铅芯5有夹持作用,夹持卡头62上套接有压紧弹簧65,其两端分别有卡头及锁紧套61内的肩阶想抵触,两个夹紧钢球63设置在夹持卡头62两侧和锁紧套61内锥面之间,并可以跟随夹持卡头62上下移动,将锁紧套61受到的轴向力转化为对铅芯5的夹紧力,锁紧套61的下端盖64与导芯管72之间设置有弹簧73。当然本技术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夹持组件6,如夹持卡头62与夹持环配合的夹持组件6等。所述的储铅芯管4内轴心线位置上开设有只能放置一根铅芯5且上下端贯通的容置腔41。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储铅芯管4由两支储铅芯片42、43组合而成,两支储铅芯片42、43上分别开设有半圆形的滑槽,两滑槽合并构成所述的铅芯5容置腔41。所述的储铅芯管4其中一支储铅芯片43端面上设置有定位槽431,在另一支储铅芯片42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定位槽431相匹配的定位块421,由此构成储铅芯片42、43的定位机构,使储铅芯片42、43能够准确的配合。储铅芯管4上端与笔杆1上端圆周内壁紧密配合,储铅芯管4上端进铅口设置为向外扩大的喇叭形孔口,使铅芯5能够容易进入容置腔41内。本使用新型实施例工作过程为铅芯5由处在笔杆1上端的喇叭形孔口进入储铅芯管4的容置腔41中,铅芯5通过同轴设置的铅芯5夹持组件6进入导芯组件7护铅芯管71的中心孔中,当铅芯5在书写力的作用下就会分解出一个轴向力作用于夹持卡头62,由于轴向力的方向与卡头所受压紧弹簧65弹力的方向相同,且夹持卡头62带动夹紧钢球63朝锁紧套61内孔直径小的部位移动,就会加大夹铅芯5力,书写力越大,夹铅芯5力越大,因此书写时铅芯5永远不会松动。夹持卡头62与锁紧套61之间采用滚动摩擦,使轴向力转化为夹铅芯5力的效率增大。当铅芯5用完或折断时,护铅芯管71接触纸面受外力作用,克服弹簧73滑入笔尖套3内,由于导芯管72对铅芯5的阻尼力带动铅芯5运动的方向与夹持卡头62所受压紧弹簧65力的方向相同,就会加大夹持卡头62对铅芯5的夹紧力。这时阻尼力会小于夹铅芯5力,铅芯5并不随着护铅芯管71的移动而移动,仍处于原来位置;当对护铅芯管71的外压力减小到一定程度,护铅芯管71就会在弹簧73的作用下复位,这时阻尼力带动铅芯5运动的方向变成与夹持卡头62所受压紧弹簧65力的方向相反,就会减小夹持卡头62对铅芯5的夹紧力,阻尼力大于夹铅芯5力,铅芯5就会随护铅芯管71一起移动。这样通过护铅芯管71缩入和复位这一运动过程,铅芯5就会被输出一段距离。在书写过程中,书写力大小的不断变化,这个力的变化使得护铅芯管71不断重复缩入和复位这一运动过程,从而不间断的输出铅芯5以补偿书写过程中铅芯5的磨损,使之可以连续书写。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铅笔,包括有笔杆、与笔杆上端连接的尾盖套、与笔杆下端连接的笔尖套、设置在笔杆内的储铅芯管、与储铅芯管下端套接的铅芯夹持组件及设置在笔尖套内的活动导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铅芯管内轴心线位置上开设有只能放置一根铅芯且上下端贯通的容置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铅芯管由两支储铅芯片组合而成,每支储铅芯片上开设有半圆形的滑槽,两滑槽合并构成所述的铅芯容置腔,在储铅芯片上还设置有定位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铅芯管其中一支储铅芯片端面上设置有定位槽,在另一支储铅芯片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块,由此构成储铅芯片的定位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全自动铅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铅芯管上端与笔杆上端圆周内壁紧密配合,储铅芯管上端进铅口设置为向外扩大的喇叭形孔口。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书写用具,特别是指一种在书写过程中能自动补铅的全自动铅笔,包括有笔杆、与笔杆上端连接的尾盖套、与笔杆下端连接的笔尖套、设置在笔杆内的储铅芯管、与储铅芯管下端套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铅笔,包括有笔杆、与笔杆上端连接的尾盖套、与笔杆下端连接的笔尖套、设置在笔杆内的储铅芯管、与储铅芯管下端套接的铅芯夹持组件及设置在笔尖套内的活动导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铅芯管内轴心线位置上开设有只能放置一根铅芯且上下端贯通的容置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增辉,
申请(专利权)人:陈增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