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重装置、曳引机后置式无机房电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79495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重装置、曳引机后置式无机房电梯,包括:对重装置、曳引机、轿厢、滑轮组及钢丝绳,所述对重装置及曳引机设于轿厢后侧,所述对重装置与轿厢之间通过曳引机、滑轮组及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两端头分别与对重侧绳头组件及轿厢侧绳头组件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滑轮组的合理安装,有效地实现钢丝绳的平滑转向,使对重装置及曳引机的后置;保证各滑轮间的共面性,可使钢丝绳沿井道壁运动,运动轨迹更为平滑,不容易脱槽;在曳引机的作用下,钢丝绳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运动,使对重装置及轿厢沿井道上下来回运动,节省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电气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对重装置、曳引机后置式无机 房电梯。 一种对重装置、曳引机后置式无机房电梯
技术介绍
目前,无机房电梯大多采用对重装置及曳引机侧置的安装方式,采用这种安装 方式只能满足宽度较大的井道,而当某井道宽度较小,深度较大的时候,采用这种安装方式 的无机房电梯就不能充分地利用井道面积,更甚者,无法在此井道中安装,造成楼房面积的 浪费。 相应地,也有小部分后置式无机房电梯。但是,现有的后置式无机房电梯通过轿底 轮装置的斜摆方式仅仅能实现对重装置的后置,其曳引机还是放置在井道的侧边,占用井 道的宽度。 因此,针对宽度较小,深度较大的无机房井道,需要设计一种可将对重装置及曳引 机后置的无机房电梯,以满足上述无机房井道安装电梯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对重装置、曳引机后 置式无机房电梯,可实现对重装置及曳引机的后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重装置、曳引机后置式无机房 电梯,包括:对重装置、曳引机、轿厢、滑轮组及钢丝绳,所述对重装置及曳引机设于轿厢后 侦牝所述对重装置与轿厢之间通过曳引机、滑轮组及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两端头分别与 对重侧绳头组件及轿厢侧绳头组件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滑轮组包括:用于牵引对重装置的对重轮、与曳引机相 对应的曳引轮、第三定滑轮、定滑轮组及用于牵引轿厢的轿底轮组,所述对重轮、曳引轮及 第三定滑轮设于轿厢后侧所对应的井道壁上,所述定滑轮组设于轿厢左、右任一侧所对应 的井道壁上,所述轿底轮组设于轿厢底部;所述钢丝绳依次绕经对重侧绳头组件、对重轮、 曳引轮、第三定滑轮、定滑轮组、轿底轮组、轿厢侧绳头组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轿底轮组包括第一轿底轮及第二轿底轮,所述钢丝绳 水平绕经第一轿底轮及第二轿底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定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及第二定滑轮;所述钢丝绳 绕经第三定滑轮,坚直向上,水平绕经第二定滑轮及第一定滑轮,坚直向下,水平绕经第一 轿底轮及第二轿底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对重轮、曳引轮、第三定滑轮设于同一平面上,形成第 一平面;所述第一定滑轮及第二定滑轮设于同一平面上,形成第二平面;所述第一轿底轮 及第二轿底轮设于同一平面上,形成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三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 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互垂直。 toon]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钢丝绳在所述滑轮组的各轮之间沿坚直方向、水平方 向滑动或滚动。 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术通过滑轮组的合理安装,有效地实现钢丝绳的平滑转向。其中,通过 第一定滑轮及第二定滑轮可将钢丝绳导向轿厢后侧,再通过第三定滑轮将钢丝绳导入曳 引轮,即可使对重装置及曳引机的后置,实现了在宽度较小,深度较大的井道安装无机房电 梯,而且有足够的空间放置更大宽度的水泥对重块,减少钢板或铸铁对重块的使用,节约成 本。 同时,将相互作用的多个滑轮设于同一平面,保证各滑轮间的共面性,可使钢丝绳 沿井道壁运动,运动轨迹更为平滑,不容易脱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另外,在曳引机的作用下,钢丝绳在坚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沿各滑轮运动,使对重 装置及轿厢沿井道上下来回运动,更节省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种对重装置、曳引机后置式无机房电梯的运动原理图; 图2是本技术一种对重装置、曳引机后置式无机房电梯的俯视图; 图3是本技术一种对重装置、曳引机后置式无机房电梯中轿厢后侧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一种对重装置、曳引机后置式无机房电梯中定滑轮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结合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所述对重装置、曳引机后置式无机房电梯,包括: 对重装置1、曳引机2、轿厢3、滑轮组及钢丝绳4,所述对重装置1及曳引机2设于轿厢3后 侧,所述对重装置1与轿厢3之间通过曳引机2、滑轮组及钢丝绳4连接,所述钢丝绳4两端 头分别与对重侧绳头组件5及轿厢侧绳头6组件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曳引机2、滑轮组及钢丝绳4的作用下,轿厢3沿井道上下来回运 动,通过使对重装置1及曳引机2的后置,实现了在宽度较小,深度较大的井道安装无机房 电梯,而且有足够的空间放置更大宽度的水泥对重块,减少钢板或铸铁对重块的使用,节约 成本。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所述滑轮组包括:用于牵引对重装置1的对重轮7、与曳 引机2相对应的曳引轮8、第三定滑轮9、定滑轮组及用于牵引轿厢3的轿底轮组,所述对重 轮7、曳引轮8及第三定滑轮9设于轿厢3后侧所对应的井道壁上,所述定滑轮组设于轿厢 3左、右任一侧所对应的井道壁上,所述轿底轮组设于轿厢3底部。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定滑轮组设于轿厢3左侧所对应的井道壁上时,轿厢侧绳 头组件6设于轿厢3右侧所对应的井道壁上;当所述定滑轮组设于轿厢3右侧所对应的井 道壁上时,轿厢侧绳头组件6设于轿厢3左侧所对应的井道壁上。 相应地,所述钢丝绳4依次绕经对重侧绳头组件5、对重轮7、曳引轮8、第三定滑轮 9、定滑轮组、轿底轮组、轿厢侧绳头组件6。 工作时,在曳引机2的作用下,钢丝绳4、对重轮7、曳引轮8、第三定滑轮9、定滑轮 组、轿底轮组有序转动,使对重装置1及轿厢3沿井道上下来回运动。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轿底轮组包括第一轿底轮10及第二轿底轮11,所述钢丝 绳4水平绕经第一轿底轮10及第二轿底轮11。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所述定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12及第二定滑轮13。所 述钢丝绳4绕经第三定滑轮9,坚直向上,水平绕经第二定滑轮13及第一定滑轮12,坚直向 下,水平绕经第一轿底轮10及第二轿底轮1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钢丝绳4依次绕经对重侧绳头组件5、对重轮7、曳引轮8、第三 定滑轮9、第二定滑轮13、第一定滑轮12、第一轿底轮10、第二轿底轮11、轿厢侧绳头组件 6。工作时,在曳引机2的作用下,钢丝绳4沿对重轮7、曳引轮8、第三定滑轮9、第二定滑轮 13、第一定滑轮12、第一轿底轮10、第二轿底轮11来回滑动或滚动,使对重装置1及轿厢3 沿井道上下来回运动。 如图2所示,所述对重轮7、曳引轮8、第三定滑轮9设于同一平面上,形成第一平 面;所述第一定滑轮12及第二定滑轮13设于同一平面上,形成第二平面;所述第一轿底轮 10及第二轿底轮11设于同一平面上,形成第三平面。 相应地,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三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互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将相互作用的多个滑轮设于同一平面,可有效保证个滑轮间的共 面性,使钢丝绳4的运动轨迹更为平滑,不容易脱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通过第三 定滑轮9及第二定滑轮13实现了钢丝绳4由第一平面至第二平面的平滑转向,实现对重装 置1及曳引机2的后置。同时,通过第一定滑轮12及第一轿底轮10实现了钢丝绳4由第 二平面至第三平面的平滑转向,有效地实现对轿厢3的牵引。 如图1所示,所述钢丝绳4在所述滑轮组的各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重装置、曳引机后置式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重装置、曳引机、轿厢、滑轮组及钢丝绳,所述对重装置及曳引机设于轿厢后侧,所述对重装置与轿厢之间通过曳引机、滑轮组及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两端头分别与对重侧绳头组件及轿厢侧绳头组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对重装置、曳引机后置式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重装置、曳引机、轿 厢、滑轮组及钢丝绳,所述对重装置及曳引机设于轿厢后侧,所述对重装置与轿厢之间通过 曳引机、滑轮组及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两端头分别与对重侧绳头组件及轿厢侧绳头组 件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装置、曳引机后置式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轮组包括:用于牵引对重装置的对重轮、与曳引机相对应的曳引轮、第三定滑 轮、定滑轮组及用于牵引轿厢的轿底轮组,所述对重轮、曳引轮及第三定滑轮设于轿厢后侧 所对应的井道壁上,所述定滑轮组设于轿厢左、右任一侧所对应的井道壁上,所述轿底轮组 设于轿厢底部; 所述钢丝绳依次绕经对重侧绳头组件、对重轮、曳引轮、第三定滑轮、定滑轮组、轿底轮 组、轿厢侧绳头组件。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重装置、曳引机后置式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友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住友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