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稳定杆(1),其主要适于利用由实质上弹性材料制成的衬套(14)来抵消包括的悬挂装置(9)的车辆驾驶室(10)中的俯仰移动,横向止动件(16a、b)设置在所述衬套的每一侧上,轴承(17a、b)设置在所述横向止动件的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得以实现是由于:垫圈形单元(23a、b)设置在轴承(17a、b)和横向止动件(16a、b)之间并且配置成具有实质上等于横向止动件直径的直径,垫圈形单元(23a、b)设置成沿轴向方向支撑横向止动件(16a、b)并且吸收由横向止动件施加的任何轴向力并且在稳定杆支撑面(22a、b)和垫圈形单元(23a、b)之间形成气隙(24a、b),以这种方式消除稳定杆支撑面(22a、b)和横向止动件(16a、b)之间的直接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稳定杆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稳定杆,其配置有衬套装置,以降低车辆中的俯仰移动。本 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稳定杆,其用于安装和应用到在车辆框架中悬置驾驶室的装置,并且具 体适用于商用重型车辆(诸如卡车)。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配备有这样的稳定杆的车辆。
技术介绍
重型车辆一般配备有从车辆的框架悬挂的驾驶室,以增强对于驾驶员和其乘客而 言的舒适度。驾驶室通常是可倾斜的,以允许方便地访问车辆的发动机并且有助于维护和 保养,并且通常相对于车辆纵向方向经由设置在前面的铰接点来向前倾斜。驾驶室通常经 由这些铰接点优选地利用一些已知类型的悬挂装置(诸如螺旋弹簧、空气弹簧、或类似物) 的协助来弹性悬挂在车辆框架中。 稳定杆通常设置在驾驶室的两个前铰接点之间,以便尽可能衰减俯仰移动。为此 目的,稳定杆在其端部区段处配置有安装在驾驶室的铰接点处的连杆臂。稳定杆以下述方 式起作用,使得垂直移动(例如在驾驶室的一个接附点中的垂直移动,即在驾驶室的一侧 上的垂直移动)利用稳定杆的横向枢转杆的协助来以被衰减的形式传递到驾驶室第二侧 上的驾驶室第二铰接点。由车辆一侧的垂直移动引起的驾驶室中任何俯仰移动从而被抵 消。 驾驶室因此经由设置成纵向于车辆的连杆臂来以常规方式安装在稳定杆上并且 利用弹簧装置的协助来相对于框架悬挂。弹簧通常在其上端处间接或直接地安装在车辆驾 驶室的框架上并且在其下端处间接或直接地安装在车辆的底盘或框架中。连杆臂主要在一 端处支撑在驾驶室中并且在其第二端处支撑在框架/底盘中。 在机械地连接到车辆的框架或底盘的铰接点处,通常使用轴承,所述轴承可以是 球轴承、滑动轴承、滚子轴承、或类似类型的轴承。因为存在下述风险:轴承由于其刚性结构 而可能将不期望的震动从车辆的基部传输到驾驶室,以及所述震动可能打扰驾驶员,因此 弹性材料的衬套(例如橡胶衬套)用于铰接点中。同样由弹性材料制造的横向支撑件或横 向止动件设置在衬套侧面。衬套和横向止动件可以优选地由具有适当弹性的聚氨酯、橡胶、 或类似材料制造,从而降低震动,否则的话在驾驶室中存在震动传播的风险。为了不降低铰 接点中的横向刚度从而增加驾驶室中的横向移动的风险,横向止动件被压缩在稳定杆的连 杆臂元件中的支撑面和衬套/底盘固定件中的支撑面之间。当驾驶室的悬挂移动时,相对 移动在横向止动件和所述支撑面之间出现。 专利文献SE530551例如描绘一种驾驶室悬挂,其中横向止动件定位成被压缩/被 楔入底盘固定件和稳定杆之间,以便实现铰接点中的所需横向刚度。稳定杆在车辆/驾驶 室中的悬挂发生移动的情况下并且在驾驶室倾斜时旋转或枢转,以提供对发动机的访问, 并且所述旋转或枢转产生横向止动件和稳定杆的邻接支撑面之间的相对移动,因为横向止 动件实质上与底盘固定件一同旋转,这导致这些表面中的不期望的摩擦。这还导致铰接点 中的旋转刚度和摩擦,所述旋转刚度和摩擦损害驾驶室的悬挂。其他缺点也与已知解决方 案相关。例如,彼此相对旋转/枢转或研磨的各部分之间出现磨损,所述磨损继而随后将部 件表面磨损殆尽,这随时间经过可能导致产生腐蚀。这继而在驾驶室的悬挂发生移动的情 况下导致在结构中传播的剧烈震动。 因此存在对于崭新并且改进的解决方案的需求,所述解决方案包括具有衬套装置 的稳定杆,所述稳定杆解决所述问题并且结构简单并且因此安装便宜,但仍消除与现有技 术相关的缺点。 还优选的是,结构占用车辆中尽可能小的空间,但仍可靠并且提供免于维护并且 1?效的功能。 这能通过消除横向止动件和稳定杆支撑面之间的直接接触的结构来实现。 现有技术并未描绘容易并且经济高效地消除横向止动件和稳定杆之间的直接接 触的任何稳定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在前问题并且提出一种稳定杆,其中气隙配置在横向止 动件和定位成与衬套装置相对的稳定杆支撑面之间,所述各部分彼此不直接接触,即彼此 不相对滑动从而不彼此磨损。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结构应表现出较小旋转刚度,以便实现驾驶室中的更平顺 并且更舒适的悬挂,并且还消除稳定杆和横向止动件之间的摩擦。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结构应当维持衬套装置中的横向刚度。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结构应当在悬挂发生移动的情况下最小化铰接点中腐蚀 的风险。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结构应当在悬挂发生移动的情况下最小化铰接点中剧烈 震动的风险。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应当可以实现结构而不对已知的部件进行显著改型。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应当可以彼此分离和独立地对各部件进行制造和质量保 证。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本专利技术应当包括尽可能少的部件并且从而制造和安装便 且。 这些和其他的目的和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中指示出 的装置来实现。 本专利技术从而总体上涉及一种稳定杆,其配置有衬套装置,以降低车辆中的俯仰倾 向。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稳定杆,用于悬挂商用重型车辆(诸如卡车)中的车辆框架中的 驾驶室。 本专利技术包括垫圈形单元,所述垫圈形单元以下述方式配置,使得其将间隔套筒和 轴承保护垫圈的功能相结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垫圈形单元利用比通常使用的轴承保护垫圈稍 大的直径来制造,以使得所述垫圈形单元实质上覆盖整个横向止动件。垫圈形单元被定位 在横向止动件和稳定杆之间,并且消除横向止动件和稳定杆之间的直接接触。这防止横向 止动件与稳定杆接合,并且降低或消除在悬挂发生移动的情况下在各部件之间以其他方式 发生的摩擦,而仍保持装置中的横向刚度。 将垫圈和间隔元件集成在垫圈形单元中降低结构中所需的独特部件的数量/部 件数,这使得存储成本降低并且使得将稳定杆安装在车辆中更简单和便宜。在驾驶室的四 个标准接附点处使用垫圈形单元将必须安装在车辆中用于这种功能的部件的数量从八个 降低到四个。尽管如此,现有技术的缺点被消除,以及更可靠并且免于维护的功能被实现。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能够通过下述方式在现有稳定杆中容易地实施:根据实施 例,从例如稳定杆和/或底盘固定件/底盘衬套的每一侧研磨或洗削下大致3mm的材料,以 便为垫圈形单元腾出空间。 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的优点是其导致更小旋转刚度,所述更小旋转刚度提供 沿垂直方向的或多或少无摩擦并且从而更平顺的悬挂并且增强驾驶员/乘客的舒适度。所 述解决方案导致各部件之间的更少磨损,所述更少磨损降低发生腐蚀和相关的剧烈震动的 风险,与此同时提供轴承点中的高程度横向刚度,所述高程度横向刚度抵消车辆的驾驶室 中的横向移动。 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通过在下文中载列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以 及其他权利要求来指示出。 【附图说明】 本专利技术以优选实施例形式并参照附图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 图1描绘已知类型的稳定杆的立体图。 图2描绘配备有弹簧的适用于车辆驾驶室的前悬挂装置的立体图,其中驾驶室和 车辆的底盘利用虚线示意性地展示。 图3更详细地并且以剖视图的方式描绘已知稳定杆的一个端部区段,并且展示横 向止动件如何被压缩在底盘固定件/衬套的支撑面和稳定杆之间。 图4描绘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稳定杆的一个端部区段的剖视图,其类似于图3中描 绘的那样,并且展示垫圈形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稳定杆(1),其主要适于利用由实质上弹性材料制成的衬套(14)来抵消包括悬挂装置(9)的车辆驾驶室(10)中的俯仰移动,横向止动件(16a、b)设置在所述衬套的每一侧上,轴承(17a、b)设置在所述横向止动件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垫圈形单元(23a、b)设置在轴承(17a、b)和横向止动件(16a、b)之间并且配置成具有实质上等于横向止动件直径的直径,以及‑垫圈形单元(23a、b)设置成沿轴向方向支撑横向止动件(16a、b)并且吸收由横向止动件施加的任何轴向力并且在稳定杆支撑面(22a、b)和垫圈形单元(23a、b)之间形成气隙(24a、b),以这种方式消除稳定杆支撑面(22a、b)和横向止动件(16a、b)之间的直接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2.28 SE 1250177-11. 一种稳定杆(1),其主要适于利用由实质上弹性材料制成的衬套(14)来抵消包括悬 挂装置(9)的车辆驾驶室(10)中的俯仰移动,横向止动件(16a、b)设置在所述衬套的每一 侧上,轴承(17a、b)设置在所述横向止动件的外侧, 其特征在于: -垫圈形单元(23a、b)设置在轴承(17a、b)和横向止动件(16a、b)之间并且配置成具 有实质上等于横向止动件直径的直径,以及 -垫圈形单元(23a、b)设置成沿轴向方向支撑横向止动件(16a、b)并且吸收由横向止 动件施加的任何轴向力并且在稳定杆支撑面(22a、b)和垫圈形单元(23a、b)之间形成气隙 (24a、b),以这种方式消除稳定杆支撑面(22a、b)和横向止动件(16a、b)之间的直接接触。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1), 其特征在于: -垫圈形单元(23a、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耶恩斯特伦,
申请(专利权)人:斯堪尼亚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