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76959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送风道,包括:主送风道,还包括:与主送风道的下表面连接的分流板,分流板的中部向上凸起,且分流板的中部凸起与主送风道的送风孔位置对应,分流板与主送风道通过第一螺栓连接,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送风道,包括主送风道和设置在主送风道上的分流板,分流板与主送风道通过第一螺栓连接。经过送风孔送出的气体经过分流板的上表面与主送风道的下表面之间的空间,然后经过分流板,分流板可以对通过送风孔送出的气体进行分流,改变气流的方向,使成股的气流分成多股,降低空调风的风力和风速,且扩大了空调风的分布面积,使得车厢内新风分布均匀,优化车厢内的气流组织,提高了乘客乘坐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交通
,特别涉及一种送风道。 送风道
技术介绍
城际列车一般指两座相距不远的重要城市之间开行的多班次趋向公交化的中小 编组短途旅客列车,中途不停站或停很少的站,只配置硬、软座车厢而不配置卧铺车厢,能 够满足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群崛起交通的要求,具有载客量大、快速启停等特 点。 现有技术中的城际车送风系统,送风道内靠近空调机组的位置风比较小,远离空 调机组的位置风比较大,车内送风不均匀,导致车厢内空调风分布不均匀,车内不同位置温 差较大,城际车车厢内的舒适度降低。 因此,如何提高城际车车厢内的送风均匀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 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送风道,以提高城际车车厢内的送风均匀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种送风道,用于空调车,包括:主送风道,还包括:与所述主送风道的下表面连 接的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中部向上凸起,且所述分流板的中部凸起与所述主送风道的送 风孔位置对应,所述分流板与所述主送风道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所述分流板上设置有孔,且 所述分流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主送风道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用于空气流动的空间。 优选的,在上述送风道中,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分流板的外侧且与所述空调车内的 车体纵梁通过螺栓连接的送风孔板。 优选的,在上述送风道中,还包括矩形形状的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包括沿所述主送 风道的宽度方向布置的横梁和与所述横梁垂直布置的纵梁,所述主送风道的下表面设置有 与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位置对应的密封条,所述加强梁的上表面与所述密封条相抵,所述 加强梁的下表面与所述送风孔板相抵。 优选的,在上述送风道中,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弯折的弯 折段,所述弯折端与所述送风孔板相抵。 优选的,在上述送风道中,所述送风孔板上的送风孔孔径一致。 优选的,在上述送风道中,所述分流板靠近所述空调机组位置的孔的直径较远离 所述空调机组位置的孔的直径大。 优选的,在上述送风道中,所述主送风道靠近所述空调机组的所述送风孔的孔径 较远离所述空调机组的所述送风孔的孔径大。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送风道,包括主送风道和设置在主 送风道上的分流板,分流板与主送风道通过第一螺栓连接。经过送风孔送出的气体经过分 流板的上表面与主送风道的下表面之间的空间,然后经过分流板,分流板可以对通过主送 风道的送风孔送出的气体进行分流,改变气流的方向,使成股的气流分成多股,部分气体可 以通过分流板上的孔到达送风孔板,降低空调风的风力和风速,且扩大了空调风的分布面 积,使得车厢内新风分布均匀,优化车厢内的气流组织,提高了乘客乘坐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送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2。 1、主送风道2、分流板3、第一螺栓4、送风孔板5、加强梁6、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送风道,以提高城际车车厢内的送风均匀性。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送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送风道,用于空调车,包括:主送风道1,还包括:与主送风道1的下表面连接 的分流板2,分流板2的中部向上凸起,且分流板2的中部凸起与主送风道1的送风孔位置 对应,分流板2与主送风道通过第一螺栓3连接,分流板2上设置有孔,且分流板2的上表 面与主送风道1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用于空气流动的空间。 通过主送风道1送出的气体直接吹入车厢,靠近空调机组的部分由于风的动压较 大,导致靠近出风口的位置风力小,远离出风口的位置风力大,空调机组送风不均匀,车厢 内温度差异大。本技术提供的送风道,主送风道1上设置有分流板2,分流板2上设置 有孔,分流板2不仅可以对空调风起到风流的作用,同时风可以通过孔进入车厢,经过送风 孔的气体进入主送风道1与分流板2之间的空间,然后气体经过分流板2,分流板2可以改 变由送风孔送出的气体的出风方向,将成股的气流分散成多股,降低空调风的风速和风力, 使得风力更加柔和,同时扩大了气流的分散面积,使送风在车厢内分布均匀,优化车内气流 组织,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度。 分流板2与主送风道1通过第一螺栓3连接,可以根据不同位置的需要调节螺栓 的长度,从而调节分流板2与主送风道1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新风在车厢内分布的均匀 性。本方案提供的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仅成本较低,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安装的 难度。 优选的,在远离空调机组的位置设置分流板2,因为远离空调机组的部分风力比较 大,可以有效起到改善气流方向和风速的目的,使车厢内的气流分布均匀,优化车厢内的气 流组织。 优选的,本方案中分流板2的中部为人字形,顶端为脊状,人字形向两边缓慢过 渡,空调风通过分流板2被分成两部分,且沿人字形分流板2的侧壁缓慢吹出,有效改变了 气流方向,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气流速度,使得靠近空调机组位置送出的气体气流速度 变慢,出风柔和。安装分流板2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气体进入车厢的速度,使得流出的 气体速度较为缓慢,且可以使气进行分散,使新风分布均匀,有效改善了车箱内的气流组 织。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套设在 分流板2的外侧且与空调车内的车体纵梁通过螺栓连接的送风孔板4。通过空调机组产生 的气体通过主送风道1进入分流板2与主送风道1之间的空间,然后气流经过分流板2进 行分流作用,对气流起到分散和减速的作用,分流板2对气体进行分流和减速作用,然后气 体通过分流板2进入送风孔板4与主送风道1形成的空腔内,最后进入车厢,进一步减小了 空调风进入车厢的速度,且气体可以在送风孔板4与主送风道1之间的空腔内进行进一步 的扩散,进一步优化了车厢内的气流组织,提高了乘客乘坐的舒适度。 为了降低送风孔板4与主送风道1之间的安装强度,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 例中,还包括矩形形状的加强梁5,加强梁5包括沿主送风道1的宽度方向布置的横梁和与 横梁垂直布置的纵梁,主送风道1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横梁和纵梁位置对应的密封条6,加强 梁5的上表面与密封条6相抵,加强梁5的下表面与送风孔板4相抵。加强梁5增强了送 风孔板5的强度,加强梁5与主送风道1之间设置有密封条6,同时可以在车辆运行过程中 对送风孔板4起到有效的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风道,用于空调车,包括:主送风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主送风道(1)的下表面连接的分流板(2),所述分流板(2)的中部向上凸起,且所述分流板(2)的中部凸起与所述主送风道(1)的送风孔位置对应,所述分流板(2)与所述主送风道通过第一螺栓(3)连接,所述分流板(2)上设置有孔,且所述分流板(2)的上表面与所述主送风道(1)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用于空气流动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送风道,用于空调车,包括:主送风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主送风 道(1)的下表面连接的分流板(2),所述分流板(2)的中部向上凸起,且所述分流板(2)的 中部凸起与所述主送风道(1)的送风孔位置对应,所述分流板(2)与所述主送风道通过第 一螺栓(3)连接,所述分流板(2)上设置有孔,且所述分流板(2)的上表面与所述主送风道 (1)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用于空气流动的空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分流板(2)的外侧且 与所述空调车内的车体纵梁通过螺栓连接的送风孔板(4)。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矩形形状的加强梁(5),所述加 强梁(5)包括沿所述主送风道(1)的宽度方向布置的横梁和与所述横梁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霞袁博张惠中王宗昌于晓良徐宏伟何丹炉王胜光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