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二维层状材料的SOI基微环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73496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二维层状材料的SOI(Silicon-On-Insulator)基微环滤波器,包括一个由埋氧层和顶层硅组成的SOI衬底,顶层硅上设有一组SOI微环谐振腔、输入直波导和输出直波导,输入直波导和输出直波导位于SOI微环谐振腔的上下两侧,构成SOI波导结构;SOI波导结构上覆盖有一个二维层状材料,输入直波导的两端分别设有输入端光栅和直通端光栅,输出直波导的一端设有输出端光栅;SOI微环谐振腔与输入直波导和输出直波导最接近的区域分别形成第一、第二耦合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二维层状材料的可饱和吸收效应对SOI基滤波器进一步过滤,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更窄的3dB带宽、更高的消光比、更少的噪声、CMOS工艺兼容等优点,可以在未来的片上光互连网络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二维层状材料的SOI基微环滤波器
本技术涉及硅基光电子学以及芯片级光互连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二维层 状材料可饱和吸收效应的绝缘体上硅(SOI)基信号过滤器件。
技术介绍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硅基材料的器件工艺已经非常成熟,而且 随着工艺尺寸的不断减小,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也一直按照摩尔定律飞速向前发展。芯片更 高的集成度带来的不仅仅是晶体管数目的增加,更是芯片功能和处理速度的提升。然而,随 着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和集成度的不断增加,微电子工艺的局限性也日趋明显。一方面是 由于器件线宽的不断减小,传统的光刻加工手段已经接近极限,另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晶体 管尺寸和互连线尺寸同步缩小,单个晶体管的延时和功耗越来越小,而互连线的延时和功 耗却越来越大并逐渐占据主导。因此,可以看到深亚微米特征尺寸下电互连延迟和功耗的 瓶颈,已经严重制约了芯片性能的进一步提高。片上互连迫切需要一种比电互连更高速更 宽带的互连方式。 和集成电路相比,光集成器件构成的集成光路具有低功耗、高带宽、抗电磁干扰 等优势;和分立光学器件或薄膜光学器件相比,集成光路具有低成本、小尺寸、适合量产(可 以采用集成电路的光刻等工艺进行大规模量产)等优势,随着网络通信和互连中数据量的 飞速膨胀,人们希望采用更低的成本来构建更高性能的系统,这就对其中大量使用的光集 成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光波导集成器件中,滤波器是极为重要的一类无源器件,广泛 应用于波分复用系统中。其功能为实现不同波长光信号的复用和解复用,以及提取/抑制 某个或某些波长通道。目前国内外有很多课题组对硅基微环谐振腔滤波器进行研究,但是 他们都是对滤波器的一些特性进行研究,比如滤波器温度可调的特性、微环滤波器陷波特 性、波长带宽可调特性、微环耦合系数特性,同时也有一些针对双环、多环级联结构的研究, 但是都没有针对改善滤波器的输出信号特性的研究。石墨烯等二维层状材料的引入给硅基 微环器件性能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石墨烯等二维层状材料具有很多其他材料所不具有的 优秀特性,比如石墨烯的合成过程简单、材料新颖、材料性能优异、与硅的兼容性好、成本低 等。并且现如今技术上能够在硅片上直接合成石墨烯,所以在硅基微环器件表面上可以直 接进行石墨烯的合成,能够降低石墨烯转移过程中杂质引入,材料破损等不良影响,此技术 在将来的硅基光互连集成中也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SOI基微环滤波器来讲,3dB带宽和消光比是最重要的两个性能评价指标,为 了得到较高质量的输出信号,要求微环滤波器的3dB带宽相对要小,同时为了在光通信系 统中得到较低误码率,通常需要较高的滤波消光比。因此,提高微环滤波器的3dB带宽和 消光比对于片上光互连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意义的SOI基微环滤波器只是通 过改变微环的大小或者改变波导结构来改善滤波器的性能,但是有些本质问题没有办法改 变,比如对于微环滤波器中的噪声不能很好的处理,为了提高3dB带宽需要改变滤波器的 结构,这样对于工艺上是一大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二维层状材料的SOI基微环 滤波器,目的是利用二维层状材料的可饱和吸收效应对SOI基滤波器的光信号进一步过 滤,其与传统的SOI基滤波器相比,具有更窄的3dB带宽、更高的消光比、更少的噪声、CMOS 工艺兼容等优点,可以在未来的片上光互连网络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二维层状材料的SOI基微环滤波器,包括一个由埋氧层和顶层硅组成的SOI 衬底,所述顶层娃上设置有一组SOI微环谐振腔、输入直波导和输出直波导,所述输入直波 导和所述输出直波导位于所述S0I微环谐振腔的上下两侧,构成S0I波导结构;所述S0I波 导结构上覆盖有一个二维层状材料,所述输入直波导的两端分别设有输入端光栅和直通端 光栅,所述输出直波导的一端设有输出端光栅;所述S0I微环谐振腔与所述输入直波导最 接近的区域形成第一耦合区域,所述所述S0I微环谐振腔与所述输出直波导最接近的区域 形成第二耦合区域。 所述S0I微环谐振腔作为微环滤波器的光学谐振腔部分,使光信号在所述S0I微 环谐振腔中产生干涉和模式共振; 所述二维层状材料作为本技术的关键性部分,所述二维层状材料覆盖在所述 SOI波导结构上,可实现光信号与二维材料发生作用,导致二维材料的饱和,对光信号进行 饱和吸收的作用; 所述输入直波导和所述输出直波导作为光信号的传输介质,使光信号在其中传播 并与所述S0I微环谐振腔发生耦合; 所述输入端光栅、所述直通端光栅和所述输出端光栅作为光信号输入输出的重要 部件,主要用于光信号f禹合输入输出到所述输入直波导和所述输出直波导; 所述第一耦合区域使满足谐振条件的部分光信号耦合进入所述S0I微环谐振腔, 所述第二耦合区域将光信号耦合出所述S0I微环谐振腔到达所述输出直波导。 进一步的,所述S0I微环谐振腔由单个S0I微环或多个S0I微环组成,利用谐振特 性对光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二维层状材料可以铺设在所述S0I微环谐振腔的微环上,也可以 铺设在所述输出端光栅的所述输出直波导上,利用所述二维层状材料的饱和吸收效应对光 信号进行处理,优化信号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二维层状材料是具有饱和吸收效应的二维材料,包括石墨烯、石墨 炔、类石墨烯衍生物、娃烯、六方氮化硼、过渡金属硫化物(如MoS 2, WS2, WSe2)、二维黑磷和拓 扑绝缘体;这些所述的二维材料利用其与光信号作用后的饱和吸收效应,对光信号进行处 理,对滤波器的滤波性能起到了提升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了克服传统器件中3dB带宽太大、消光比太小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 基于二维层状材料的S0I基微环滤波器,引入了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利用石墨烯的可饱和 吸收效应,对滤波器信号的进一步处理,减小了滤波器输出信号的3dB带宽同事提高了信 号的消光比。石墨烯作为典型了单层原子结构二维材料,其具有很高的光学透过率,也是零 带隙材料,石墨烯具有环境友好型的特点,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能够合成大面积完整性好 的石墨烯,大大降低了工艺上的成本。石墨烯通过简单的转移就能应用在SOI基器件上,具 有很好的兼容性和简单的工艺。在光强达到一定强度时,石墨烯达到可饱和吸收。对于滤 波器的信号,弱光没有使石墨烯达到饱和,强光使石墨烯达到饱和,不同强度的光信号有不 同的吸收,在信号输出时,有石墨烯的介入能够对光信号产生一个不同的吸收,使信号在弱 光强区能量更低,同时对于信号的噪声有一定的吸收,使得输出信号的3dB带宽减小,消光 比增加。利用这一特性,本技术的微环滤波器的性能得以保证,大大提高了器件信号输 出的可靠性,使得该器件有能力在片上光互连中得以更好的应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 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基于二维层状材料的SOI基微环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由埋氧层(31)和顶层硅(32)组成的SOI衬底(3),所述顶层硅(32)上设置有一组SOI微环谐振腔(1)、输入直波导(9)和输出直波导(10),所述输入直波导(9)和所述输出直波导(10)分别位于所述SOI微环谐振腔(1)的上下两侧,构成SOI波导结构;所述SOI波导结构上覆盖有一个二维层状材料(2),所述输入直波导(9)的两端分别设有输入端光栅(4)和直通端光栅(5),所述输出直波导(10)的一端设有输出端光栅(6);所述SOI微环谐振腔(1)与所述输入直波导(9)最接近的区域形成第一耦合区域(7),所述SOI微环谐振腔(1)与所述输出直波导(10)最接近的区域形成第二耦合区域(8)。

【技术特征摘要】
1. 基于二维层状材料的SOI基微环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由埋氧层(31)和顶 层硅(32)组成的SOI衬底(3),所述顶层硅(32)上设置有一组SOI微环谐振腔(1)、输入 直波导(9)和输出直波导(10),所述输入直波导(9)和所述输出直波导(10)分别位于所述 SOI微环谐振腔(1)的上下两侧,构成SOI波导结构;所述SOI波导结构上覆盖有一个二维 层状材料(2 ),所述输入直波导(9 )的两端分别设有输入端光栅(4)和直通端光栅(5 ),所述 输出直波导(10)的一端设有输出端光栅(6);所述SOI微环谐振腔(1)与所述输入直波导 (9)最接近的区域形成第一耦合区域(7),所述SOI微环谐振腔(1)与所述输出直波导(10) 最接近的区域形成第二耦合区域(8)。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桥梁李鹏飞李绍娟甘胜孙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