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平板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71666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平板电极,该电极包括覆盖有一层纳米级厚度工作金膜(2)和引脚金膜(3)的基片(1),该引脚金膜(3)与外包有塑料绝缘层(4)的金属丝导线(5)通过焊锡(6)相连接。所述基片(1)的结构是:在抛光的氮化硅基板(11)上逐步沉积二氧化硅膜层(12)、金属铬膜层(13)、铜镍合金膜层(14);铜镍合金膜层(14)经抛光处理后,再在其表面上沉积工作金膜(2)和引脚金膜(3),所沉积金膜的厚度为20~400nm。该金平板电极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且金膜工作面积大、平整度高、易进行表面修饰,优于传统电化学的金盘电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平板电极,是基于纳米级厚度金膜修饰的传感检测芯片电 极,该电极可作为电化学测试用的工作电极。 一种金平板电极
技术介绍
电化学工作电极除了玻碳电极、钼盘电极外,还有金盘电极等。金盘工作电极中金 的纯度要求达到99. 95%以上,金盘的直径一般为2mm及以上,厚度为1mm左右,与铜棒焊接 连接,外套为聚四氟乙烯高分子材料,制作程序比较复杂,消耗黄金、聚四氟乙烯等材料,致 使电极成本很高,且金盘的工作面积也较小,在电化学修饰与分子固定方面的接触面积较 小,致使金表面分子的修饰量和固定量不多。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金平板电极,该 电极的金膜工作面积大,金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控制,在几十至数百纳米级,制备时实 际消耗的黄金量远小于金盘电极,成本很低;而且,该电极所沉积的金膜表面光滑平整,适 合于进行表面修饰与分子固定等处理,优于传统电化学的金盘电极;作为电化学测试用的 工作电极,其通用性很强,在电化学、生物医学、农业与环境监测等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 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的金平板电极, 可作为电化学测试用的工作电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平板电极,其特征在于 该电极包括覆盖有一层纳米级厚度工作金膜和引脚金膜的基片,该引脚金膜与外包有塑料 绝缘层的金属丝导线通过焊锡相连接,连接处用环氧树脂胶包裹密封。其中,所述金属丝导 线的材料为铜丝、铝丝或银丝,以保证良好的导电、导通性;所述基片的形状为长方形,长为 3~18_,宽为2~12_,其四周边缘均用环氧树脂胶密封;工作金膜的形状为正方形,边长为 2~12mm;引脚金膜的形状为小长方形,长为l~6mm,宽为] 所述基片的制备方法是采用磁控溅射镀膜法和掩膜版法,形成的结构是:先采用 磁控溅射镀膜法,通过控制镀膜真空度< 2. ΟΧ ΚΓ3 Pa,镀膜速度< 2. 0 A/s,在抛光的氮 化硅基板表面上逐步沉积二氧化硅膜层、金属铬膜层、铜镍合金膜层;铜镍合金膜层经抛光 处理后,再采用掩膜版法在其表面上沉积工作金膜和引脚金膜。而且,在抛光的氮化硅基 板表面上逐步沉积的二氧化硅膜层的厚度为6(T400nm,金属铬膜层的厚度为2(Tl00nm,铜 镍合金膜层的厚度为6(T400nm。尤其是,铜镍合金膜层经抛光处理后,在其表面上所沉积 工作金膜和引脚金膜的厚度为2(T400nm,从而构成一种金平板电极。此外,铜镍合金膜层 材料的各组份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Cu 7(T85%、Ni ΚΓ25%、Fe 3?6%、Ti 0. 1?0. 4%、Nb 0. Of 0. 05%。 在电极的设计上,与传统电化学测试用的金盘工作电极不同,本技术设计的 金平板电极的金膜工作面积大,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控制金膜的沉积厚度,如控制在几十至 数百纳米,因而制备时实际消耗昂贵的黄金总量远小于相应的金盘电极,成本可控制得很 低。而且,该电极所沉积的金膜表面光滑平整,适合于进行表面修饰与分子固定等化学生物 反应处理,通用性很强,优于传统的电化学金盘电极,作为电化学工作电极在电化学、生物 医学、农业与环境监测等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金平板电极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且金膜 工作面积大、平整度高、易进行表面修饰,通用性很强,优于传统电化学的金盘电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是金平板电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金平板电极基片的刨面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基片,2.工作金膜,3.引脚金膜,4.塑料绝缘层,5.金属丝导线,6. 焊锡,7.环氧树脂胶。 图2中,11.氮化硅基板,12.二氧化硅膜层,13.金属铬膜层,14.铜镍合金膜 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金平板电极,该电极包括覆盖有一层纳米级厚度工作金膜2和引 脚金膜3的基片1,该引脚金膜3与外包有塑料绝缘层4的金属丝导线5通过焊锡6相连 接,连接处用环氧树脂胶7包裹密封;其中,金属丝导线5采用铜丝,以保证良好的导电、导 通性;基片1的形状为长方形,长为9mm,宽6mm,其四周边缘均用环氧树脂胶密封;工作金 膜2的形状为正方形,边长为6mm ;引脚金膜3的形状为小长方形,长为3mm,宽为1mm。 如图2所示,对于金平板电极的基片1,其制备过程如下:采用磁控溅射镀膜法,控 制镀膜真空度为1. 2ΧΚΓ3 Pa,镀膜速度为1. 5 A/s,在抛光的氮化硅基板11表面上逐步 溅射沉积二氧化硅膜层12、金属铬膜层13、铜镍合金膜层14 ;铜镍合金膜层14经抛光处理 后,再采用掩膜版法在其表面上溅射沉积工作金膜2和引脚金膜3 ;其中,二氧化硅膜层12 的厚度为220nm,金属铬膜层13的厚度为30nm,铜镍合金膜层14的厚度为250nm ;工作金 膜2和引脚金膜3的厚度为150nm,从而构成一种金平板电极。此外,铜镍合金膜层14材料 的各组份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Cu 77.1%、Ni 17.5%、Fe 5.2%、Ti 0.18%、Nb 0.02%。 值得注意的是,所制备的金平板电极的金膜工作面积很大,各膜层沉积厚度容易 控制,消耗昂贵的金的量也远小于金盘电极,因此制作成本相当低廉;而且,基片1的金膜 表面非常光滑平整,适合于进行表面修饰与分子固定等化学生物反应处理,其作为电化学 工作电极的通用性很强,优于传统的电化学金盘电极,在电化学、生物医学、农业与环境监 测等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平板电极,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包括覆盖有一层纳米级厚度工作金膜(2)和引脚金膜(3)的基片(1),该引脚金膜(3)与外包有塑料绝缘层(4)的金属丝导线(5)通过焊锡(6)相连接,连接处用环氧树脂胶(7)包裹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金平板电极,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包括覆盖有一层纳米级厚度工作金膜(2)和引 脚金膜(3)的基片(1 ),该引脚金膜(3)与外包有塑料绝缘层(4)的金属丝导线(5)通过焊 锡(6 )相连接,连接处用环氧树脂胶(7 )包裹密封。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平板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1)的形状为长方形,长为 3~18_,宽为2~12_,其四周边缘均用环氧树脂胶密封;工作金膜(2)的形状为正方形,边 长为2?12mm;引脚金膜(3)的形状为小长方形,长为l?6mm,宽为]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平板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导线(5)的材料为铜丝、 铝丝或银丝。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平板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忠朱爽丽何婧琳伍娉曹婷婷肖忠良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