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连通旋转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7056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09:30
一种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三连通旋转调节装置,包括压气机、发动机、涡轮、连接管、调节机构、旋转体、贯穿管、步定电机、旋转轴,发动机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的出气口、发动机排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旋转体布置在调节机构内部,贯穿管布置在旋转体上,旋转轴的一端与步定电机相连接,旋转轴的另一端穿过调节机构的下壁面后与旋转体固结在一起。在发动机低速工况时,步定电机带动旋转体旋转使第一、第二连接管连通,可以避免压气机喘震;在发动机高速工况时,步定电机带动旋转体旋转使第三、第四连接管连通,第五、第六连接管连通可以使发动机的爆压较低。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增压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连通旋转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机械设计
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特别是一种三连通旋转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在排量一定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供更多的燃料进行燃烧。通过喷油嘴向气缸提供更多的燃料很容易做到,然而要同时提供与增加的燃料量相匹配的空气量,却没那么容易做到;燃料在空气量不足的前提下进行燃烧,燃烧效果较差。当喷油量一定,气缸进气量较大时,则燃烧较好,油耗和排放较低。传统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完全依靠活塞向下运动时在气缸内形成的真空度吸入空气,这种传统的方式很难提供足够量的空气以支持燃料的完全燃烧。因此,想要为发动机的燃烧提供足够空气,使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较好,涡轮增压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现有的涡轮增压系统都不能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低速工况与高速工况。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ZL200410050996.3,专利名称:一种涡轮增压柴油机可变模件式脉冲转换增压装置,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气管内排气所占容积连续可变的装置,能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高速工况与低速工况;但是其排气管内排气所容积的变化是通过移动杆的上下移动来实现的,这就需要增加一套专门的控制机构来控制移动杆的移动,从而使增压系统结构变的比较复杂,而且在高温情况下其排气管系的密封性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三连通旋转调节装置,可以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高低转速工况,而且结构简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压气机进气管、压气机、发动机进气管、发动机、发动机排气管、涡轮、涡轮排气管、连接轴、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第五连接管、第六连接管、调节机构、旋转轴、步定电机、旋转体、第一贯穿管、第二贯穿管和第三贯穿管,压气机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压气机进气管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的出气口、发动机排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涡轮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的出气口、涡轮排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压气机与涡轮通过连接轴同轴相连,第一连接管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调节机构上壁面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的进出气口分别与调节机构下壁面、压气机进气管相连通,第三连接管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调节机构上壁面相连通,第四连接管的进出气口分别与调节机构下壁面、涡轮排气管相连通,第五连接管的进出气口分别与涡轮排气管、调节机构上壁面相连通,第六连接管的进出气口分别与调节机构下壁面、压气机进气管相连通,旋转体布置在调节机构内部,第一贯穿管、第二贯穿管和第三贯穿管均布置在旋转体上,旋转轴的一端与步定电机相连接,旋转轴的另一端穿过调节机构的下壁面后与旋转体固结在一起。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第五连接管、第六连接管、第一贯穿管、第二贯穿管和第三贯穿管均为等截面圆管且内径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中,旋转体可以在调节机构内旋转,旋转体的旋转角度由步定电机控制,不但可以逆时针旋转,也可以顺时针旋转。在发动机的低速工况,步定电机带动旋转体旋转,使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相连通,第三连接管与第四连接管相隔断,第五连接管与第六连接管相隔断,这样就可以使压气机的流量增大,从而避免了压气机喘震;在发动机的高速工况,步定电机带动旋转体旋转,使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相隔断,第三连接管与第四连接管相连通,第五连接管与第六连接管相连通这样即可以使废气做功能力减少,压气机的流量减少,从而使发动机的爆压较小;也可以通过排气再循环降低发动机的爆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带有涡轮增压器的进排气系统设计,可以兼顾发动机的高低转速工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压气机进气管,2、压气机,3、发动机进气管,4、发动机,5、发动机排气管,6、涡轮,7、涡轮排气管,8、连接轴,9、第一连接管,10、第二连接管,11、第三连接管,12、第四连接管,13、第五连接管,14、第六连接管,15、调节机构,16、旋转轴,17、步定电机,18、旋转体,19、第一贯穿管,20、第二贯穿管,21、第三贯穿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压气机进气管1、压气机2、发动机进气管3、发动机4、发动机排气管5、涡轮6、涡轮排气管7、连接轴8、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0、第三连接管11、第四连接管12、第五连接管13、第六连接管14、调节机构15、旋转轴16、步定电机17、旋转体18、第一贯穿管19、第二贯穿管20和第三贯穿管21,压气机2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压气机进气管1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3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4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的出气口、发动机排气管5的进气口相连接,涡轮6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的出气口、涡轮排气管7的进气口相连接,压气机2与涡轮6通过连接轴8同轴相连,第一连接管9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调节机构15上壁面相连通,第二连接管10的进出气口分别与调节机构15下壁面、压气机进气管1相连通,第三连接管11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调节机构15上壁面相连通,第四连接管12的进出气口分别与调节机构15下壁面、涡轮排气管7相连通,第五连接管13的进出气口分别与涡轮排气管7、调节机构15上壁面相连通,第六连接管14的进出气口分别与调节机构15下壁面、压气机进气管1相连通,旋转体18布置在调节机构16内部,第一贯穿管19、第二贯穿管20和第三贯穿管21均布置在旋转体18上,旋转轴16的一端与步定电机17相连接,旋转轴16的另一端穿过调节机构15的下壁面后与旋转体18固结在一起,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0、第三连接管11、第四连接管12、第五连接管13、第六连接管14、第一贯穿管19、第二贯穿管20和第三贯穿管21均为等截面圆管且内径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中,旋转体18可以在调节机构15内旋转,旋转体18的旋转角度由步定电机17控制,不但可以逆时针旋转,也可以顺时针旋转。在发动机的低速工况,步定电机17带动旋转体18旋转,使第一连接管9与第二连接管10相连通,第三连接管11与第四连接管12相隔断,第五连接管13与第六连接管14相隔断,这样就可以使压气机的流量增大,从而避免了压气机喘震;在发动机的高速工况,步定电机17带动旋转体18旋转,使第一连接管9与第二连接管10相隔断,第三连接管11与第四连接管12相连通,第五连接管13与第六连接管14相连通这样即可以使废气做功能力减少,从而使发动机的爆压较小;也可以通过排气再循环降低发动机的爆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三连通旋转调节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连通旋转调节装置,包括压气机进气管(1)、压气机(2)、发动机进气管(3)、发动机(4)、发动机排气管(5)、涡轮(6)、涡轮排气管(7)和连接轴(8),压气机(2)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压气机进气管(1)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3)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4)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的出气口、发动机排气管(5)的进气口相连接,涡轮(6)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的出气口、涡轮排气管(7)的进气口相连接,压气机(2)与涡轮(6)通过连接轴(8)同轴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0)、第三连接管(11)、第四连接管(12)、第五连接管(13)、第六连接管(14)、调节机构(15)、旋转轴(16)、步定电机(17)、旋转体(18)、第一贯穿管(19)、第二贯穿管(20)和第三贯穿管(21),第一连接管(9)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调节机构(15)上壁面相连通,第二连接管(10)的进出气口分别与调节机构(15)下壁面、压气机进气管(1)相连通,第三连接管(11)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调节机构(15)上壁面相连通,第四连接管(12)的进出气口分别与调节机构(15)下壁面、涡轮排气管(7)相连通,第五连接管(13)的进出气口分别与涡轮排气管(7)、调节机构(15)上壁面相连通,第六连接管(14)的进出气口分别与调节机构(15)下壁面、压气机进气管(1)相连通,旋转体(18)布置在调节机构(16)内部,第一贯穿管(19)、第二贯穿管(20)和第三贯穿管(21)均布置在旋转体(18)上,旋转轴(16)的一端与步定电机(17)相连接,旋转轴(16)的另一端穿过调节机构(15)的下壁面后与旋转体(18)固结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连通旋转调节装置,包括压气机进气管(1)、压气机(2)、发动机进气管(3)、发动机(4)、发动机排气管(5)、涡轮(6)、涡轮排气管(7)和连接轴(8),压气机(2)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压气机进气管(1)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3)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4)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的出气口、发动机排气管(5)的进气口相连接,涡轮(6)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5)的出气口、涡轮排气管(7)的进气口相连接,压气机(2)与涡轮(6)通过连接轴(8)同轴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0)、第三连接管(11)、第四连接管(12)、第五连接管(13)、第六连接管(14)、调节机构(15)、旋转轴(16)、步进电机(17)、旋转体(18)、第一贯穿管(19)、第二贯穿管(20)和第三贯穿管(21),第一连接管(9)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调节机构(15)上壁面相连通,第二连接管(10)的进出气口分别与调节机构(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广明陈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