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及显示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70115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基板、以接头互相电性连接且设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的二电路板、固定装置及二接合件。上述二电路板分别设有一贯穿孔,其中一贯穿孔为圆形孔,而固定装置上设有二贯穿孔。在接合时,二接合件分别贯穿一电路板与固定装置的贯穿孔,且接合至基板上,用以将二电路板及固定装置接合至基板上。(*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及显示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及显示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可避免电路板上的接头 脱落的发光装置,以及包含所述发光装置的显示器。
技术介绍
在各式各样的照明领域中,由于技术的进步,有逐渐使用LED(发光二极管)来取 代传统上使用的灯管(例如热阴极灯管或冷阴极灯管)的趋势。在一般使用上,会先将多 个LED设置在单一电路板上(例如: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形成一光 条(Light Bar),接着再将多个光条设置在一壳体或框体中,形成一照明装置或设备(例如 照明灯具或背光模组)。 在使用LED做为光源的显示器中,随着显示器尺寸的增大,LED所需数量亦随之增 力口,且光条的长度亦增长。然而,若欲将所需的LED设置在单一电路板上,以形成一长度相 对较长的光条,将会遭遇到制程上的困难。因此,需将多个LED分设在多个单一电路板上以 形成长度相对较短的多个光条,接着再将多个光条沿着长轴方向排列。 然而,为了减少组装工时、降低线材的材料成本、及获得更佳的LED调控上的 一致性(例如:各个光条上的LED发光时间点的一致性),通常需将多个光条以接头 (Connector)做电性连接。由于光条及其所固接的基板(例如:背板;Rear Cover)膨胀系 数差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光条会产生翘曲,进而使得接头由光条上脱落,导致光条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用以避免如上所 述,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光条的翘曲使得接头由光条上脱落而导致光条失效的问题。 为达成本技术的前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基板、具有第 一贯穿孔的第一电路板、具有第二贯穿孔的第二电路板、设置在第一与第二电路板上的多 个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一端的第一接头、设置在第二电路板一端的第二接头、具 有第三及第四贯穿孔的固定装置、以及第一与第二接合件。上述第二贯穿孔为圆形孔,第一 与第二接头电性连接,而第一接合件贯穿第一与第三贯穿孔,第二接合件贯穿第二与第四 贯穿孔,且第一与第二接合件分别接合至基板上,用以将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及固定装 置接合至基板上,其中上述圆形孔的直径与第二接合件的直径差大于或等于1毫米(mm)。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贯穿孔及所述第四贯穿孔的周边分别具有 一凸出部,所述些凸出部系分别穿设至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中。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贯穿孔及所述第四贯穿孔的周边的所述凸 出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周边接触。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贯穿孔及所述第四贯穿孔的周边的所述凸 出部的高度分别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厚度及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厚度。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贯穿孔及所述第四贯穿孔的周边的所述凸 出部系分别环绕所述第三贯穿孔及所述第四贯穿孔的整个周边。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周边分别具有 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系分别穿设至所述第三贯穿孔及所述第四贯穿孔中。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周边的所述凸 出部分别与所述第三贯穿孔及所述第四贯穿孔的周边接触。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周边的所述凸 出部的高度分别小于或等于所述固定装置的厚度。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周边的所述凸 出部系分别环绕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整个周边。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贯穿孔及所述第四贯穿孔的几何形状系分 别与所述第一贯穿孔及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几何形状一致,且所述第三贯穿孔及所述第四贯 穿孔的尺寸系分别与所述第一贯穿孔及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尺寸一致。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膨胀系数差小于 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基板的膨胀系数差,或其中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膨胀 系数差小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基板的膨胀系数差。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系介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基板之 间,且所述固定装置系介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基板之间,或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 述第二电路板系介于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基板之间。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圆形孔的直径与所述第二接合件的直径差大于 或等于1.5毫米。 再者,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显示器,其包含所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发 光装置;以及一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发光装置上,用以接收来自于所述发光装置的入射 光。 在本技术中,当基板热胀冷缩时,第二接合件可在第二与第四贯穿孔中平移, 用以避免第一与第二电路板随着基板膨胀或收缩,进而避免设置在第一与第二电路板上的 第一与第二接头脱落。 此外,在特定的优选实施例中,利用凸出部穿设于贯穿孔中,还可减少第一与第二 电路板随着基板膨胀或收缩的形变量,进一步避免第一与第二接头的脱落。 再者,在特定的优选实施例中,当凸出部系设置在固定装置的第三及第四贯穿孔 的周边,且分别穿设至第一与第二贯穿孔中时,利用固定装置本身的刚性,还可减少第一与 第二电路板随着基板膨胀或收缩所产生的弯曲形变量。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B是绘示图1A的发光装置中的固定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C是绘示沿着图1B中的线1C-1C剖切的剖面示意图。 图1D是绘示图1A的发光装置中的电路板及接头的俯视示意图。 图2A是绘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B是绘示图2A的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绘示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技术所述目的、特征及优点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技术优选实 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再者,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 底、前、后、左、右、内、外、侧面、周围、中央、τΚ平、横向、垂直、纵向、轴向、径向、最上层或最 下层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 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请参照图1Α至图1D,分别绘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 面示意图,发光装置中的固定装置的俯视示意图、沿着图1Β中的线1C-1C剖切的剖面示意 图、及发光装置中的电路板及接头的俯视示意图。发光装置100包括基板102、第一电路板 104、第二电路板106、多个LED108、第一接头110、第二接头112、固定装置200、及第一接合 件114与第二接合件116。基板102的主要功能用以承接上述各项元件,并提供各项元件适 当的保护作用,而为了满足轻量化及可变化更复杂的几何造型等需求,基板102的材料可 为塑胶材料。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04具有第一贯穿孔118,而第二电路板106具有第二 贯穿孔120,其中第二贯穿孔120为圆形孔,此圆形孔需使得穿设于其中接合件可沿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包含:一基板;一第一电路板,具有一第一贯穿孔;一第二电路板,具有一第二贯穿孔,且所述第二贯穿孔为一圆形孔;数个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一第一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一第二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电性连接;一固定装置,具有一第三贯穿孔及一第四贯穿孔;以及一第一接合件与一第二接合件,所述第一接合件贯穿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二接合件贯穿所述第二贯穿孔与所述第四贯穿孔,且所述第一接合件与所述第二接合件分别接合至所述基板上,用以将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及所述固定装置接合至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圆形孔的直径与所述第二接合件的直径差大于或等于1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包含: 一基板; 一第一电路板,具有一第一贯穿孔; 一第二电路板,具有一第二贯穿孔,且所述第二贯穿孔为一圆形孔; 数个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 一第一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端; 一第二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电性 连接; 一固定装置,具有一第三贯穿孔及一第四贯穿孔;以及 一第一接合件与一第二接合件,所述第一接合件贯穿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三贯穿 孔,所述第二接合件贯穿所述第二贯穿孔与所述第四贯穿孔, 且所述第一接合件与所述第二接合件分别接合至所述基板上,用以将所述第一电路 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及所述固定装置接合至所述基板上; 其中所述圆形孔的直径与所述第二接合件的直径差大于或等于1毫米。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贯穿孔及所述第四贯穿孔的 周边分别具有一凸出部,所述些凸出部分别穿设至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中。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贯穿孔及所述第四贯穿孔的 周边的所述凸出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周边接触。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贯穿孔及所述第四贯穿孔的 周边的所述凸出部的高度分别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厚度及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厚 度。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贯穿孔及所述第四贯穿孔的 周边的所述凸出部分别环绕所述第三贯穿孔及所述第四贯穿孔的整个周边。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的 周边分别具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明鸿余鸿文郭锦龙张晓阳
申请(专利权)人:奇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