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动式夜光圆珠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6681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暗室或夜间闭灯书写的圆珠笔。在其书写端有一发光二极管,其一个极通过芯簧,芯塞与电源正极相连,另一个极通过笔杆与接触簧相连,在转轮的前一端有一个凸轮,它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包头由透明材料制成,笔杆为导电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普通电池和发光二极管使用方便,更换方便。(*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书写工具,尤其是适用于暗室或夜间闭灯书写。已知技术中的夜光笔为插套式的,它是在笔套里装有弹簧,笔杆中装有特制的电池,电珠和铜触片,使用时将笔套拔出,套在笔杆上,弹簧与铜触片接触通电,这样笔尖上的小电珠就发光,其主要缺点是发亮体为小电珠,使用寿命低、且亮度低,电池为一次性特制电池,更换不方便,结构上插套式结构,装配和使用极不方便。本技术就是为了克服上述已知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亮度高的揿动式夜光圆珠笔,它选用普通干电池及发光二极管,所以使用寿命长,更换方便,采用圆珠笔的揿动式结构,使用时方便、可靠。本技术的内容是在书写一端有一发光二极管,其 个极通过芯簧、芯塞与电源正极相连,另一个极通过笔杆与接触簧相连,在转轮的前端有一凸轮,它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包头由透明材料制成,笔杆为导电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效果是采用普通圆珠笔的揿动式的结构,使用方便可靠,选用普通干电池和发光二极管,使用寿命长,更换方便,对在暗室工作或夜间闭灯时书写提供了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图。下面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图中1是内衬,2是转轮,3是夹帽,4是滑块,5是凸轮架,6是凸轮,7是接触簧,8是电池,9是芯塞,10是笔芯,11是芯簧,12是笔杆,13是接头螺丝,14是明圈,15是发光二极管,16是包头。本技术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电源部分,它置在笔的中部;二是发光部分,它置于笔的书写一端即前端;三是开关部分,它置于笔的后端。电源是由二节8号电池8组成,它的正极与芯塞9相连,通过芯簧11与发光二极管15的一个极相连,它的另一个极通过笔杆12与接触簧7相连,凸轮6与电池8的负极相接触,凸轮6的凸出部分与接触簧7,在圆周方向呈一定的角度,(本技术为45°),在轴向相距一定的距离,(本技术为4mm~5mm,即笔芯10的行程)。明圈14和包头16由聚笨乙烯或者其它透明材料制成,通过接头螺丝13与笔杆12相连接,笔杆12由黄铜管制成,起导电作用,与笔杆12相连的接触簧7嵌在内衬1上,固定不动,凸轮6固定在凸轮架5上安装在转轮2的前面。使用时先揿出笔芯10,转轮2带动凸轮架5、凸轮6、电池8、芯塞9及笔芯10向前移动,这时芯簧11呈压缩状态,凸轮6的凸出部与接触簧7的轴向距离为零,需要打开发光二极管15的话,只需转动笔夹,即凸轮6与接触簧7相接触即可,关闭发光二极管15,反之即可,故本技术的夜光圆珠笔只有在书写状态才能打开发光二极管15。权利要求1.一种揿动式夜光圆珠笔,包括转轮、笔杆、笔芯、芯簧,其特征是在书写一端有一发光二极管,其一个极通过芯簧、芯塞与电源正极相连,另一个极通过笔杆与接触簧相连。2.根据要求1所述的揿动式夜光圆珠笔,其特征是在转轮的前端有一凸轮,它与电源的负极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揿坳式夜光圆珠笔,其特征是包头由透明材料制成。笔杆为导电材料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暗室或夜间闭灯书写的圆珠笔。在其书写端有一发光二极管,其一个极通过芯簧,芯塞与电源正极相连,另一个极通过笔杆与接触簧相连,在转轮的前一端有一个凸轮,它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包头由透明材料制成,笔杆为导电材料制成。本技术采用普通电池和发光二极管使用方便,更换方便。文档编号B43K29/10GK2095775SQ91215348公开日1992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1991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1991年4月16日专利技术者顾树彬 申请人:丰华圆珠笔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揿动式夜光圆珠笔,包括转轮、笔杆、笔芯、芯簧,其特征是:在书写一端有一发光二极管,其一个极通过芯簧、芯塞与电源正极相连,另一个极通过笔杆与接触簧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树彬
申请(专利权)人:丰华圆珠笔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