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66530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式(I)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培养基中培养微生物链格孢单孢变种ST-026-R CGMCC No.0899,以使所述微生物细胞内和所述培养基中产生和聚集所述式(I)化合物,以及从所述微生物细胞内和培养基中回收并提纯所述式(I)化合物,其中,在所述培养基中,碳源物质与氮源物质的重量比为10-18: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CN1880309A公开了一种结构式为(a)的具有抗癌、抗真菌、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该化合物是由该专利菌株发酵后经提取纯化而得。该化合物抗癌机理为促进癌细胞凋亡,抗真菌机理为真菌细胞壁β-1,3-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该专利还公开了化合物(a)的制备方法,由CN1880309A公开的方法可以实现化合物(a)最高82%的回收率和最高99.5%的纯度,其回收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上述化合物(a)结构相近但取代基不同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的目标产物的活性更高,且回收率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了一种制备下述式(I)化合物的方法,其包括在培养基中培养微生物链格孢单孢变种(Alternariaalternatevar.monosporus)ST-026-RCGMCCNo.0899,以使所述微生物细胞内和所述培养基中产生和聚集所述式(I)化合物,以及从所述微生物细胞内和培养基中回收并提纯所述式(I)化合物,其中,在所述培养基中,碳源物质与氮源物质的重量比为10-18:1式(I)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下:外观:金黄色晶体;熔点:213℃;比旋光度:7.21°;分子量:350;分子式:C20H14O6;UVλmaxnm(ε):206;MS图谱:见图3;IR光谱:见图4;系列NMR光谱:H-HCOSY谱(见图8)、C-HCOSY(见图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备的式(I)化合物与专利CN1880309A公开的化合物(a)的结构相近,不同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式(I)化合物的4位为羰基,而前述化合物(a)的4位为羟基。因以上的化学结构不同,由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制备的式(I)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是已知化合物(a)的数倍,特别是对抗胰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白血病、癌症转移、真菌感染的生物学活性,可开发成新一代的抗癌药物、抗真菌药物,应用前景广阔。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微生物链格孢单孢变种(Alternariaalternatevar.monosporus)ST-026-RCGMCCNo.0899与专利CN1880309A公开的命名为链格袍单袍变种,学名为Alternariaalernatavar.monosporus,代号为ST026-R,菌种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03年03月04日,保藏号为:CGMCCNo.0899的微生物相同。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碳源物质与氮源物质的特殊的重量比,例如在所述培养基中碳源物质与氮源物质的重量比为10-18:1来制备与专利CN1880309A中化合物不同的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培养过程中,优选情况下,向所述培养基中加入诱导子物质。所述诱导子物质可以一次加入,也可以分两次加入。优选地,向所述培养基中分两次加入诱导子物质,第一次是在接种时加入,第二次是在菌体生长的对数生长前期加入。通过将所述诱导子物质分两次加入所述培养基中,极大地促进了所述微生物的生长和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式(I)化合物的产率,从而有利于提高式(I)化合物的回收率。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次加入的所述诱导子物质占所述培养基的0.001-0.05重量%;第二次加入的所述诱导子物质占所述培养基的0.005-0.1重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诱导子物质包括但不限于柠檬酸铵、硝酸铈铵、高锰酸钾、丙酮酸、对-香豆酸、硫酸钒、马尿酸、α-萘乙酸、6-苄氨基嘌呤、硝酸银、肉桂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培养过程中,优选情况下,向所述培养基中加入前体物质。所述前体物质可以一次加入,也可以分两次加入。优选地,向所述培养基中分两次加入前体物质,第一次是在接种时加入,第二次是在所述微生物产生蓝绿色素时加入。通过将所述前体物质分两次加入所述培养基中,极大地促进了所述微生物的生长和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式(I)化合物的产率,从而有利于提高式(I)化合物的回收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次加入的所述前体物质占所述培养基的0.01-0.05重量%;第二次加入的所述前体物质占所述培养基的0.04-0.15重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前体物质可以为有助于所述微生物生长的常规或已知前体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前体物质。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前体物质为苯甲酰胺、丙酰胺和乙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次加入的所述前体物质与第二次加入的所述前体物质的重量比可以在较宽范围内选择,进一步优选情况下,当第一次加入的所述前体物质与第二次加入的所述前体物质的重量比为1:8-15时,能够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培养基可以是本领域常规或已知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中的所述碳源物质可以选自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甘油、淀粉、乳糖、半乳糖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碳源物质的加入量可以为30-150g/L。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氮源物质可以选自冷榨黄豆饼粉、棉子饼粉、玉米浆、酵母粉、蛋白胨、牛肉浸膏和酵母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情况下,所述氮源物质选自冷榨黄豆饼粉,或者冷榨黄豆饼粉和其他除了冷榨黄豆饼粉外的氮源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当采用冷榨黄豆饼粉作为主要的氮源物质时,能够显著提高式(I)化合物的产率,从而有利于提高式(I)化合物的回收率。更优选情况下,选择冷榨黄豆饼粉作为单一氮源物质,更有利于提高式(I)化合物的产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氮源物质的加入量可以为2.5-10g/L。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可以向培养基中加入无机或有机盐物质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式(I)化合物的产率。优选情况下,所述无机或有机盐物质选自磷酸盐、钙盐、镁盐、铁盐、钠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无机或有机盐物质的加入量可以为0.5-5g/L。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可以向培养基中加入能够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式(I)化合物的产率的微量物质。所述微量物质包括但不限于硼酸、碘化钾、二氯化钴、硫酸锌、硫酸锰和维生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微量物质的加入量可以为1-130mg/L。本专利技术中,将所述无机或有机盐物质和所述微量物质加入所述培养基的时间和先后次序没有特别的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已知的或常规的操作将其加入所述培养基。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将所述无机或有机盐物质和所述微量物质与所述碳源物质和氮源物质一起混合形成所述培养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培养在需氧条件下进行,其中,所述需氧条件可以通过使用摇瓶在本领域常规或已知的转速下进行或者通过搅拌在本领域常规或已知的搅拌速度下进行亦或通过直接通入氧气来实现,优选情况下,通入的氧气与发酵液的体积比为1:1-10;所述培养的温度可以为23-29℃,培养初始pH值(即接种前所述培养基的pH值)可以为5.5-8,优选为6.8-7.2,在培养中后期(即微生物的生长从对数期进入平台后期的时期)调节pH值为6-7.5。培养时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培养条件进行选择,例如,培养可以进行6-10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培养可以在本领域常规或已知的装置中进行,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式(I)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培养基中培养微生物链格孢单孢变种(Alternaria alternate var.monosporus)ST‑026‑R CGMCC No.0899,以使所述微生物细胞内和所述培养基中产生和聚集所述式(I)化合物,以及从所述微生物细胞内和培养基中回收并提纯所述式(I)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培养基中,碳源物质与氮源物质的重量比为10‑18: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式(I)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培养基中培养微生物链格孢单孢变种(Alternariaalternatevar.monosporus)ST-026-RCGMCCNo.0899,以使所述微生物细胞内和所述培养基中产生和聚集所述式(I)化合物,以及从所述微生物细胞内和培养基中回收并提纯所述式(I)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培养基中,碳源物质与氮源物质的重量比为10-18:1,所述氮源物质选自冷榨黄豆饼粉,或者冷榨黄豆饼粉和棉子饼粉、玉米浆、酵母粉、蛋白胨、牛肉浸膏和酵母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培养过程中,向所述培养基中两次加入诱导子物质,第一次是在接种时加入,第二次是在菌体生长的对数生长前期加入,其中,第一次加入的所述诱导子物质占所述培养基的0.001-0.07重量%;第二次加入的所述诱导子物质占所述培养基的0.005-0.5重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诱导子物质选自柠檬酸铵、硝酸铈铵、高锰酸钾、丙酮酸、对-香豆酸、硫酸钒、马尿酸、α-萘乙酸、6-苄氨基嘌呤、硝酸银和肉桂酸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培养过程中,向所述培养基中两次加入前体物质,第一次是在接种时加入,第二次是在所述微生物产生蓝绿色素时加入;其中,第一次加入的所述前体物质占所述培养基的0.01-0.05重量%;第二次加入的所述前体物质占所述培养基的0.04-0.15重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次加入的所述前体物质与第二次加入的所述前体物质的重量比为1:8-15。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前体物质选自苯甲酰胺、丙酰胺和乙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培养基中的所述碳源物质选自葡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鹏段丽丽陈煜藩陈鸿锐邱雪莲叶红林洪琳纪烨瑜黄晓莹陈倩莹许志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双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