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62868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1),所述充气轮胎(1)具有内衬层(9)和胎体帘布层(6),所述胎体帘布层(6)被设置成与所述内衬层(9)毗邻,并通过在橡胶层中埋设帘线而形成,所述内衬层(9)由聚合物层积体构成,所述聚合物层积体包括:厚度为0.05mm-0.6mm的第一层,所述第一层为包含如下组分的聚合物组合物:SIBS和至少一种选自于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和丁基橡胶中的橡胶组分;以及厚度为0.01mm-0.3mm的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为包含如下组分的聚合物组合物:SIS和SIB中的至少任意一种以及至少一种选自于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和丁基橡胶中的橡胶组分。所述第二层被设置成与所述胎体帘布层(6)的橡胶层接触,所述帘线的直径用D表示时,从通过所述帘线的横截面中心的面开始至所述第二层为止的距离L为0以上并为(1+D/2)m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聚合物层积体作为内衬层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对汽车低燃耗化的强烈社会需求,人们试图进行轮胎的轻质化,在轮胎部件中,也试图对内衬层进行轻质化等,该内衬层设置在轮胎内部并且具有通过降低从充气轮胎内部到外部的空气泄漏量(空气透过量)来提高耐空气透过性的作用。现在,内衬层用橡胶组合物使用例如包含70-100质量%丁基橡胶和30-0质量%天然橡胶的丁基系橡胶,通过使用这样的橡胶组合物获得一定程度的耐空气透过性。使用丁基系橡胶的内衬层通常在用于轿车用轮胎时需具有0.6-1.0mm的厚度,在用于卡车和公共汽车用轮胎时需具有1.0-2.0mm左右的厚度,为了实现轮胎的轻质化,需要提供耐空气透过性优于丁基系橡胶并且可提供厚度更薄的内衬层的聚合物。例如,日本特开平9-019987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用于改善内衬层与橡胶层的粘接性的层积体。该文献中记载了通过在内衬层的两侧上设置粘接层,使粘接层在内衬层的重合部分处彼此接触,并通过加热被坚固地粘接在一起,从而可提高大气压保持性。然而,用于内衬层的重合的粘接层在硫化步骤中在加热状态下与气囊(bladder)接触,存在粘合、粘接于气囊上的问题。日本特开2004-136766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充气轮胎,其中,热塑性树脂薄膜和从通过胎体帘布层的帘线横截面中心的面开始至上述热塑性树脂薄膜为止的轮胎径向距离被设定为预定范围,这使得在行驶时,剪切力被选择性地施加到比帘布橡胶层具有更高杨氏模量的热塑性树脂薄膜上。然而,该热塑性树脂薄膜硫化时的粘接性较差,而且行驶时,应力集中于具有较高杨氏模量的热塑性树脂薄膜上,长期行驶时,热塑性树脂薄膜与胎体帘布层之间会发生剥离,在热塑性树脂薄膜中可能产生裂纹。结果是,作为内衬层的功能可能受到损害。日本特开2007-291256号公报(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能同时实现抑制大气压降低、提高耐久性以及改善燃耗,其中,内衬层使用如下的内衬层用橡胶组合物,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由天然橡胶和/或合成橡胶构成的橡胶组分,该橡胶组合物包含15-30质量份的特定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然而,在该充气轮胎中,内衬层具有1mm的较大厚度,故没有充分改善轮胎的轻质化。日本特开平9-165469号公报(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充气轮胎,其通过使用具有较低空气透过率的尼龙形成内衬层,可提高与使用橡胶组合物的轮胎内表面或胎体层之间的粘接性。然而,特开平9-165469号公报(专利文献4)的技术中,为了形成尼龙薄膜层,在尼龙薄膜经RFL处理后,需要涂布由橡胶组合物构成的橡胶糊,从而导致步骤复杂化的问题。进一步地,在硫化步骤中,通常采用如下轮胎硫化方法:将气囊主体插入到被放置在模具内的未硫化轮胎(生胎)内,使气囊主体膨胀以从未硫化轮胎的内侧压向模具内表面,进行硫化成形,但在专利文献4的内衬层中,还存在尼龙薄膜层与气囊在加热状态下彼此接触,尼龙薄膜层因粘合、粘接在气囊上而发生破损的问题。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01998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3676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9125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9-1654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具有内衬层的充气轮胎中内衬层的基本性能例如内衬层与毗邻其的胎体帘布层橡胶之间的粘接性、挠曲疲劳性和耐空气透过性等,以及改善轮胎的轻质化、操作稳定性和制动稳定性。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内衬层和胎体帘布层的充气轮胎,其中内衬层被设置在轮胎内侧,胎体帘布层被设置成与所述内衬层毗邻,并通过在橡胶层中埋设帘线而形成,所述内衬层由聚合物层积体构成,该聚合物层积体包括(a)厚度为0.05mm-0.6mm的聚合物组合物的第一层,该聚合物组合物包含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和至少一种选自于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和丁基橡胶中的橡胶组分;以及(b)厚度为0.01mm-0.3mm的聚合物组合物的第二层,该聚合物组合物包含选自于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和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任意一种以及至少一种选自于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和丁基橡胶中的橡胶组分,所述第二层被设置成与所述胎体帘布层的橡胶层接触,所述帘线的直径用D表示时,从通过所述帘线的横截面中心的面开始至所述第二层为止的距离L为0以上并为(1+D/2)mm以下。优选地,所述第一层由聚合物组合物形成,该聚合物组合物包含:5-40质量%的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和60-95质量%的选自于由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和丁基橡胶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橡胶组分,所述第二层由聚合物组合物形成,该聚合物组合物包含10-85质量%的选自于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和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任意一种以及15-90质量%的选自于由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和丁基橡胶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橡胶组分。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聚合物组分,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聚合物组合物优选包含0.1-5质量份的硫、1-5质量份的硬脂酸、0.1-8质量份的氧化锌、0.1-5质量份的抗老化剂以及0.1-5质量份的硫化促进剂。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在所述聚合物层积体与所述胎体帘布层的橡胶层之间的界面形成凹凸状。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经动态硫化的聚合物层积体被用于内衬层,故与毗邻的胎体帘布层橡胶之间的粘接力被改善。进一步地,其可通过较薄的厚度来维持耐空气透过性。结果是,除了充气轮胎的轻质化之外,还可改善挠曲疲劳性和操作稳定性。进一步地,因为可提高内衬层部分的刚性,故可改善制动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右半部分的横截面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中的胎体帘布层与内衬层之间的边界附近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中的胎体帘布层与内衬层之间的边界附近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内衬层的横截面示意图。符号说明1充气轮胎2胎面部3胎侧壁部4胎圈部5胎圈芯6胎体帘布层6a橡胶层7带束层8胎圈三角胶9内衬层10聚合物层积体11第一层12第二层IL1第一层IL2第二层S胎体帘布层与第二层之间的界面K胎体帘布层的帘线KC通过帘线横截面中心的面D帘线的直径L从KC开始至第二层为止的距离。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至少具有内衬层和胎体帘布层的充气轮胎,其中内衬层被设置在轮胎内侧,胎体帘布层被设置成与所述内衬层毗邻,并通过在橡胶层中埋设帘线而形成。此外,所述内衬层由聚合物层积体构成,该聚合物层积体包括设置在轮胎内侧的第一层和设置成与胎体帘布层毗邻的第二层。所述第一层是包含如下组分的聚合物组合物: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和至少一种选自于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和丁基橡胶中的橡胶组分,所述第一层的厚度为0.05mm-0.6mm。所述第二层为包含如下组分的聚合物组合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和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任意一种以及至少一种选自于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和丁基橡胶中的橡胶组分,所述第二层的厚度为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1),所述充气轮胎(1)具有内衬层(9)和胎体帘布层(6),所述内衬层(9)被设置在轮胎内侧,所述胎体帘布层(6)被设置成与所述内衬层(9)毗邻,并通过在橡胶层中埋设帘线(K)而形成,所述内衬层(9)由聚合物层积体构成,所述聚合物层积体包括:(a)厚度为0.05mm‑0.6mm的第一层,所述第一层为包含如下组分的聚合物组合物: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和至少一种选自于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和丁基橡胶中的橡胶组分;以及(b)厚度为0.01mm‑0.3mm的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为包含如下组分的聚合物组合物:选自于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和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任意一种以及至少一种选自于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和丁基橡胶中的橡胶组分,所述第二层被设置成与所述胎体帘布层(6)的橡胶层接触,将所述帘线(K)的直径设为D时,从通过所述帘线(K)的横截面中心的面开始至所述第二层为止的距离L为0以上并为(1+D/2)m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2.06 JP 2012-0230531.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具有内衬层和胎体帘布层,所述内衬层被设置在轮胎内侧,所述胎体帘布层被设置成与所述内衬层毗邻,并通过在橡胶层中埋设帘线而形成,所述内衬层由聚合物层积体构成,所述聚合物层积体包括:(a)厚度为0.05mm-0.6mm的第一层,所述第一层为包含如下组分的聚合物组合物: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以及(b)厚度为0.01mm-0.3mm的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为包含如下组分的聚合物组合物:选自于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和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任意一种,所述第二层被设置成与所述胎体帘布层的橡胶层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中的聚合物组合物还包含60-95质量%的至少一种选自于由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和丁基橡胶构成的组中的橡胶组分,所述第一层中的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的含量为5-40质量%,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增井友美杉本睦树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