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射出成型机的入料系统,安装于射出成型机的一侧,包括有入料装置、供料装置、以及辅助定位装置,入料装置包括入料对接件、动力机构、入料螺杆、以及入料管,欲射出成型的原料是由该入料对接件进入该入料管内,经该动力机构带动该入料螺杆转动,以将原料送至该射出成型机;供料装置包括供料筒及升降机构,供料筒内部具有一推料活塞及能带动该活塞移动的油压缸,升降机构负责带动该供料筒升降,在上升至最上方位置就能让该供料筒接合该入料对接件底面;以及该辅助定位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及卡制单元,该卡制单元受该驱动机构驱动能产生线性的移动,卡制单元在移动过程中,能与该入料对接件与该供料筒接触进而固定两者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射出成型机的入料系统的
,尤其指一种在填装或更换 原料作业上更为方便容易,以应用于各类产品的射出成型作业。 射出成型机的入料系统
技术介绍
固态硅胶最初原料为一种质地柔软的材质,不能像橡胶一样采取条状形体而让入 料螺杆直接咬合转进入料。传统固态硅胶射出成型机的入料方式,是先将固态硅胶原料切 割成适当的大小,放入该射出成型机一侧安装的供料桶,该供料桶采固定式装置,无法升 降,该供料桶侧壁另具有一置料窗口,固态硅胶原料经由置料窗口投料,再由内部所设有的 推料活塞将固态硅胶推至入料螺杆处进行咬合转进入料,以解决硅胶柔软易断而不能直接 被入料螺杆直接咬合转进的问题;随后再将固态硅胶经过射出系统射入模具内,以进行后 续的加压、加热的成型作业。然而此种方式,有诸多不尽完善之处,例如:置料窗口放料量 受限、清理或换料时无法肉眼看见而仅凭手感导致清料不易、仅能进行硅胶射出成型作业。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凭借着多年的经验,不断地研究改良,设计了此一射出成型机 的入料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置料窗口放料量受限、清清料不易、仅能进行硅胶射出成型 作业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射出成型机的入料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射出成型机的入料系统,安装于射出成型机的一侧,包括 有入料装置、供料装置、以及该辅助定位装置,其中该入料装置包括入料对接件、动力机构、 入料螺杆、以及入料管,该入料螺杆安装于该入料管内,该入料管两端分别连接着该动力机 构及该射出成型机,欲射出成型的原料是由该入料对接件进入该入料管内,经该动力机构 带动该入料螺杆转动,以将原料送至该射出成型机;该供料装置包括供料筒及升降机构,该 供料筒内部具有一推料活塞及能带动该活塞移动的油压缸,该升降机构负责带动该供料筒 升降,在上升至最上方位置就能让该供料筒接合该入料对接件底面;该辅助定位装置包括 驱动机构及卡制单元,该卡制单元受该驱动机构驱动而移动,该卡制单元在移动过程中,能 与该入料对接件与该供料筒接触进而固定两者的位置。 根据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其中该入料对接件两侧各安装着第一滑块,该供 料筒顶部两侧安装着第二滑块;该卡制单元型体呈一立体C型,面相对面的侧面各具有一 滑槽,该滑槽的槽型相似于该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紧靠贴合的型体,当该供料筒接合于与 该入料对接件底面时,该第一滑块紧靠贴合该第二滑块,在该卡制单元在移动过程中,该第 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得进入该滑槽内,进而固定该供料筒与该入料对接件接合后的位置。 根据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其中该滑槽的形状为一鸠尾槽,该鸠尾槽尺寸是 由开口处向槽底渐渐增大,该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紧靠贴合型体呈一鸠尾型体,该鸠尾型 体为外宽内窄,该鸠尾槽尺寸是与该鸠尾型体相对应。 根据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其中该第二滑块呈有一斜度,而该滑槽相对应处 也具有斜度,如此在该卡制单元线性移动过程中,能促使该供料筒与该入料对接件两者紧 紧接合。 根据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其中该供料筒另安装有一抽真空管路。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射出成型机的入料 系统,让最初的原料装填或更换更为容易,后续过程中又能自动化作业,维持良好稳定持续 的供料质量,缩减人力成本,让制程质量提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运用本技术入料系统的射出成型机的正视图; 图2表示本技术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AA面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表示本技术组合状态的剖面图; 图5表示本技术的正视图; 图6表示本技术的运作时,该供料装置移动至最下方位置的立体图; 图7表示本技术该供料筒与该入料对接件接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8表示本技术的卡制单元移动后,固定该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两者位置不 同角度的立体图。 其中图中:100-入料系统,200-射出成型机,1-入料装置,11-入料对接件, 111-料道,112-对接口,113-第一滑块,12-动力机构,13-入料螺杆,14-入料管,2-供料装 置,21-供料筒,211-供料对接件,212-推料活塞,213-油压缸214-第二滑块,215-抽真空 管路,22-升降机构,221-滑动件,222-导柱,223-油压缸,2231-伸缩杆,20-固定座,3-辅 助定位装置,31-驱动机构,311-连动杆,32-卡制单元,321-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由于本技术的供料装置能利用该升降机构带动该供料筒升降,置料容量等同 于供料筒内所有容积,与常用采供料桶侧壁之置料窗口的投料方式相较,本技术的设 计能让置料容量增加许多,也能加大每次供料量,另外在清理换料可目视,大幅减少换料不 干净的困扰。再者,如该供料筒被下降至最下方位置,亦可由该入料装置的入料螺杆直接咬 合橡胶原料转进入料,就可立即转变为橡胶射出机使用,而不会像其他同业都是硅胶专用 机而已。 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射出成型机的入料系统100系安装与一射出成型机200 侧边,由该入料系统1〇〇将原料由供料装置2、入料装置1送入该射出成型机200顶部的转 射系统内,再转射于该射出成型机中间所安装的模具,以进行后续的加热成型作业,制成所 需的硅胶或橡胶成品。 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图。该入料系统100包括一入料装置1、一供料 装置2、以及一辅助定位装置3。该供料装置2负责将原料送入该入料装置1,该辅助定位装 置3负责固定两者运作时的位置,使原料经由该供料装置2送入该入料装置1,再由该入料 装置1将原料挤压送至该射出成机200处(如箭头所示方向)。 请配合参考图3和图4,该入料装置1包括有入料对接件11、动力机构12、入料螺 杆13、以及入料管14,该入料螺杆13安装于该入料管14内。该入料管14两端分别连接着 该动力机构12及该射出成型机200。该动力机构12可为一马达,透过其他连动机构(图中 未详细画出),带动该入料螺杆13产生旋转。该入料螺杆13在旋转过程中挤压原料,使多 余空气排出,最后将原料送至该射出成型机200处,此部份与现有技术中使用相似,故不再 详加描述。该入料对接件11是与该入料管14相连接,内部具有一料道111,该料道111尺 寸是由下而上渐缩。在本实施例中该料道111是位于偏心位置,故在图4才能看到其与该 入料管14相连通。该入料对接件11底面形成有一对接口 112,该对接口 112尺寸是对应该 供料筒21顶部的尺寸。另外该入料对接件11的两侧分别安装着一第一滑块113,该第一滑 块113型体为似鸠尾型体,该鸠尾型体为外寛内窄的形状。 该供料装置2包括有供料筒21及升降机构22。该供料筒21为一圆筒状的供料容 器,顶部具有一供料对接件211,内部具有一推料活塞212及能带动该活塞212移动的油压 缸213。原料能放置于供料筒21内,当该油压缸213作动使该推料活塞212上升,原料就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射出成型机的入料系统,安装于射出成型机的一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入料装置、供料装置、以及辅助定位装置,其中:该入料装置包括入料对接件、动力机构、入料螺杆、以及入料管,该入料螺杆安装于该入料管内,该入料管两端分别连接着该动力机构及该射出成型机,欲射出成型的原料是由该入料对接件进入该入料管内,经该动力机构带动该入料螺杆转动,以将原料送至该射出成型机;该供料装置包括供料筒及升降机构,该供料筒内部具有一推料活塞及能带动该活塞移动的油压缸,该升降机构负责带动该供料筒升降,在上升至最上方位置就能让该供料筒接合该入料对接件底面;以及该辅助定位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及卡制单元,该卡制单元受该驱动机构驱动而移动,该卡制单元在移动过程中,能与该入料对接件与该供料筒接触进而固定两者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射出成型机的入料系统,安装于射出成型机的一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入料装 置、供料装置、以及辅助定位装置,其中: 该入料装置包括入料对接件、动力机构、入料螺杆、以及入料管,该入料螺杆安装于该 入料管内,该入料管两端分别连接着该动力机构及该射出成型机,欲射出成型的原料是由 该入料对接件进入该入料管内,经该动力机构带动该入料螺杆转动,以将原料送至该射出 成型机; 该供料装置包括供料筒及升降机构,该供料筒内部具有一推料活塞及能带动该活塞移 动的油压缸,该升降机构负责带动该供料筒升降,在上升至最上方位置就能让该供料筒接 合该入料对接件底面;以及 该辅助定位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及卡制单元,该卡制单元受该驱动机构驱动而移动,该 卡制单元在移动过程中,能与该入料对接件与该供料筒接触进而固定两者的位置。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出成型机的入料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锦潭,
申请(专利权)人:霖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