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笔芯的自动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56003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9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钻石笔芯的自动下料装置,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调整件,第一卡止组件,第二卡止组件,以及带动调整件往复移动的气缸;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设有下料通道,所述调整件,第一卡止组件及第二卡止组件装设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上,第一卡止组件和第二卡止组件在所述调整件的顶推下,交替伸入所述下料通道中进行抵挡或释放下料通道中的钻石笔芯,使得下料通道中最下面的一个钻石笔芯自动下落,以便进入下一工序的装配,实现了钻石笔芯的自动下料过程,提高了钻石笔芯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钻石笔芯的自动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笔芯的装配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钻石笔芯自动下料 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文具行业的发展,笔的种类和形状越来越多,这给使用者的使用提供了更多 的选择余地。然而,由于笔本身结构的不同,使得将其各组成元件进行组装的装配设备和方 法各不相同。如传统的中芯笔或圆珠笔的笔芯和笔杆一般为圆形,笔头为圆锥形,这种笔的 自动化装配过程中的很过结构是根据笔的结构设计而成的。而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笔头 为钻石状多边形的中芯笔,一般称为钻石笔或水晶笔,其外观新颖,但钻石状的笔头或笔头 和笔芯组装到一起后的钻石笔芯同时也带来了装配的特殊性。 如图la、lb所示,传统的圆形笔杆或笔芯在自动装配的下料时,其自动下料装置 包括第一限位块91,第二限位块92,设于第一限位块91和第二限位块92间的滑块93,所述 第一限位块91上设有供笔芯下料通过的第一下料槽94,第二限位块92上设有供笔芯下料 通过的第二下料槽95,滑块93上设有第三下料槽96,且第三下料槽96的高度与笔芯97的 直径相当,使得第三下料槽96中同一时间仅能容纳一个笔芯97。 所述第一下料槽94和第二下料槽95相错位设置,所述滑块93上的第三下料槽96 可通过滑块93的移动(可由气缸带动滑块的滑动),选择从与第一下料槽94同轴的位置移 动到与第二下料槽95同轴的位置,从而将从第一下料槽94中落下的笔芯按自动装配的需 要,一个一个地送入下一工序的装配工位,从而实现笔芯的自动下料过程。 然而,对于钻石笔芯,由于笔头的外围具有呈向外凸出的六角或七角的锥形,因 此,如使用图la、lb所示下料装置进行下料时,连续下落的相邻钻石笔芯间会相互卡住或 出现像齿轮间相互啮合的现象,使得笔芯在滑块移动错位的过程中,笔头间因相互卡合或 啮合而碰伤,轻则破坏钻石笔芯的美观或堵塞下料通道,重则造成下料装置的下料槽、滑块 等机构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钻石笔芯的自动下料装 置,解决钻石笔芯在下料过程中因卡合或啮合造成的下料不畅、破坏钻石笔芯美观的问题, 而实现钻石笔芯在自动化装配过程中的自动下料,提高钻石笔芯的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钻石笔芯的自动下料装置, 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调整件,第一卡止组件,第二卡止组件,以及带动调整件往复 移动的气缸;所述调整件,第一卡止组件及第二卡止组件装设于第一定位件上,第一卡止组 件和第二卡止组件在调整件的顶推下,交替伸入所述下料通道中进行抵挡或释放下料通道 的钻石笔芯。 更优地,所述调整件具有相对的抵靠面和顶推面,所述顶推面包括上部分和下部 分,上部分和下部分分别包括交错分布的凹面和凸面,且上部分和下部分间的凹面和凸面 也交替分布。 所述凹面和凸面间的垂直距离小于下料通道的宽度。 所述第一卡止组件包括第一钢球,第一挡块以及第一弹簧,第一钢球卡设于调整 件顶推面上部分和第一挡块之间,当所述调整件顶推面上部分的凸面与第一刚球接触时, 第一钢球推动第一挡块向前伸入所述下料通道中;当所述调整件顶推面上部分的凹面与第 一钢球接触时,第一挡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后退出下料通道。 所述第二卡止组件包括第二钢球,第二挡块以及第二弹簧,第二钢球卡设于调整 件顶推面下部分和第二挡块之间,当所述调整件顶推面下部分的凸面与第二刚球接触时, 第二钢球推动第二挡块向前伸入所述下料通道中;当所述调整件顶推面下部分的凹面与第 二钢球接触时,第二挡块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后退出下料通道。 所述第一定位件上设有收容所述调整件的卡槽,以及收容所述第一卡止组件和第 二卡止组件的第-^止槽和第二卡止槽,第-^止槽和第二卡止槽的一端与卡槽连通,另 一端与所述下料通道连通。 第一卡止槽和第二卡止槽槽面径向的距离略大于钻石笔芯的直径。 所述第二定位件上设有与所述下料通道相连通的容置槽,所述容置内设有浮动块 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顶推所述浮动块位容置槽靠近下料通道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下料装置通过气缸带动调整件的移动,进一步带 动第一卡止组件和第二卡止组件交替伸入下料通道中,第一卡止组件交替抵住钻石笔芯或 释放钻石笔芯,使得钻石笔芯被分离下落完成自动下料的过程,且下料过程中不会发生卡 料的问题,从而实现钻石笔芯在自动化装配过程中的自动下料,提高钻石笔芯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la、lb是现有笔芯自动下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钻石笔芯自动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除去调整件、第一卡止组件、第二卡止组件,浮动块及第三弹簧的结 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气缸带动调整件移动到下一步骤后A-A方向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技术调整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b是图6a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 的描述。 本技术所揭示的一种钻石笔芯的自动下料装置,属于钻石笔芯或成品笔自动 化装配设备的一部分,用于钻石笔芯在自动化传输机构传输后进行自动下料,使其与其他 钻石笔芯相分离后到达下一个装配工站进行接下来的装配动作。当然,本技术的自动 下料装置和自动下料方法除了适用于钻石笔芯的自动下料外,也适用于其他各种形状的笔 芯、笔杆或成品笔的自动下料。 如图3所示,所述下料装置包括第一定位件1,第二定位件2,调整件3,第一卡止组 件4,第二卡止组件5,以及带动调整件3往复移动的气缸(图未示),所述第一定位件1和 第二定位件2间形成有下料通道6,所述下料通道6的宽度略大于钻石笔芯8的最大径向宽 度,所述第一定位件1上开设有收容调整件的卡槽11,以及收容第一卡止组件4和第二卡止 组件5的第--^止槽12和第二卡止槽13,且第--^止槽12和第二卡止槽13分别与所述 卡槽11相连通。所述调整件3安装于卡槽11内后,由第一定位件1 一侧的压板18对其限 位。第一卡止槽12和第二卡止槽13结构相同,分别由两段直径不同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 孔组成,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间分别形成台阶面14、15,第二通孔一端延伸至与下料通道6 相连通。 第一卡止组件4由第一钢球41、第一挡块42、以及设于第一挡块42和第一卡槽台 阶面14间的第一弹簧43组成,第二卡止组件5与第一卡止组件4结构相同,由第二钢球 51、第二挡块52,以及设于第二挡块52和第二卡槽台阶面15间的第二弹簧53组成。第一 挡块42和第二挡块5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钢球41和第二钢球51相接,另一端可分别伸出 第-^止槽12和第二卡止槽13的第二通孔外的下料通道6中。 所述第二定位件2上设有容置槽21,该容置槽21与下料通道6相连通,且位置与 第一卡止槽12位于同一高度上,所述容置槽21中装设有浮动块22和第三弹簧23,所述浮 动块22在第三弹簧23的顶推下位于容置槽21与下料通道6相连通的一端,以便从第一卡 止槽12中伸出的第一挡块42的前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石笔芯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调整件,第一卡止组件,第二卡止组件,以及带动调整件往复移动的气缸;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设有下料通道,所述调整件,第一卡止组件及第二卡止组件装设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上,第一卡止组件和第二卡止组件在所述调整件的顶推下,交替伸入所述下料通道中进行抵挡或释放下料通道的钻石笔芯。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钻石笔芯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调整 件,第一卡止组件,第二卡止组件,以及带动调整件往复移动的气缸;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 二定位件设有下料通道,所述调整件,第一卡止组件及第二卡止组件装设于所述第一定位 件上,第一卡止组件和第二卡止组件在所述调整件的顶推下,交替伸入所述下料通道中进 行抵挡或释放下料通道的钻石笔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石笔芯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件具有顶 推面,所述顶推面包括上部分和下部分,上部分和下部分分别包括交错分布的凹面和凸面, 且上部分和下部分间的凹面和凸面也交替分布。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石笔芯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和凸面间 的垂直距离小于下料通道的宽度。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石笔芯的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止组件 包括第一钢球,第一挡块以及第一弹簧,第一钢球卡设于调整件顶推面上部分和第一挡块 之间,当所述调整件顶推面上部分的凸面与第一刚球接触时,第一钢球推动第一挡块向前 伸入所述下料通道中;当所述调整件顶推面上部分的凹面与第一钢球接触时,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久宏赵炳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新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