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智能展厅的控制电路
本技术属于物联网
,涉及了一种无线智能展厅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如今的市面上拥有很多种类的显示屏(只限于用来展示某些产品的显示屏),现 有技术的显示屏往往只能作为一种纯粹的视频显示工具,需要接上外部主机才能显示图 片,播放视频。此外现今的技术也有一些可以实现本地显示和播放功能的,主要是采用SD 卡本地存储技术将需要显示的图片或需要播放的视频提前通过电脑等设备存储在SD卡 上,然后将SD卡插入显示屏的卡槽内,需要显示或播放的时候将显示屏开启。虽然现在市 面上最新型的显示屏已经基本实现了上述的两个功能,但是就用户使用起来依旧是非常的 麻烦,首先显示屏播放的时候需要连接主机,作为显示屏的话每次更改显示或播放内容时, 一种方法是将展示屏连接主机将文件内容存入,然后播放;第二种方法是将展示屏上面的 SD卡拔出,然后用读卡器将电脑等设备上的内容存储好,然后播放,而且播放视频时不能选 择播放哪一个。不管是哪种方法,工作量都比较大,操作起来也很麻烦,不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涉及一种无线智能展厅的控制 电路。 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 本技术包括STM32控制器模块、无线射频模块、显示器模块、音频模块、SD卡 存储模块和USB 口 SD卡读写模块组成。 所述的STM32控制器模块主要包括控制芯片U1,第一电阻R6,第二电阻R18,第三 电阻R5,第四电阻R7,第一电容C17,第二电容C16,第三电容C31,第四电容C14,第五电容 C1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智能展厅的控制电路,包括STM32控制器模块、无线射频模块、显示器模块、音频模块、SD卡存储模块和USB口SD卡读写模块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TM32控制器模块主要包括控制芯片U1,第一电阻R6,第二电阻R18,第三电阻R5,第四电阻R7,第一电容C17,第二电容C16,第三电容C31,第四电容C14,第五电容C15,第一晶振Y1,第二晶振Y2;控制芯片U1的PB2脚接第一电阻R6的一端,第一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GND,控制芯片U1的OSC_IN脚接第二电容C16的一端和第一晶振Y1的一端,控制芯片U1的OSC_OUT脚接第一电容C17的一端和第一晶振Y1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GND,第一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GND,控制芯片U1的BOOT0脚接第二电阻R18的一端,第二电阻R18的另一端接地GND,控制芯片U1的NRST脚接第三电阻R5的一端和第三电容C31的一端,第三电阻R5的另一端接3.3V电源VCC_3.3,第三电容C31的另一端接地GND,控制芯片U1的VBAT脚接第四电阻R7的一端,第四电阻R7的另一端接3.3V电源,控制芯片U1的VDD_1脚、U ...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无线智能展厅的控制电路,包括STM32控制器模块、无线射频模块、显示器模 块、音频模块、SD卡存储模块和USB 口 SD卡读写模块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STM32控制器模块主要包括控制芯片U1,第一电阻R6,第二电阻R18,第三电阻 R5,第四电阻R7,第一电容C17,第二电容C16,第三电容C31,第四电容C14,第五电容C15, 第一晶振Y1,第二晶振Y2 ;控制芯片U1的PB2脚接第一电阻R6的一端,第一电阻R6的另 一端接地GND,控制芯片U1的OSC_IN脚接第二电容C16的一端和第一晶振Y1的一端,控制 芯片U1的OSC_OUT脚接第一电容C17的一端和第一晶振Y1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16的另 一端接地GND,第一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GND,控制芯片U1的BOOTO脚接第二电阻R18的 一端,第二电阻R18的另一端接地GND,控制芯片U1的NRST脚接第三电阻R5的一端和第三 电容C31的一端,第三电阻R5的另一端接3. 3V电源VCC_3. 3,第三电容C31的另一端接地 GND,控制芯片U1的VBAT脚接第四电阻R7的一端,第四电阻R7的另一端接3. 3V电源,控制 芯片U1的VDD_1脚、U1的VDD_2脚、U1的VDD_3脚、U1的VDD_4脚和U1的VDD_5脚都接 3. 3V电源VCC_3. 3,控制芯片U1的PC14脚接第四电容C14的一端和第二晶振Y2的一端, 控制芯片U1的PC15脚接第五电容C15的一端和第二晶振Y2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14的另 一端接地GND,第五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GND,控制芯片U1的VSS_1脚、VSS_2脚、VSS_3 脚、VSS_4脚和VSS_5脚都接地GND,所述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STM32F103VET6 ; 所述的无线射频模块包括第一接插件U6,第五电阻R1,第六电容C36,第七电容C35, 第一 mos管Q3 ;第五电阻R1的一端接3. 3V电源VCC_3. 3,第五电阻R1的另一端接控制芯 片U1的PE1脚,第五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和第一 mos管Q3的栅极端相连,第一 mos管Q3 的源极端接3. 3V电源VCC_3. 3,第一 mos管Q3的漏极端接第六电容C36的一端和第七电 容C35的正极,第六电容C36的另一端和第七电容C35的负极都接地GND,第七电容C35的 正极接第一接插件U6的VCC脚,第七电容C35的负极接第一接插件U6的GND脚,第一接插 件U6的RX脚接控制芯片U1的PA2脚,第一接插件U6的TX脚接控制芯片U1的PA3脚,第 一接插件U6的PD4脚接控制芯片U1的PB10脚,第一接插件U6的PD3脚接控制芯片U1的 PB11脚,第一接插件U6的NRST脚接控制芯片U1的PB7脚; 所述的显示器模块主要包括视频处理芯片U3,第二接插件U4,第六电阻R4,第八电容 C1,第九电容C2,第十电容C3,第i^一电容C4,第三晶振U5 ;视频处理芯片U3的所有VDDD 脚都接1. 2V的电源VCC_1. 2,视频处理芯片U3的所有VDDI0脚和VDDLCD脚都接3. 3V电源 VCC_33_LCD,第八电容C1的一端接3. 3V电源VCC_33_LCD和视频处理芯片U3的VDDID脚, 第八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GND,第九电容C2的正极端接3. 3V电源VCC_33_IXD和视频处理 芯片U3的VDDID脚,第九电容C2的负极接地GND,视频处理芯片U3的DO脚接STM32控制 器模块的控制芯片U1的HH4脚,视频处理芯片U3的D1脚接STM32控制器模块的控制芯片 U1的HH5脚,视频处理芯片U3的D2脚接STM32控制器模块的控制芯片U1的PD0脚,视频 处理芯片U3的D3脚接STM32控制器模块的控制芯片U1的PD1脚,视频处理芯片U3的D4 脚接STM32控制器模块的控制芯片U1的PE7脚,视频处理芯片U3的D5脚接STM32控制器 模块的控制芯片U1的PE8脚,视频处理芯片U3的D6脚接STM32控制器模块的控制芯片U1 的PE9脚,视频处理芯片U3的D7脚接STM32控制器模块的控制芯片U1的PE10脚,视频处 理芯片U3的D8脚接STM32控制器模块的控制芯片U1的PE11脚,视频处理芯片U3的D9脚 接STM32控制器模块的控制芯片U1的PE12脚,视频处理芯片U3的D10脚接STM32控制器 模块的控制芯片U1的PE13脚,视频处理芯片U3的Dll脚接STM32控制器模块的控制芯片 U1的PE14脚,视频处理芯片U3的D12脚接STM32控制器模块的控制芯片U1的PE15脚,视 频处理芯片U3的D13脚接STM32控制器模块的控制芯片U1的PD8脚,视频处理芯片U3的 D14脚接STM32控制器模块的控制芯片U1的PD9脚,视频处理芯片U3的D15脚接STM32控 制器模块的控制芯片U1的HHO脚,视频处理芯片U3的D16脚接STM32控制器模块的控制 芯片U1的PB12脚,视频处理芯片U3的D17脚接STM32控制器模块的控制芯片U1的PB13 脚,视频处理芯片U3的D18脚接STM32控制器模块的控制芯片U1的PC6脚,视频处理芯 片U3的D19脚接STM32控制器模块的控制芯片U1的PA8脚,视频处理芯片U3的D20脚接 STM32控制器模块的控制芯片U1的PB14脚,视频处理芯片U3的D21脚接STM32控制器模 块的控制芯片U1的PB15脚,视频处理芯片U3的D22脚接STM32控制器模块的控制芯片U1 的HH2脚,视频处理芯片U3的D23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科明,葛军,曹晓伟,曾佳,李苏民,杨伊利,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