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油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50603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焦油脱水装置,包括:壳体、锥形加热器、环形注油管和滚膜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焦油脱水装置经环形注油管和油槽预热后,在锥形加热器的内层锥形环面上形成厚度很小的油膜,同时滚膜机构的辊筒旋转对油膜进行滚刮,使油膜变得均匀并进一步减小油膜厚度,锥形加热器提供热能,对油膜进行热传递,在极短的时间内对焦油进行脱水,效率高,且不同形态的水分均被蒸发,焦油脱水后质量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焦油脱水装置避免了电加热装置与焦油的直接接触,使用安全,能耗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焦油脱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水炮泥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焦油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煤焦油是炼焦工业煤热解生成的粗煤气中的产物之一,在常温常压下呈黑色粘稠 液状,具有特殊臭味。国标YB/T5075-1993焦油中的水ω (水)<4%,但出厂时焦油中的水 往往ω (水)> 4%,甚至达到10%以上。用煤焦油作为粘接剂的无水炮泥生产中,往往要求 煤焦油含水量ω (水)< 1%,控制煤焦油含水量是提高无水炮泥产品质量的关键,也是节能 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点。 煤焦油中的水分为机械夹带水、乳化水、化合水,机械夹带水、乳化水容易除去,而 化合水只有采用最终脱水法才能除去。 常用的最终脱水法有以下几种:第一,采用加热静置法预脱水处理,焦油储槽内设 有水蒸气加热器,使焦油温度维持在7(T80°C,经静置36h以上,可使焦油中的水初步脱至 ω (水)=2%~3%,但含水量不能实现< 1%,储罐占地面积很大,且不适合小批量生产。含水高 的煤焦油在脱水预处理过程中,会延长脱水时间而增加蒸汽、水等能源消耗,特别是水在焦 油中形成稳定的乳浊液,在受热时乳浊液中的小水滴会不能立即蒸发,易造成储罐突然串 油事故。 第二,使用专业焦油脱水剂脱水法,成本低,但是焦油粘度明显下降,不能适用于 无水炮泥生产。 第三,采用间歇釜加热脱水法,存在能耗高、耗时长的缺点。 鉴于此,研发出一种脱水效率高、效果好、使用安全的焦油脱水装置成为亟待解决 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焦油脱水装置,解决 现有技术中焦油脱水效率低、脱水后焦油质量差、使用不安全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焦油脱水装置,包括: 锥形加热器,所述锥形加热器包括:由内、外两层锥形环面及上、下两个环面形成 的环形腔,以及设于所述环形腔内的电加热管;所述锥形加热器顶部的环面上开设有油 槽; 环形注油管;所述环形注油管由设于所述环形腔的第一环形管和设于所述油槽的 第二环形管连接形成; 滚膜机构,包括多个沿着所述锥形加热器内层锥形环面均匀分布的棍筒,呈中心 对称的环形支架,以及设于所述辊筒上下两端的用于调整所述辊筒与所述内层锥形环面之 间间隙大小的调整器;所述环形支架具有一垂直设置的旋转轴,所述辊筒通过所述调整器 固定于所述环形支架; 以及 用于容纳所述锥形加热器和所述滚膜机构的壳体,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进风口和 焦油出口,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出风口; 所述第一环形管具有向所述壳体外开设的焦油入口,所述第二环形管底部设有一 圈沿所述第二环形管圆周方向开设的环形注流槽,所述环形腔用于容纳导热油。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内腔顶部设有至少一个冷凝水收集槽。 优选地,所述锥形加热器内层锥形环面的顶端设有导油板。 优选地,所述锥形加热器顶部设有连通所述环形腔的导热油膨胀槽。 优选地,所述锥形加热器顶部设有连通所述环形腔的油位计。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设有用于控制导热油温度的温度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电加热管为多个,均匀分布于所述环形腔内。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设有电机和减速机,所述减速机设于所述旋转轴上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本技术的焦油脱水装置经环 形注油管和油槽预热后,在锥形加热器的内层锥形环面上形成厚度很小的油膜,同时滚膜 机构的辊筒旋转对油膜进行滚刮,使油膜变得均匀并进一步减小油膜厚度,锥形加热器提 供热能,对油膜进行热传递,在极短的时间内对焦油进行脱水,效率高,且不同形态的水分 均被蒸发,焦油脱水后质量高;本技术的焦油脱水装置避免了电加热装置与焦油的直 接接触,使用安全,能耗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焦油脱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焦油脱水装置中锥形加热器的结构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焦油脱水装置中环形注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焦油脱水装置中第二环形管的横截面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焦油脱水装置中滚膜机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焦油脱水装置,包括: 锥形加热器,所述锥形加热器包括:由内、外两层锥形环面及上、下两个环面形成 的环形腔,以及设于所述环形腔内的电加热管;所述锥形加热器顶部的环面上开设有油 槽; 环形注油管;所述环形注油管由设于所述环形腔的第一环形管和设于所述油槽的 第二环形管连接形成; 滚膜机构,包括多个沿着所述锥形加热器内层锥形环面均匀分布的棍筒,呈中心 对称的环形支架,以及设于所述辊筒上下两端的用于调整所述辊筒与所述内层锥形环面之 间间隙大小的调整器;所述环形支架具有一垂直设置的旋转轴,所述辊筒通过所述调整器 固定于所述环形支架; 以及 用于容纳所述锥形加热器和所述滚膜机构的壳体,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进风口和 焦油出口,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出风口; 所述第一环形管具有向所述壳体外开设的焦油入口,所述第二环形管底部设有一 圈沿所述第二环形管圆周方向开设的环形注流槽,所述环形腔用于容纳导热油。 具体地,上述焦油脱水装置经环形注油管和油槽预热后,在锥形加热器的内层锥 形环面上形成厚度很小的油膜,同时滚膜机构的辊筒旋转对油膜进行滚刮,使油膜变得均 匀并进一步减小油膜厚度,锥形加热器提供热能,对油膜进行热传递,在极短的时间内对焦 油进行脱水,效率高,且不同形态的水分均被蒸发,焦油脱水后质量高;上述焦油脱水装置 避免了电加热装置与焦油的直接接触,使用安全,能耗低。 实施例1 : 本技术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焦油脱水装置,请参阅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 壳体1、锥形加热器2、环形注油管3、滚膜机构4和冷凝水收集槽7。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所示,壳体1为中空,用于容纳锥形加热器2和滚膜机构4, 壳体1底部开设有进风口 11和焦油出口 12,壳体1顶部开设有出风口 13。锥形加热器2 的外观呈锥形体,由内层锥形环面2a、外层锥形环面2b、上环面2c和下环面2d形成一环形 腔21,环形腔21内设有多个电加热管22,电加热管22为U型电加热管,均匀分布于环形腔 21中,锥形加热器2顶部的上环面2c上开设有油槽23 ;环形腔21内充满导热油,电加热管 22对导热油进行加热,使锥形加热器2能够通过内层锥形环面2a传递热量,锥形加热器2 的内层锥形环面2a的顶端设有导油板24,锥形加热器2顶部设有连通环形腔21的导热油 膨胀槽25和油位计26。内层锥形环面2a与水平面的夹角优选为30°。 请同时参阅图1、图3和图4所示,环形注油管3包括第一环形管31和第二环形 管32第一环形管31设于环形腔21内,第二环形管32设于油槽23上,第二环形管32底部 设有环形注流槽33,环形注流槽33沿第二环形管32圆周方向开设,第一环形管31具有向 壳体1外开设的焦油入口 31a ;焦油通过焦油入口 31a进入第一环形管31中预热,随后流 入第二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焦油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锥形加热器,所述锥形加热器包括:由内、外两层锥形环面及上、下两个环面形成的环形腔,以及设于所述环形腔内的电加热管;所述锥形加热器顶部的环面上开设有油槽;环形注油管,所述环形注油管由设于所述环形腔的第一环形管和设于所述油槽的第二环形管连接形成;滚膜机构,包括多个沿着所述锥形加热器内层锥形环面均匀分布的棍筒,呈中心对称的环形支架,以及设于所述辊筒上下两端的用于调整所述辊筒与所述内层锥形环面之间间隙大小的调整器;所述环形支架具有一垂直设置的旋转轴,所述辊筒通过所述调整器固定于所述环形支架;以及用于容纳所述锥形加热器和所述滚膜机构的壳体,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进风口和焦油出口,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一环形管具有向所述壳体外开设的焦油入口,所述第二环形管底部设有一圈沿所述第二环形管圆周方向开设的环形注流槽,所述环形腔用于容纳导热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焦油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锥形加热器,所述锥形加热器包括:由内、外两层锥形环面及上、下两个环面形成的环 形腔,以及设于所述环形腔内的电加热管;所述锥形加热器顶部的环面上开设有油槽; 环形注油管,所述环形注油管由设于所述环形腔的第一环形管和设于所述油槽的第二 环形管连接形成; 滚膜机构,包括多个沿着所述锥形加热器内层锥形环面均匀分布的棍筒,呈中心对称 的环形支架,以及设于所述辊筒上下两端的用于调整所述辊筒与所述内层锥形环面之间间 隙大小的调整器;所述环形支架具有一垂直设置的旋转轴,所述辊筒通过所述调整器固定 于所述环形支架; 以及 用于容纳所述锥形加热器和所述滚膜机构的壳体,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进风口和焦油 出口,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出风口; 所述第一环形管具有向所述壳体外开设的焦油入口,所述第二环形管底部设有一圈沿 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光福胡兵王成杰曾贞何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鄂钢附属企业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