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45042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温控系统,应用于无油两级以上干螺杆空气压缩机,该系统包括:冷却器;从所述第一机体向所述冷却器传输高温气体的第一管道;从冷却器向第二机体传输低温气体的第二管道;连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第三管道;设置于第三管道上的第一阀门;检测第二管道中气体温度的温度检测器;根据检测到的温度值和预设阈值的关系生成控制信号,并输出至所述第一阀门,以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中传输的高温气体通过所述第三管道传输至进入第二管道的主控器。当第二管道中的气体温度低时,通过第三管道向第二管道通入高温气体,以提高其温度,保证第二管道中的气体不会因为温度下降而出现冷却水,延长空气压缩机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控系统
本技术涉及温度控制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温控系统。
技术介绍
空气压缩机作为工业现代化的基础设备,是提供气源动力的气动系统的核心设备机电气源装置中的主体,其能够将机械能转换为气体压力能。 无油干螺杆空气压缩机是当前工业中常用的一种空气压缩机。 参见图1示出的现有技术中对于两级以上的无油干螺杆空气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采用的方案是采用旋风分离器分离级间冷凝水,该空气压缩机包括第一机体101、第二机体102、冷却器103和气水分离器104以及与其相连的管道,图中箭头方向表不气体传输方向,粗实线表示气体传输路径,其中,齿轮箱分别与第一机体101、第二机体102相连,高温气体通过第一机体101进入冷却器103,从冷却器103输出端输出的气液混合物经过气水分离器104分离后,剩余的气体进入第二机体102。 然而,采用该旋风分离器进行分离级间冷却水时,气体进入旋风分离器后的管路时,温度继续下降,则其中冷却水不能分离出,该冷却水进入第二机体中。由于第二机体的转子与转子之间、转子与机壳之间没有接触,也没有设置密封介质,所以,当冷却水进入第二机体中后,在转子高速运行的情况下,会对转子以及机壳的镀层造成损伤,同时导致内部泄漏量增加,内压比增大,排气温度升高,最终使得机体和系统损毁,造成压缩机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温控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水进入第二机体,而导致第二机体损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控系统,应用于无油干螺杆空气压缩机,所述系统包括: 冷却器; 分别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第一机体的输出端和所述冷却器的输入端相连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用于从所述第一机体向所述冷却器传输高温气体; 分别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第二机体的输入端和所述冷却器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用于从所述冷却器向所述第二机体传输低温气体; 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第三管道; 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中的高温气体进入第二管道; 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位于所述第三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二机体之间的第一温度检测器; 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一温度检测器相连的主控器,所述主控器用于根据第一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温度值和预设阈值的关系生成控制信号,并输出至所述第一阀门,以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中传输的高温气体通过所述第三管道传输至所述第二管道。 上所述的系统,优选的,所述第一阀门为开关阀门时,所述控制信号为开关信号。 上所述的系统,优选的,所述第一阀门为调节阀门时,所述控制信号为开度调节信号。 上所述的系统,优选的,所述第一阀门包括:马达阀。 上所述的系统,优选的,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气水分离器,用于对所述第二管道中的水分进行分离。 上所述的系统,优选的,所述气水分离器包括旋风分离器。 上所述的系统,优选的,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上的第二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管路中传输的高温气体的温度。 上所述的系统,优选的,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位于所述第三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二机体之间的压力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管路中输入所述第二机体的低温气体的压力。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温控系统,应用于无油两级以上干螺杆空气压缩机,该系统包括:冷却器;分别与第一机体的输出端和所述冷却器的输入端相连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用于从所述第一机体向所述冷却器传输高温气体;分别与第二机体的输入端和所述冷却器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用于从所述冷却器向所述第二机体传输低温气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第三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中的高温气体进入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位于所述第三管道与第二管道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二机体之间的温度检测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温度检测器相连的主控器,所述主控器用于根据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温度值和预设阈值的关系生成信号,并输出至所述第一阀门,以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中传输的高温气体通过所述第三管道传输至进入第二管道。采用该温控系统,能够在第二管道中的气体温度较高时,通过第三管道减少进入第二管道的高温气体,减少进入第二管道中的高温气体,保证进入第二机体中的气体含水量在要求的范围内;同理,也能够在第二管道中的气体温度较低时,通过第三管道增加进入第二管道的高温气体,该高温气体与第二管道中的低温气体混和,提高第二管道中的温度,保证了从冷却器中输出的气体温度在传输到第二机体时维持在较高的温度,不会因为气体温度下降而在第二管道中出现冷却水,因此,也不会有冷却水进入第二机体中。在保证了进入第二机体的气体含水量要求的前提下,也不会有冷却水进入第二机体,延长了空气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对于无油两级以上干螺杆空气压缩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温控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温控系统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温控系统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温控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信号传输路径,该信号包括控制信号和检测信号,该温控系统应用于无油干螺杆空气压缩机,该空气压缩机中包含有至少两个机体,即该空气压缩机为至少两级的无油干螺杆空气压缩机,本技术中定义空气压缩机中的任意两级的机体定义为第一机体和第二机体,其中,该第一机体位于第二机体的气体流向上游位置。 该温控系统包括:第一管道201、冷却器202、第二管道203、第三管道204、第一阀门205、第一温度检测器206和主控器207 ; 其中,第一管道201分别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第一机体的输出端和所述冷却器的输入端相连,用于从所述第一机体向所述冷却器传输高温气体; 第二管道203分别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第二机体的输入端和所述冷却器202的输出端相连,用于从所述冷却器向所述第二机体传输低温气体; 第三管道204连接所述第一管道201和第二管道203 ; 第一阀门205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204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201中的高温气体进入第二管道203 ; 第一温度检测器206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203,位于所述第三管道204和第二管道203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油干螺杆空气压缩机,所述系统包括:冷却器;分别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第一机体的输出端和所述冷却器的输入端相连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用于从所述第一机体向所述冷却器传输高温气体;分别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第二机体的输入端和所述冷却器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用于从所述冷却器向所述第二机体传输低温气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第三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中的高温气体进入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位于所述第三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二机体之间的第一温度检测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一温度检测器相连的主控器,所述主控器用于根据第一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温度值和预设阈值的关系生成控制信号,并输出至所述第一阀门,以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中传输的高温气体通过所述第三管道传输至所述第二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油干螺杆空气压缩机,所述系统包括: 冷却器; 分别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第一机体的输出端和所述冷却器的输入端相连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用于从所述第一机体向所述冷却器传输高温气体; 分别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的第二机体的输入端和所述冷却器的输出端相连的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用于从所述冷却器向所述第二机体传输低温气体; 连接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第三管道; 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中的高温气体进入第二管道; 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位于所述第三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二机体之间的第一温度检测器; 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一温度检测器相连的主控器,所述主控器用于根据第一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温度值和预设阈值的关系生成控制信号,并输出至所述第一阀门,以控制所述第一管道中传输的高温气体通过所述第三管道传输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远鹏何东平陈圣坤
申请(专利权)人:复盛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