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零残留自动断电装置,其包括电源、控制器、放电回路和供电回路,放电回路包括电容C1和二极管D1,供电回路包括二极管D2、电容C2、电阻R2和开关,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一输入端,控制器一输出端连接电容C1的第一端,电容C1第二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容C2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还与电阻R2第一端连接,电阻R2第二端与开关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零残留自动断电装置可应用于手持式电子设备,当手持式电子设备无操作的时间达到控制器延时电路设定的时间时,控制器发出高电平信号为电容C1充电,电容C1充满后断开,不再为开关提供驱动电流,手持式电子设备与电源完全断开,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残留自动断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开关,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手持式电子设备中的零残留自动断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一些手持式电子设备,特别是应用于户外的一些手持式电子设备,例如手持式收发信机、计算器、笔记本电脑、测试设备、医疗设备等等。这些手持式电子设备在户外使用时,经常采用电池供电。因电池中存储的电量有限,影响手持式电子设备在户外的使用时间。目前,虽然很多手持式电子设备的开关都有延伸待机的功能,即手持式电子设备在延伸电路设定的延伸时间内无操作,则自动将手持式电子设备设定为待机状态。但该待机状态的手持式电子设备未完全切开电源,还是会浪费一定的电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约电量的零残留自动断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零残留自动断电装置,其包括电源、控制器、放电回路和供电回路,所述放电回路包括电容Cl和二极管D1,供电回路包括二极管D2、电容C2、电阻R2和开关,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一输入端,控制器一输出端连接电容Cl的第一端,电容Cl第二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l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l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容C2第一端连接,电容C2第二端接地;二极管D2的正极还与电阻R2第一端连接,电阻R2第二端与开关连接。 本技术的零残留自动断电装置可设于手持式电子设备内。当装置中的开关闭合时,手持式电子设备开始工作,控制器对电容Cl发出脉冲信号,当该脉冲信号为高电平时,脉冲信号给电容Cl充电,同时通过二极管D2为电容C2充电,电容C2通过电阻Rl为晶体管Ql提供稳定的电流。当脉冲信号为低电平时,二极管Dl对电容Cl放电,二极管Dl和电容Cl组成放电回路。同时,电容C2通过电阻Rl为晶体管Ql提供稳定的电流。 当手持式电子设备无操作的时间达到控制器内延时电路设定的时间时,控制器对电容Cl发出高电平信号,为电容Cl充电,电容Cl充满后断开,不再为开关提供驱动电流,手持式电子设备与电源完全断开。 所述开关由晶体管Ql和启动按钮并联组成,电阻R2第二端与晶体管Ql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l的发射极接地,晶体管Ql的集电极与控制器另一输出端连接。当手持式电子设备无操作的时间达到控制器延时电路设定的时间时,控制器发出高电平信号为电容Cl充电,电容Cl充满后断开,不再为晶体管Ql的基极提供驱动电流,迫使晶体管Ql截止,开关断开,从而切断手持式电子设备的电源。 所述供电回路还包括电阻R1,二极管D2的正极还与电阻Rl第一端连接,电阻Rl第二端接地,为电容C2提供放电通路。 本技术的零残留自动断电装置可应用于手持式电子设备中,当手持式电子设备无操作的时间达到断电装置中的控制器延时电路设定的时间时,控制器发出高电平信号为电容Cl充电,电容Cl充满后断开,不再为开关提供驱动电流,开关断开,手持式电子设备与电源完全断开,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可延长手持式电子设备在户外或使用电池供电状态的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技术零残留自动断电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技术零残留自动断电装置,其包括电源、控制器CPU、放电回路I和供电回路2,所述放电回路I包括电容Cl和二极管Dl,供电回路2包括二极管D2、电容C2、电阻R2和开关,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CPU —输入端,控制器CPU —输出端连接电容Cl的第一端,电容Cl第二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l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l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容C2第一端连接,电容C2第二端接地;二极管D2的正极还与电阻R2第一端连接,电阻R2第二端与开关连接。 所述开关由晶体管Ql和启动按钮并联组成,电阻R2第二端与晶体管Ql的基极连接,晶体管Ql的发射极接地,晶体管Ql的集电极与控制器CPU另一输出端连接。当手持式电子设备无操作的时间达到控制器CPU延时电路设定的时间时,控制器CPU发出高电平信号为电容Cl充电,电容Cl充满后断开,不再为晶体管Ql的基极提供驱动电流,迫使晶体管Ql截止,开关断开,从而切断手持式电子设备的电源。 所述供电回路2还包括电阻R1,二极管D2的正极还与电阻Rl第一端连接,电阻Rl第二端接地,为电容C2提供放电通路。 本技术的零残留自动断电装置可设于手持式电子设备内。当断电装置中的开关闭合时,手持式电子设备开始工作,控制器CPU对电容Cl发出脉冲信号,当该脉冲信号为高电平时,脉冲信号给电容Cl充电,同时通过二极管D2为电容C2充电,电容Cl通过电阻Rl为晶体管Ql提供稳定的电流。当脉冲信号为低电平时,二极管Dl对电容Cl放电,二极管Dl和电容Cl组成放电回路I。同时,电容C2通过电阻R2为晶体管Ql提供稳定的电流。 当手持式电子设备无操作的时间达到控制器CPU延时电路设定的时间时,控制器CPU对电容Cl发出高电平信号,为电容Cl充电,电容Cl充满后断开,不再为开关提供驱动电流,手持式电子设备与电源完全断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零残留自动断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源、控制器、放电回路和供电回路,所述放电回路包括电容C1和二极管D1,供电回路包括二极管D2、电容C2、电阻R2和开关,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一输入端,控制器一输出端连接电容C1的第一端,电容C1第二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容C2第一端连接,电容C2第二端接地;二极管D2的正极还与电阻R2第一端连接,电阻R2第二端与开关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零残留自动断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源、控制器、放电回路和供电回路,所述放电回路包括电容Cl和二极管D1,供电回路包括二极管D2、电容C2、电阻R2和开关,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一输入端,控制器一输出端连接电容Cl的第一端,电容Cl第二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l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l的正极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容C2第一端连接,电容C2第二端接地;二极管D2的正极还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一声,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新益自动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