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46 阅读:3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轮式拖拉机配套使用在少量玉米秸秆覆盖地的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技术方案包括:施肥旋耕系统、播种系统,在施肥旋耕系统和播种系统之间设有带液压油缸(16)的平行四连杆机构,该平行四连杆机构包括两个立杆(17、28)、四连杆连接体(15)和旋耕机机身,其中立杆(17)和立杆(28)相互平行,它们的一端连接在旋耕机上,另一端连接在四连杆连接体(15)上。本机具有以下优点:可以一次进地完成多项作业,减少了进地次数。运输时由于平行四连杆机构的折叠效果使得整机尺寸缩短,相对增加了拖拉机前轮的附着力。旋耕前肥管撒播肥料然后旋耕使土肥充分混合,避免肥料过分集中而烧种。(*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与轮式拖拉机配套使用在少量玉米秸秆覆盖地的旋耕播种联合作业机组,属于农业机械

技术介绍
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没有特别适合我国国情的免耕播种机,尤其是在一年两熟地区,秋后玉米秸秆全量或少量还田直接免耕播种小麦的免耕播种机一直不能达到使用要求,使得保护性耕作的进一步推广受到阻碍,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免耕播种机迫在眉睫。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02158000.6“玉米秸秆覆盖地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其原理是播种机前的秸秆集条器将秸秆集中到原来玉米行上,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工作时开沟器对行作业,即每2行玉米之间播3行小麦。动力驱动的L型弯刀用于打断玉米行上的秸秆;直刀用于打断尖角开沟器上挂结的秸秆、杂草,防止堵塞、缠绕,工作时刀片不入土,土壤扰动小,动力消耗小。存在缺点是旋耕刀不入土导致的工作环境恶劣,噪音大机器震动比较大。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200320111303.8“玉米秸秆覆盖地小麦全免耕播种机组”,其原理是拖拉机前装有玉米秸秆梳压机,拖拉机后挂装小麦全免耕播种施肥机。播种时拖拉机第一次进地完成田间直立玉米秸秆压倒梳顺压实、玉米秸秆行间小麦秸秆等杂物粉碎作业,拖拉机第二次进地完成玉米行间内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可是该机组对玉米行距有要求,行间粉碎,对行播种,易造成对行不准确而堵塞,并且多次进地对土壤压实严重,-->无法实现一次性作业。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99126557.2“秸秆条带切碎耕作播种机”,此播种机的弯刀、直刀呈条带状安装,作业时,旋转刀具对种行的土壤进行切碎和搅拌,形成一个相对清洁的种床,紧跟的开沟器再开沟播种。缺点是此机在运输长度过大,运输不方便,消耗功率大,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少量玉米秸秆覆盖地上一次完成施肥、碎土镇压、开沟播种、镇压等作业的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施肥旋耕系统、播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施肥旋耕系统和播种系统之间设有带液压油缸16的平行四连杆机构,该平行四连杆机构包括两个立杆17和28、四连杆连接体15和旋耕机机身,其中,立杆17和立杆28相互平行,它们的一端连接在旋耕机上,另一端连接在四连杆连接体15上。上述的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中,施肥旋耕系统中的施肥管2位于旋转刀4之前。上述的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中,施肥旋耕系统中的旋转刀4宽6-7厘米,工作状态时,其入土深度10-12厘米。上述的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中,旋转刀4宽6厘米,工作状态时,其入土深度11厘米。上述的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中,所述的播种系统设有开沟器和镇压轮的弹簧联动调整机构,该弹簧联动调整机构包括弹簧23,安装在机架上的调整螺栓杆7和旋转轴8,旋转轴8的转臂端与调整螺栓杆7相连接,弹簧23的一端与旋转轴8的转臂相连接,弹簧23的另一端与可转动机架27相连接,单圆盘开沟器10和播种镇压单体11安装在可转动机架27上。-->上述的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中,四连杆连接体15上设有挂接器6及与播种系统相连接的中间拉杆14,通过该挂接器6可实现与播种系统的快速连接,并可以实现播种系统上下位置的定量调节,通过中间拉杆14实现播种系统前后位置的微量调节。上述的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中,液压油缸16的一端连接在施肥旋耕系统上,另一端连接在四连杆连接体15上。当液压油缸16卸压后立杆17处于水平位置;当液压油缸16加压后立杆17处于竖直位置,从而实现工作和运输状态的转换。上述的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中,施肥旋耕系统中的刀轴3上甩刀4成对安装,每两把甩刀为一组,在刀轴上呈180°对称排列,多组甩刀在耕刀轴3上类似螺旋线对称排列,在此排列中,刀座的轴向间距和周向间角均相等,每次均有左右两把刀同时入土。上述的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中,挂接器6包括设有多孔的连接板20、挂钩21和挡片22。上述的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中,在播种镇压单体11上设有与机架相连接的调整螺栓19。本技术专利技术的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平行四连杆机构将旋耕施肥系统和播种镇压系统连接在一起,可以一次进地完成多项作业,减少了机组进地的次数,提高了拖拉机的利用效率。在运输时由于平行四连杆机构的折叠效果使得整机尺寸缩短,相对增加了拖拉机前轮的附着力,且运输方便。2、旋耕前通过肥管撒播肥料使土肥充分混合,避免了肥料过分集中而烧种。3、种肥分施,动土量小,种床宽度为6-7厘米,深度为10-12厘米。化肥在旋耕作业前施加,然后碎土镇压,再通过播种机播种,种肥间距符合农艺要求。播种机上单元盘开沟器采用单体仿形,并通-->过调整螺栓杆7的联动调节可以适应不同的地表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的弹簧联动调整结构示意图;图4为平行四连杆机构挂接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如图所示,1为动力输入轴,2为施肥管,3为刀轴,4为旋转刀,5为滚笼轮,6为挂接器,7为调整螺栓杆,8为旋转轴,9为地轮,10为单元盘开沟器,11为播种镇压单体,12为种箱,13为播种系统上悬挂,14为中间拉杆,15为四连杆连接体,16为液压油缸,17为立杆,18为肥箱,19为调节螺栓,20为连接板,21为挂钩,22为挡片,23为拉力弹簧,24为连接轴,25为副梁,26为主梁,27为可转动机架,28为立杆,立杆27与立杆28平行。动力输入轴1是旋转刀4的动力来源;滚笼轮5是肥箱系统18的动力来源;地轮9是种箱12的动力来源;旋转刀4用于开出种床,使肥与土壤充分混合。播种系统采用一根主梁26及一个副梁25的设计结构。这样大大简化了播种机的整机机构。主梁26主要是起支撑作用,副梁25主要是连接各个可转动机架27。图中,A、B、C分别表示施肥旋耕系统、平行四连杆机构和播种系统。如图1所示,平行四连杆机构包括:立杆17和立杆28,旋耕机机身为一杆,四连杆连接体15为另一杆。施肥旋耕系统和播种系统之间采用平行四连杆机构连接,可使播种机在运输及工作状态都能保持水平状态。-->旋耕动土前通过施肥管2将肥料撒播在未动土的苗带上,然后旋耕动土。旋转刀4宽6-7厘米,工作状态时,其入土深度10-12厘米。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刀4宽6厘米,工作状态时,其入土深度11厘米。两种行相距18厘米。此旋耕宽度和深度符合农艺要求。播种系统C设有开沟器和镇压轮的弹簧联动调整机构,如图3所示,该弹簧联动调整机构包括弹簧23,安装在机架上的调整螺栓杆7和旋转轴8,旋转轴8的转臂端与调整螺栓杆7相连接,弹簧23的一端与旋转轴8的转臂相连接,弹簧23的另一端与可转动机架27相连接,单圆盘开沟器10和播种镇压单体11安装在可转动机架27上。通过调节调整螺栓杆7的长短来调节旋转轴8的旋转角度,来控制所有弹簧23的拉力,使单圆盘开沟器10和播种镇压单体11绕连接轴24旋转,从而改变单圆盘开沟器10的入土能力。在播种镇压单体11上设有与机架相连接的调整螺栓19,通过调节调整螺栓19来调节播种镇压单体11的高度,从而来控制单圆盘开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包括施肥旋耕系统、播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施肥旋耕系统和播种系统之间设有带液压油缸(16)的平行四连杆机构,该平行四连杆机构包括两个立杆(17、28)、四连杆连接体(15)和旋耕机机身,其中,立杆(17)和立杆(28)相互平行,它们的一端连接在旋耕机上,另一端连接在四连杆连接体(1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包括施肥旋耕系统、播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施肥旋耕系统和播种系统之间设有带液压油缸(16)的平行四连杆机构,该平行四连杆机构包括两个立杆(17、28)、四连杆连接体(15)和旋耕机机身,其中,立杆(17)和立杆(28)相互平行,它们的一端连接在旋耕机上,另一端连接在四连杆连接体(1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施肥旋耕系统中的施肥管(2)位于旋转刀(4)之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种系统设有开沟器和镇压轮的弹簧联动调整机构,该弹簧联动调整机构包括弹簧(23),安装在机架上的调整螺栓杆(7)和旋转轴(8),旋转轴(8)的转臂端与调整螺栓杆(7)相连接,弹簧(23)的一端与旋转轴(8)的转臂相连接,弹簧(23)的另一端与可转动机架(27)相连接,单圆盘开沟器(10)和播种镇压单体(11)安装在可转动机架(27)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小麦少耕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施肥旋耕系统中的旋转刀(4)宽6-7厘米,工作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文李海建李问盈张学敏王晓燕吴红丹何进姚宗路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