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土瓦坯支撑干燥装置,包括辊道式干燥窑和瓦坯支撑架,辊道式干燥窑包括辊道和送风管,辊道是由多条辊棒排列组成,每条辊棒在电机驱动下向同一方向旋转,瓦坯支撑架上有多个通风孔,瓦坯支撑架上根据瓦坯形状设置凸台,用机械风机加压热风,通过送风管对瓦坯上、下表面同步对吹加热,达到瓦坯表面的气压低于瓦坯内部气压。由于这种陶土瓦坯支撑干燥装置,采用了辊道式干燥窑单层控制技术和瓦坯支撑架卧式快速干燥技术,大幅度缩短了陶土瓦生产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陶土瓦干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陶土瓦坯支撑和辊道卧式快速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自中国有制造陶瓦的历史以来,其干燥过程都是自然及慢速干燥,六十年代前基本都是自然风干及日晒干燥,采用倒焰窑立式烧成,这就是传统的中式陶瓦。后来人们开始利用余热对瓦坯进行干燥,便有了隧道式多层干燥设备,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干燥时间从之前的7天以上减小到了60小时内。再后来日本有了隧道式多层立式干燥技术,意大利有了多层隧道式干燥生产线,其干燥时间都在35小时以上,其最高干燥温度控制在80°C以下。现有的陶土瓦干燥方式是采用隧道式干燥窑,瓦坯叠放在窑车上,窑车上的每片瓦坯都有支撑架固定,窑车通过隧道式干燥窑时由干燥窑内循环热空气蒸发窑车上瓦坯的水分。现有的隧道式多层立式干燥技术和隧道式多层干燥生产设备均存在下列问题:瓦坯安放在窑车时都要有相应的支撑架支撑,瓦型受到限制;隧道窑只能通过调节热风送入量和排风量来控制内部温度和湿度,无法分段、分节控制,而且上下层存在温度差,上层温度比下层温度高,容易产生裂纹和变形;干燥时间较长,生产效率低。又如专利号为ZL201120133575.2的中国技术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陶瓷辊道干燥设备,它包括有干燥器,其中,所述的干燥器包括有四层辊道干燥通道,在辊道干燥通道上设有供热机构、排湿机构、循环风机、窑炉余热主管,其中,循环风机入口分别与排湿机构和窑炉余热主管相接;循环风机出口与供热机构相接。这种建筑陶瓷辊道干燥设备不适用于陶土瓦,由于陶土瓦坯是用挤出机挤出成形的,瓦坯湿度大而且较软不能在辊道干燥通道上行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式多层干燥技术存在干燥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及容易产生裂纹和变形的问题,建筑陶瓷辊道干燥设备不适用于陶土瓦坯行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陶土瓦坯支撑干燥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陶土瓦坯支撑干燥装置,包括辊道式干燥窑和瓦坯支撑架。所述辊道式干燥窑分单层和多层两种,多层辊道式干燥窑每层独立控制,干燥控制方式与单层辊道式干燥窑相同,只是为了减少占用面积而将单层辊道式干燥窑叠加成多层。所述辊道式干燥窑包括辊道和送风管,辊道是由多条辊棒排列组成的,每条辊棒在电机驱动下向同一方向旋转。瓦坯通过挤出压制成型后,用瓦坯支撑架将瓦坯平卧托住输送到辊道式干燥窑进行干燥。瓦坯支撑架是根据不同的瓦型分别设计的,主要解决不同瓦型瓦坯底部各面及支撑点不在同一平面上,不能在干燥窑的辊道上顺利行走的问题,瓦坯支撑架的另一个作用是支撑拱形瓦坯,使挤出压制的软坯不因自重产生变形。瓦坯用瓦坯支撑架支撑进入辊道式干燥窑干燥时,为了减小卧式瓦坯上下两面强对流形成的负压差,不影响上下两面同步受热、同步收缩的问题,在不影响瓦坯支撑架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开一些通气孔使瓦坯底部形成对流通道。辊道式干燥窑每层分别独立干燥控制,现以单层为例具体描述干燥过程:辊道式干燥窑分三段控制,第一段为中温高湿加热区,温度从常温通过60-90分钟时间逐渐加温至80°C左右,表面与中心温差小于10°C,使空间湿度保持60%-90%,空间湿度采用控制高湿气体排方量的方式实现。这样在保持空间一定湿度的情况下给湿瓦坯加热,瓦坯不会因加热脱水太快导致瓦面开裂。第二段为中温脱水区,温度从80°C左右通过80-100分钟时间逐渐加温至110°C,表面与中心温差小于10°C,使空间湿度从90%-30%逐渐降低,降低空间湿度采用注入干热空气和排出水蒸汽的方式实现,用中压、中高温、中湿度气体,由机械风机加压通过送风管对瓦坯上、下表面同步对吹加热,达到瓦坯表面的气压低于空间及瓦坯内部气压,创造了瓦坯内部水分快速向外扩散的物理环境,实现快速脱水。第三段为高温脱水区,经过以上两段的升温和干燥后,瓦坯水分已小于10%,并且瓦坯表面及中心温度基本相同,均达到100°C左右,此时用高温,低湿的热气流对瓦坯加热,使之达到快速受热,快速脱水的目的。高温脱水区温度从110°C左右通过60-80分钟时间逐渐加温至180°C左右,用高温、低湿度气体,通过机械风机加压对瓦坯上、下表面同步对吹加热,达到瓦坯表面的气压低于空间及瓦坯内部气压,创造了瓦坯内部水分快速向外扩散的物理环境,使瓦坯内的水分快速扩散实现快速脱水。通过三段的加热和脱水后再经冷却,瓦坯干燥完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陶土瓦坯支撑干燥装置,采用了辊道式干燥窑单层控制技术和瓦坯支撑架卧式快速干燥技术,大幅度缩短了陶土瓦生产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辊道式干燥窑示意图。图2是瓦坯支撑架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意为:1瓦坯; 2瓦坯支撑架; 3辊道; 4送风管; 5通风孔; 6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陶土瓦坯支撑干燥装置,包括辊道式干燥窑和瓦坯支撑架2。所述辊道式干燥窑分单层和多层两种,多层辊道式干燥窑每层独立控制,干燥控制方式与单层辊道式干燥窑相同,只是为了减少占用面积而将单层辊道式干燥窑叠加成多层。所述辊道式干燥窑包括辊道3和送风管4,辊道3是由多条辊棒排列组成的,每条辊棒在电机驱动下向同一方向旋转。瓦坯1通过挤出压制成型后,用瓦坯支撑架2将瓦坯1平卧托住输送到辊道式干燥窑进行干燥。瓦坯支撑架2是根据不同的瓦型分别设计的,主要解决不同瓦型瓦坯1底部各面及支撑点不在同一平面上,不能在干燥窑的辊道3上顺利行走的问题,瓦坯支撑架2的另一个作用是支撑拱形瓦坯1,使挤出压制的软坯不因自重产生变形。瓦坯1用瓦坯支撑架2支撑进入辊道式干燥窑干燥时,为了减小卧式瓦坯1上下两面强对流形成的负压差,不影响上下两面同步受热、同步收缩的问题,在不影响瓦坯支撑架2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开一些通气孔5使瓦坯底部形成对流通道。辊道式干燥窑每层分别独立干燥控制,现以单层为例具体描述干燥过程:辊道式干燥窑分三段控制,第一段为中温高湿加热区,温度从常温通过60-90分钟时间逐渐加温至80°C左右,表面与中心温差小于10°C,使空间湿度保持60%-90%,空间湿度采用控制高湿气体排方量的方式实现。这样在保持空间一定湿度的情况下给湿瓦坯1加热,瓦坯1不会因加热脱水太快导致瓦面开裂。第二段为中温脱水区,温度从80°C左右通过80-100分钟时间逐渐加温至110°C,表面与中心温差小于10°C,使空间湿度从90%-30%逐渐降低,降低空间湿度采用注入干热空气和排出水蒸汽的方式实现,用中压、中高温、中湿度气体,由机械风机加压通过送风管4对瓦坯1上、下表面同步对吹加热,达到瓦坯1表面的气压低于空间及瓦坯1内部气压,创造了瓦坯1内部水分快速向外扩散的物理环境,实现快速脱水。第三段为高温脱水区,经过以上两段的升温和干燥后,瓦坯1水分已小于10%,并且瓦坯1表面及中心温度基本相同,均达到100°C左右,此时用高温,低湿的热气流对瓦坯1加热,使之达到快速受热,快速脱水的目的。高温脱水区温度从110°C左右通过60-80分钟时间逐渐加温至180°C左右,用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陶土瓦坯支撑干燥装置,包括辊道式干燥窑,所述辊道式干燥窑包括辊道(3)和送风管(4),所述辊道(3)是由多条辊棒排列组成,每条辊棒在电机驱动下向同一方向旋转,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瓦坯支撑架(2),所述瓦坯支撑架(2)上有多个通风孔(5),所述瓦坯支撑架(2)上根据瓦坯形状设置凸台(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土瓦坯支撑干燥装置,包括辊道式干燥窑,所述辊道式干燥窑包括辊道(3)和送风管(4),所述辊道(3)是由多条辊棒排列组成,每条辊棒在电机驱动下向同一方向旋转,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瓦坯支撑架(2),所述瓦坯支撑架(2)上有多个通风孔(5),所述瓦坯支撑架(2)上根据瓦坯形状设置凸台(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土瓦坯支撑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机械风机加压热风,通过送风管(4)对瓦坯(1)上、下表面同步对吹加热,达到瓦坯(1)表面的气压低于瓦坯(1)内部气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土瓦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宽学,
申请(专利权)人:赵宽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