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三维自组装纳米材料的新型红外探测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电子器件领域,涉及到一种新的基于自组装纳米材料的新型红外探测器以及这种自组装纳米材料和红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红外探测技术在信息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军事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19世界40年代初以硫化铅为代表的光电型红外探测器的问世推动了红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随后有出现了硒化铅和碲化铅探测器。另一方面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利用硒化铅纳米材料制备的红外探测器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硒化铅纳米粒子具有很强的红外吸收,也可利用低成本的溶液法来制备,但是载流子在纳米颗粒之间的输运是靠跳跃来进行的,因此限制了光生载流子的输出以及探测灵敏度。一般来说,硒化铅的颗粒尺寸在5-20纳米之间,对红外的吸收系数非常高,但是由单个纳米粒子所制备而成的膜,为了满足对红外的强吸收,其薄膜厚度都在几百纳米以上,因此红外光吸收层的横截面包含数十个纳米粒子。光生激子的扩散长度一般在几十纳米的范围,这样一来一方面光生激子不能全部到达界面完成有效的解离,部分激子复合损失掉了,另一个方面载流子在纳米粒子之间的跳跃导致其迁移率低、内阻大,进而降低了探测灵敏度。这里,我们利用自组装硒化铅纳米八面体材料制备红外吸收层,利用溶液法制备了高性能的红外探测器,为大规模的低成本的制备高性能光控发光二极管提供了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新型的基于自组装纳米材料的红外探测器以及自组装纳米材料和这种探测器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基于三维自组装硒化铅纳米材料的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透明导电衬底;空穴传输层,该空穴传输层可有效起到分离和传输空穴的作用;红外吸收层,该吸收层采用三维自组装纳米材料,具有红外光吸收强,载流子迁移率高等优点;电子传输层;金属背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基于三维自组装硒化铅纳米材料的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透明导电衬底;空穴传输层,该空穴传输层可有效起到分离和传输空穴的作用;红外吸收层,该吸收层采用三维自组装纳米材料,具有红外光吸收强,载流子迁移率高等优点;电子传输层;金属背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衬底为氧化铟锡薄膜或掺铝、镓、镉的氧化锌薄膜,厚度在20-2000纳米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传输层厚度在20 — 200nm之间,为氧化钥、P型氧化锌和氧化钛,以及P型聚合物,比如poly-TH),PVK, MEHPPV, TFB, PEDOT和它们的衍生物等和P型小分子材料,比如TPD,NP B和它们的衍生物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吸收层材料为三维自组装纳米材料,选用颗粒尺寸在2-20纳米的无机纳米材料比如硒化铅,硫化铅等4-6族半导体,硫化镉,硫化锌,碲化镉,硒化镉,硒化锌等2-6组半导体以及1-3-5族半导体和一型或者二型的核壳纳米颗粒,但不局限于此,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成尺寸在20-200纳米之间的三维八面体纳米材料,沉积成膜后,其厚度为20-2000纳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其选用电子传输材料,厚度在20 — 200nm之间,为氧化锌和氧化钛,硫化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磊,刘德昂,谢承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晟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