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3418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早期检测定影构件的异常的温度上升的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通过加热机构(23)加热的定影构件(21)、与定影构件(21)抵接后在其间形成夹持部的对向构件、对加热机构(23)的加热进行遮蔽的遮蔽构件(27)、在对加热进行遮蔽的遮蔽位置和从该遮蔽位置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遮蔽构件(27)的驱动机构、对定影构件(21)的温度变为规定温度以上的异常温度进行检测的异常温度检测机构(60),将异常温度位测机构(60)与遮蔽构件(27)的移动位置无关地对应于定影构件(21)由加热机构(23)直接加热的区域来配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记录媒介上进行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对载置在用纸等记录媒介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一般地,定影装置包括有通过加热管等加热机构来加热的定影构件,和与该定影构件抵接后形成夹持部的对向构件。当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成像动作开始,并且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用纸上时,该用纸通过被加热到规定温度的定影构件和对向构件之间的夹持部后,载置在用纸上的调色剂就会被加热熔融后使得图像得到定影。另外,在定影装置中,因为通过夹持部的用纸而使得定影构件的热被夺去,所以是被管理为通过温度传感器等来使得定影构件被维持在适当的温度里的。因此,尤其是在对用纸进行连续通过纸张的时候,在非通过纸张区域中会存在定影构件过度升温的问题。于是,以往为了解决该问题而提案的定影装置是,在定影构件的非通过纸张区域中设置对加热机构来热进行遮蔽的遮蔽构件(参照专利文献1、2、3)。另外,在上述连续通过纸张时的非通过纸张区域中的过度升温以外,当图像形成装置的故障(系统异常)等导致加热机构异常发热时,也有可能引起定影构件的过度升温。为了防止该过度升温,在定影装置中设置有作为安全装置的恒温器(thermostat)等的异常温度检测机构。然后,万一因故障而导致定影构件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上时,就在异常温度检测机构对此进行检测后,来停止定影构件的加热。然而,在设置有对定影构件的加热进行遮蔽的遮蔽构件的构成中,由遮蔽构件遮蔽的部位和其他部位中的定影构件的温度上升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因此,假如在定影构件的难以温度上升的部分中来检测异常温度时,就有可能导致安全装置的动作来不及。【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3089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58833号公报【专利文献3】(口本)特开2008-1397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早期检测定影构件的异常的温度上升的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定影构件,其通过加热机构来加热;对向构件,其与所述定影构件抵接后在与定影构件之间形成夹持部;遮蔽构件,其对所述加热机构的加热进行遮蔽;驱动机构,其在对加热进行遮蔽的遮蔽位置和从该遮蔽位置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遮蔽构件;异常温度检测机构,其对所述定影构件的温度变为规定温度以上的异常温度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异常温度检测机构与所述遮蔽构件的移动位置无关地对应于所述定影构件由所述加热机构直接加热的区域来配设。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异常温度检测机构与遮蔽构件的移动位置无关地对应于定影构件由加热机构直接加热的区域来配设,就能够检测定影构件中容易温度上升的区域的温度变化。由此,就能够早期检测到定影构件的异常的温度上升。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构成图。图2所示是搭载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图3所示是使得遮蔽构件向退避位置移动后的状态图。图4所示是所述定影装置的斜视图。图5所示是遮蔽构件的支持构造的示意图。图6所示是遮蔽构件的驱动机构的示意图。图7所示是遮蔽构件的形状和卤素发热管的发热部和用纸尺寸的关系图。图8所示是使得遮蔽构件向遮蔽位置移动后的状态图。图9所示是遮蔽构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0所示是使得遮蔽构件向遮蔽位置移动后的状态图。图11所示是定影带的轴方向中的异常温度检测机构的配置示意图。图12(a)、(b)所示是定影带的圆周方向上的异常温度检测机构的配置示意图。图13所示是将异常温度检测机构配设在时常直接加热区域和非时常直接加热区域中时的各自的定影带的温度变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在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各图面中,对于具有同一功能或形状的构件或构成零件等的构成要素,只要能够判别,就通过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经过一次说明后省略其再次的说明。首先,参照图1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及动作。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是彩色激光打印机,在该装置本体的中央设置有四个成像部4Y、4M、4C、4K。各成像部4Y、4M、4C、4K除了收容有对应于彩色图像的颜色分解成分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等不同颜色的显影剂以外,其他的构成都是相同的。具体来说就是,各成像部4Y、4M、4C、4K包括有作为像载置体的鼓状的感光体5,和对感光休5的表面进行带电的带电装置6,和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体5的表面上的显影装置7,以及对感光体5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8等。还有,在图1中,仅对黑色的成像部4k包括的感光体5、带电装置6、显影装置7、清洁装置8赋予符号,对于其他的成像部4Y、4M、4C省略了其符号。在各成像部4Y、4M、4C、4K的下方配设有对感光体5的表面进行曝光的曝光装置9。曝光装置9包括有光源、多面镜、f-θ透镜、反射镜等,并根据图像数据来将激光照射到各感光体5的表面。另外,在各成像部4Y、4M、4C、4K的上方还配设有转印装置3。转印装置3包括了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30、作为一次转印机构的四个一次转印辊31、作为二次转印机构的二次转印辊36、二次转印支撑辊32、清洁支撑辊33、张紧辊34、带清洁装置35。中间转印带30是环状的带,通过二次转印支撑辊32、清洁支撑辊33及张紧辊34来被张紧架设。这里,是通过二次转印支撑辊32的回转驱动,来使得中间转印带30在图的箭头所示方向上作环绕移动(回转)的。四个一次转印辊31分别与各感光体5一起将中间转印带30夹入其间后来形成一次转印夹持。另外,在各一次转印辊31中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源,并在各一次转印辊31上施加有规定的直流电压(DC)及/或交流电压(AC)。二次转印辊36和二次转印支撑辊32一起将中间转印带30夹入其间后来形成二次转印夹持。另外,与一次转印辊31同样地,二次转印辊36也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源,并在二次转印辊36上施加有规定的直流电压(DC)及/或交流电压(AC)。带清洁装置35包括有与被配设为与中间转印带30抵接的清洁刷和消洁刮板。从该带清洁装置35伸出的未图示的废调色剂移送管被连接到未图示的废调色剂收容器的进口部里。在打印机本体的上部设置有有罐收容部2,并在罐收容部2中可以装卸地安装了收容有补给用的调色剂的四个调色剂罐2Y、2M、2C、2K。在各调色剂罐2Y、2M、2C、2K和上述各显影装置7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补给路径,并借助于该补给路径来将调色剂从各调色剂罐2Y、2M、2C、2K向各显影装置7进行补给。另一方面,在打印机本体的下部,设置了收容有作为记录媒介的用纸P的供纸盘10,或从供纸盘10来搬出用纸P的供纸辊11等。还有,记录媒介除了普通纸以外,还包括有厚纸、明信片、信封、薄纸、涂敷纸(涂层纸或铜版纸等)、描图纸、OHP片材等。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也可以设置有手动的给纸机构。在打印机本体内还配设有用于将用纸P从供纸盘10通过二次转印夹持后向装置外排出的搬送略径R。在搬送路径R中比二次转印辊36的位置更靠用纸搬送方向的上游侧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定影构件,其通过加热机构来加热;对向构件,其与所述定影构件抵接后在与定影构件之间形成夹持部;遮蔽构件,其对所述加热机构的加热进行遮蔽;驱动机构,其在对加热进行遮蔽的遮蔽位置和从该遮蔽位置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遮蔽构件;异常温度检测机构,其对所述定影构件的温度变为规定温度以上的异常温度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异常温度检测机构与所述遮蔽构件的移动位置无关地对应于所述定影构件由所述加热机构直接加热的区域来配设。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15 JP 2013-0537911.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定影构件,其通过加热机构来加热;对向构件,其与所述定影构件抵接后在与定影构件之间形成夹持部;遮蔽构件,其对所述加热机构的加热进行遮蔽;驱动机构,其在对加热进行遮蔽的遮蔽位置和从该遮蔽位置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遮蔽构件;异常温度检测机构,其对所述定影构件的温度变为规定温度以上的异常温度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异常温度检测机构与所述遮蔽构件的移动位置无关地对应于所述定影构件由所述加热机构直接加热的区域来配设,该定影构件是定影带,所述定影构件由所述加热机构直接加热的区域是在定影带的圆周方向区域中,加热机构与定影带直接相向而对地来加热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一哉关贵之吉永洋荒井裕司民部隆一池渊丰山口嘉纪田卷俊太郎下川俊彦汤浅周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