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32567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其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搅拌轴、釜体、釜盖、密封垫、搅拌桨、加热管道及支脚,所述密封垫置于釜体及釜盖之间,该釜盖、密封垫及釜体通过螺栓相连接;釜盖上设置有进料管道,釜体的底面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减速机分别与驱动电机及搅拌轴相连接,所述搅拌桨与搅拌轴相连接;所述加热管道包括热介质进入管道、环形加热管道及热介质输出管道,所述环形加热管道分别与热介质进入管道及热介质输出管道相通,该环形加热管道置于釜体的腔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把加热管道安置于釜体腔内,使得反应物质加热更快速,且受热更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爸
本专利技术属于反应容器
,尤其涉及一种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一个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普遍的反应釜的加热设备为夹 套,而夹套一般都是设置在釜体的外面,这样加热导致靠近釜体侧壁的反应物质先受热,然 后热传递到釜体中间,使得釜体中间的反应物质加热过慢,整体受热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釜体内加热且受热均匀的反应釜。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应釜,其包括驱动电机(1)、减速机(2)、 搅拌轴(3)、釜体(4)、釜盖(5)、密封垫(6)、搅拌桨(7)、加热管道(8)及支脚(9),该密封 垫(6)置于釜体(4)及釜盖(5)之间,该釜盖(5)、密封垫(6)及釜体(4)通过螺栓相连接; 釜盖(5)上设置有进料管道(501),釜体(4)的底面设置有出料口(403);减速机(2)分别 与驱动电机(1)及搅拌轴(3)相连接,搅拌桨(7)与搅拌轴(3)相连接;加热管道(8)包括 热介质进入管道(801)、环形加热管道(802)及热介质输出管道(803),环形加热管道(802) 分别与热介质进入管道(801)及热介质输出管道(803)相通,该环形加热管道(802)置于 釜体⑷的腔体内。 其中,釜体(4)的底面中间设置有轴承安装孔(401),该轴承安装孔(401)内设置 有与搅拌轴(3)相匹配的轴承(402),搅拌轴(3)的末端穿过轴承(402)。 其中,釜体(4)的侧壁设置有取样检测口(10)。 其中,反应釜还包括刮刷装置(11),所述刮刷装置(11)包括支撑杆(1101)及刮板 (1102),该支撑杆(1101)的两端分别与刮板(1102)及搅拌轴(3)相连接,该刮板(1102) 的侧面顶住釜体(4)的内侧壁。 其中,刮刷装置(11)的支撑杆(1101)为气压杆。 其中,刮板(1102)与釜体(4)内侧壁相接触的一面为半圆柱面。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把加热管道通入釜体腔体内,在反应物质内部加热,致使 反应物质的加热更快速且受热更加均匀,从而可以让反应更加充分、完全;把搅拌轴的末端 固定于釜体底部,可以有效抑制搅拌轴在搅拌过程中晃动;设置的取样检测口,是为了随时 检测反应物质是否完全反应;又设置了刮刷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反应残渣在釜体内壁沉积; 其中刮刷装置的支撑杆为气压杆,可以有效保持刮板与釜体内壁的贴合度及挤压力;另外, 把刮板与釜体内壁相接触的一面设为半圆柱面,既可以有效清理釜体内壁沉积残渣,有能 够降低釜体内壁刮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反应釜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带取样检测口的反应釜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带刮刷装置的反应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 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本专利技术反应荃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反应荃包括驱动电机1、减速机2、搅拌轴3、荃 体4、釜盖5、密封垫6、搅拌桨7、加热管道8及支脚9,该密封垫6置于釜体4及釜盖5之 间,该釜盖5、密封垫6及釜体4通过螺栓相连接;釜盖5上设置有进料管道501,釜体4的 底面设置有出料口 403 ;减速机2分别与驱动电机1及搅拌轴3相连接,搅拌桨7与搅拌轴 3相连接;加热管道8包括热介质进入管道801、环形加热管道802及热介质输出管道803, 环形加热管道802分别与热介质进入管道801及热介质输出管道803相通,该环形加热管 道802置于釜体4的腔体内。本专利技术把加热管道通入釜体腔体内,在反应物质内部加热,致 使反应物质的加热更快速且受热更加均匀,从而可以让反应更加充分、完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釜体4的底面中间设置有轴承安装孔401,该轴承安装孔 401内设置有与搅拌轴3相匹配的轴承402,搅拌轴3的末端穿过轴承402。本专利技术把搅拌 轴的末端固定于釜体底部,可以有效抑制搅拌轴在搅拌过程中晃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釜体4的侧壁设置有取样检测口 10,可以让操作工随时 检测反应物质是否完全反应,有效把握反应釜工作时间。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反应釜还包括刮刷装置11,所述刮刷装置11包括支撑杆 1101及刮板1102,该支撑杆1101的两端分别与刮板1102及搅拌轴3相连接,该刮板1102 的侧面顶住釜体4的内侧壁。本专利技术设置的刮刷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反应残渣在釜体内壁 沉积。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刮刷装置11的支撑杆1101为气压杆,可以有效保持刮 板与釜体内壁的贴合度及挤压力。 本实施例中,刮板(1102)与釜体(4)内侧壁相接触的一面为半圆柱面,既可以有 效清理釜体内壁沉积残渣,有能够降低釜体内壁刮损。 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包括驱动电机(1)、减速机(2)、搅拌轴(3)、釜体(4)、釜盖(5)、密封垫(6)、搅拌桨(7)、加热管道(8)及支脚(9),所述密封垫(6)置于釜体(4)及釜盖(5)之间,该釜盖(5)、密封垫(6)及釜体(4)通过螺栓相连接;釜盖(5)上设置有进料管道(501),釜体(4)的底面设置有出料口(403);所述减速机(2)分别与驱动电机(1)及搅拌轴(3)相连接,所述搅拌桨(7)与搅拌轴(3)相连接;所述加热管道(8)包括热介质进入管道(801)、环形加热管道(802)及热介质输出管道(803),所述环形加热管道(802)分别与热介质进入管道(801)及热介质输出管道(803)相通,该环形加热管道(802)置于釜体(4)的腔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包括驱动电机(1)、减速机(2)、搅拌轴(3)、釜 体(4)、釜盖(5)、密封垫(6)、搅拌桨(7)、加热管道(8)及支脚(9),所述密封垫(6)置于釜 体(4)及釜盖(5)之间,该釜盖(5)、密封垫(6)及釜体(4)通过螺栓相连接;釜盖(5)上设 置有进料管道(501),釜体(4)的底面设置有出料口(403);所述减速机(2)分别与驱动电 机(1)及搅拌轴(3)相连接,所述搅拌桨(7)与搅拌轴(3)相连接;所述加热管道(8)包括 热介质进入管道(801)、环形加热管道(802)及热介质输出管道(803),所述环形加热管道 (802)分别与热介质进入管道(801)及热介质输出管道(803)相通,该环形加热管道(802) 置于釜体(4)的腔体内。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源仁章小平赵吉尔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红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