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灵敏度的突跳式温控器,包括:外壳、铆钉、动簧片、定接板、动触头、定触头、陶瓷杆、导向座、双金属感温片和封盖;动簧片通过铆钉固定于外壳内腔;动触头固定于动簧片的活动端;定触头固定于外壳的内腔且正对于动触头布置;导向座安装于外壳顶部;双金属感温片具有一个中心部,中心部外围具有不少于三个固定脚,双金属感温片通过固定脚固定于导向座与封盖之间;陶瓷杆穿过导向座的导向孔抵在动簧片与双金属感温片之间;封盖将导向座与外壳封装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形状双金属片的突跳式温控器感温动作慢,热反应时间长的缺点,有效地提高了温控器感温动作的反应速度及灵敏性,使之控温更精准和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温控器
,具体涉及一种高灵敏度的突跳式温控器。 一种高灵敏度的突跳式温控器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双金属片突跳式温控器由一个密封的封盖封装,主要的动作部件是 一个圆盘形的双金属感温片,双金属感温片受热后会反向突跳,通过温控器内部的陶瓷杆 推动动簧片,从而实现动触头与定触头的通断。陶瓷杆是套穿在导向座的导向孔内作轴向 移动的,通常导向座除导向孔外,其余部分是实心的。 由于温控器是通过感温部件控制,感温部件吸收热量需要一定的传热时间,因而 这种传统的双金属片突跳式温控器存在感温动作速度慢、灵敏度差等缺点,不能在超温的 第一时间内及时切断电路,而是需要等待较长的吸热时间,让感温动作部件的热量达到设 定的临界温度后,温控器才能突跳动作。由此导致设备发热部件周围的环境温度高于温控 器所要控制的温度,特别是一些大功率的加热设备,温控器的感温速度明显滞后于被控件, 从而加速了设备零部件的老化,直接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火灾事故 的发生,降低了温控器的工作可靠性。 不难看出,现有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灵敏度的突跳式温控器,提高温控 器的灵敏度和安全性,克服传统的圆形、碟形、方形等形状双金属片的突跳式温控器感温动 作慢、热反应时间长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种高灵敏度的突跳式温控器,包括:外壳、铆钉、动簧片、定接板、动触头、定触 头、陶瓷杆、导向座、双金属感温片和封盖;动簧片具有一个固定端和一个活动端,动簧片的 固定端通过铆钉固定于外壳的内腔;动触头固定于动簧片的活动端;定触头通过定接板和 铆钉固定于外壳的内腔,且定触头正对于动触头布置;导向座中心设有导向孔,导向座安装 于外壳顶部;双金属感温片位于导向座之上,双金属感温片具有一个中心部,中心部的外围 具有不少于三个固定脚,双金属感温片通过固定脚固定于导向座与封盖之间;陶瓷杆穿过 导向座的导向孔抵在动簧片与双金属感温片之间;封盖盖设于导向座顶部,封盖与导向座 之间形成双金属感温片的活动空间,且封盖将导向座与外壳封装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双金属感温片的中心部呈圆形,圆形的直径为7?9mm。 进一步的,所述双金属感温片的中心部呈矩形,矩形的长边为7?10mm,矩形的短 边为5?8mm。 进一步的,所述双金属感温片的固定脚的宽度为1. 5?3mm。 进一步的,所述双金属感温片的材料厚度为〇. 11?〇. 15mm。 进一步的,所述双金属感温片的外表面涂有黑色的耐高温油漆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耐高温油漆涂层厚度为15?25 μ m。 进一步的,所述封盖中央设有一个圆形的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12_,封盖材料的 厚度为〇· 2?0· 3謹。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座设有镂空孔,镂空孔围绕导向孔在圆周方向上均布。 进一步,本技术高灵敏度的突跳式温控器还包括活动支架,活动支架上设有 固定孔,活动支架套设于外壳外部。 本技术一种高灵敏度的突跳式温控器,根据热力学分析和仿真设计,按最优 模拟结果设计出新的双金属感温片结构:采用了中心部外围加设固定脚的结构,热反应时 间可以比传统结构温控器减少8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温控器的灵敏度和安全性,同时使 小家电,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因减少加热时间而更节约能耗;其次通过涂于双金属片 表面的黑色耐高温油漆涂层,提高了双金属感温片的热辐射热量吸收效率,使其快速达到 突跳动作的热平衡温度;同时封盖采用通孔设计,减小外部热量传递至双金属片时的阻隔 作用;导向座采用镂空设计,加快了空气的对流,提高了热传导效率。最终使整个温控器结 构设计达到了快速感温高灵敏的效果,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圆形、碟形、方形等形状双金属 片的突跳式温控器感温动作慢、热反应时间长的缺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灵敏度的突跳式温控器的整体结构示意 图。 图2为中心部呈圆形的双金属感温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中心部呈矩形的双金属感温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封盖 2、双金属感温片 3、导向座 4、陶瓷杆 5、铆钉 6、定触头 7、动触头 8、动簧片 9、外壳 10、端子 11、固定脚 12、镂空孔 13、中心部 14、定接板 15、活动支架 16、安装耳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 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 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 一种高灵敏度的突跳式温控器,包括:外壳9、铆钉5、动簧 片8、动触头7、定接板14、定触头6、陶瓷杆4、导向座3、双金属感温片2和封盖1 ;动簧片 8具有一个固定端和一个活动端,动簧片8的固定端通过铆钉5固定于外壳9的内腔;动触 头7固定于动簧片8的活动端;定触头6通过定接板14和铆钉5固定于外壳9的内腔,且 定触头6正对于动触头7布置;导向座3中心设有导向孔,导向座3安装于外壳9顶部;双 金属感温片2位于导向座3之上,双金属感温片2具有一个中心部13,中心部13的外围具 有不少于三个固定脚11,双金属感温片2通过固定脚11固定于封盖1与导向座3之间;陶 瓷杆4穿过导向座3的导向孔抵在动簧片8与双金属感温片2之间;封盖1盖设于导向座 3顶部,封盖1与导向座3之间形成双金属感温片2的活动空间,且封盖1将导向座3与外 壳9封装在一起。 双金属感温片2是温控器中主要的动作部件,当双金属感温片2吸收周围的热量 升温超过临界温度,双金属感温片2会发生突跳变形,从而推动陶瓷杆4压动动簧片8使定 触头6和动触头7分离,达到高温断开电路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双金属感温片2是圆形 的,其面积较大,达到临界温度所需要从外界吸收的热量较多,因而需要较长的吸热时间。 且现有技术中的双金属感温片2与导向座3之间通过整个圆周外围接触,该接触为面接触。 由于接触面积较大,在双金属感温片2吸收周围热量的过程中,会有相当多的热量经由双 金属感温片2与导向座3的接触面传递到导向座3上,造成双金属感温片2吸收热量的损 失。上述两个缺陷导致双金属感温片2的温度上升速度变慢,需要等待较长的吸热时间才 能达到突跳变形的临界温度。由此造成双金属感温片2动作相对于周围温度严重滞后。 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灵敏度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铆钉、动簧片、定接板、动触头、定触头、陶瓷杆、导向座、双金属感温片和封盖;动簧片具有一个固定端和一个活动端,动簧片的固定端通过铆钉固定于外壳的内腔;动触头固定于动簧片的活动端;定触头通过定接板和铆钉固定于外壳的内腔,且定触头正对于动触头布置;导向座中心设有导向孔,导向座安装于外壳顶部;双金属感温片位于导向座之上,双金属感温片具有一个中心部,中心部的外围具有不少于三个固定脚,双金属感温片通过固定脚固定于导向座与封盖之间;陶瓷杆穿过导向座的导向孔抵在动簧片与双金属感温片之间;封盖盖设于导向座顶部,封盖与导向座之间形成双金属感温片的活动空间,且封盖将导向座与外壳封装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高灵敏度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铆钉、动簧片、定接板、动 触头、定触头、陶瓷杆、导向座、双金属感温片和封盖;动簧片具有一个固定端和一个活动 端,动簧片的固定端通过铆钉固定于外壳的内腔;动触头固定于动簧片的活动端;定触头 通过定接板和铆钉固定于外壳的内腔,且定触头正对于动触头布置;导向座中心设有导向 孔,导向座安装于外壳顶部;双金属感温片位于导向座之上,双金属感温片具有一个中心 部,中心部的外围具有不少于三个固定脚,双金属感温片通过固定脚固定于导向座与封盖 之间;陶瓷杆穿过导向座的导向孔抵在动簧片与双金属感温片之间;封盖盖设于导向座顶 部,封盖与导向座之间形成双金属感温片的活动空间,且封盖将导向座与外壳封装在一起。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灵敏度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感温片 的中心部呈圆形,圆形的直径为7?9m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灵敏度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感温片 的中心部呈矩形,矩形的长边为7?10mm,矩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明乐,杨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天朋温控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