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噪声的真正旁路切换系统、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30929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信号处理领域的系统、方法及装置。一旁路切换系统,包括:一适用于传送信号的切换单元;一信号效果单元;一通过第一信号路径与所述切换单元耦合的输出互连单元;一通过第二信号路径与所述切换单元耦合的输入互连单元;一与所述切换单元耦合的切换状态检测单元;一通过第三信号路径和第四信号路径与所述切换单元、所述切换状态检测单元和所述信号效果单元耦合的信号调节单元,其中所述旁路切换系统设置被配置成通过执行部分受控于所述切换状态检测单元的一组有序的事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转换。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音乐制作时用在具有特定应用的音频信号处理领域。适用于在效果装置和信号旁路间的切换过程中以减轻或减弱无用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噪声的真正旁路切换系统、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信号切换系统、方法及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减少无用信号的信号切换系统、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信号处理领域,当其用于音乐制作时用在具有特定应用的音频信号处理专业领域。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包括供信号处理领域的从业者使用的信号处理系统的组件设备。 在信号处理的许多应用中,信号可分为两类:有用信号和无用信号。在这些应用中,目的通常是区分开这两类信号以达到分离和回收有用信号的最终目标。在一些信号处理应用中,多个信号处理设备可配置到信号处理系统的信号路径。在信号的产生过程中启用或禁用这些信号处理设备的活动通常会引入被称为切换瞬态的无用信号。切换瞬态是无用信号的子类别,可由信号处理活动本身产生。通常需要避免引入这些切换瞬态。 此类问题在音乐制作的音频信号的创建过程中尤为严重。音乐家、艺术家、制造商、技术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经常利用信号处理设备来改变创建时的音频信号。所述信号处理设备包括放大器、合成器、数字效果发生器、动态效果器、滤镜效果器、调制效果器、失真效果器、俯仰/频率效果器、基于时间的影响、反馈/维持效果器等。音频信号的创建者通常级联有限数量的信号处理设备一起进行串联和/或并联组合,然后单独或组合激活这些设备以创建所需的声音。 在创建此类所需的声音时,这些信号处理设备可在任意时间进行结合和分离的随机组合。结合和分离这些信号处理设备的活动可能会导致被称为切换瞬态的噪声,表现为:爆裂声、静态破裂、尖叫声、点击声、重击声等。这些切换瞬态是不需要的,会破坏所期望的效果,且它们一旦被引入到音频信号中将会非常难以去除。 现在需要的是一“沉默”的真正旁路系统、装置及方法,调整和配置成最小化,减小和/或抑制从第一信号路径切换到第二信号路径所产生的切换瞬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芳路切换系统,包括: 一适用于传送信号的切换单元; 一信号效果单元; 一通过第一信号路径与所述切换单元耦合的输出互连单元; 一通过第二信号路径与所述切换单元耦合的输入互连单元; 一与所述切换单元耦合的切换状态检测单元;以及 一通过第三信号路径和第四信号路径与所述切换单元、所述切换状态检测单元和所述信号效果单元耦合的信号调节单元, 其中,所述旁路切换系统设置被配置成通过执行部分受控于所述切换状态检测单元的一组有序的事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转换。 优选地,所述旁路切换系统还设置有从所述第二状态至第三状态的转换。 优选地,还包括一与所述信号效果单元和所述切换状态检测单元相耦合的低阻抗反馈单元,其中,所述低阻抗反馈单元设置成控制所述切换状态检测单元与所述信号效果单元的输出阻抗测量值成比例。 优选地,所述一组有序事件包括以下步骤: 断开所述第一信号路径与第二信号路径的连接; 暂停第一指定延时; 禁用所述信号调节单元; 暂停第二指定延时; 连接所述第三信号路径至第一信号路径; 暂停第三指定延时,并 连接所述第四信号路径至所述第二信号路径。 优选地,所述一组有序事件包括以下步骤: 断开所述第四信号路径与第二信号路径的连接; 暂停第一指定延时; 断开所述第三信号路径与第一信号路径的连接; 暂停第二指定延时; 启用信号调节单元; 暂停第三指定延时,并 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路径至所述第二信号路径。 优选地,所述信号调节单元包括一设置与所述信号初始幅值成比例衰减信号的自动衰减设备。 优选地,所述信号调节单元包括设置成在所述切换状态控制单元控制下抑制信号的监督增益控制。 优选地,所述信号切换单元包括一不对称双刀双掷开关。 优选地,所述切换状态检测单元可包括一设置成测量所述切换单元当前状态并将所述状态测量值传送至所述信号调节单元的RC网络。 优选地,所述自动衰减设备包括含有二极管的固态电路。 优选地,所述监督增益控制包括含有FET的固态电路。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包括旁路切换系统的信号处理设备实施例的高级概述图; [0041 ]图2不出了芳路切换系统的详细图; 图3示出了旁路切换系统的一备选方案; 图4示出了包括低阻抗检测单元的旁路切换系统的一备选方案; 图5不出了一不对称双刀双掷开关; 图6示出了状态转换时序图,描述了不对称双刀双掷开关的一切换序列实施例; 图7示出了改变模式的方法实施例; 图8示出了启动激活信号效果模式的步骤实施例; 图9示出了影响信号旁路模式的步骤实施例; 图10示出了从旁路模式到激活信号效果模式的状态转换,包括了一系列活动; 图11示出了从激活信号效果模式到旁路信号效果模式到的状态转换,包括了一系列活动; 图12示出了由监督增益控制所产生的一个结果示范; 图13示出了由自动增益控制所产生的一个结果示范; 图14示出了能执行指令来施行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包括旁路切换系统110的信号处理系统100的一具体实施例的高级概述图。如图1中的实施例所示,信号处理设备102的一些实施例可以包括一旁路切换系统110, 一输入互连单兀104, —输出互连单兀106, —信号效果单兀108。信号处理设备102的组件可含有一物理实现,一虚拟实现或物理实现和虚拟实现的结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虚拟实现可通过软件实施,其中,软件应用程序可嵌入在设备100的某一组件上或在其它备用设备上运行。在其它备选实施例中,软件应用程序可通过操作系统和/或其它任何已知的和/或能够或适用于软件执行的便捷处理器进行远程托管。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处理设备100的组件可设置于信号处理设备100内。在信号处理设备100的一些备选实施例中,某些组件可处于远程和/或可以不存在。 信号处理设备102可与信号源120相稱合。在备选实施例中,信号处理设备102可耦合多个信号源120。所述信号源120可以是为信号处理设备102传输信号的设备,和/或其它任何已知的和/或能够或适用于传输信号的适用的设备。在备选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源1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源发站。所述信号源发站可以是信号源120创建传输信号的设备。在备选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源发站可以是信号发生器、信号转导和/或其它任何已知的和/或能够或适用于量化物理特征的适用的设备和/或通过信号源以信号形式传输的编码信息。在音频信号处理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源发站可以是任何类别或类型的乐器,和/或其它任何已知的和/或能够或适用于产生和/或通过信号源将声音转换为信号形式传输的适用的设备。在备选音频信号处理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源发站可以是一类弦乐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源发站可以是吉他。 信号处理设备102可与信号接收器122耦合。信号接收器可以是接收来自于信号处理设备102的信号的装置,和/或其它任何已知的和/或能够、适用于或配置为传送信号的合适的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接收器122可以是其它的信号处理设备102。在备选实施例中,信号接收器122可以是一信号再编码设备和/或其它任何已知的和/或能够接受、捕捉、记录、和/或存档信号的适用的设备。在一些音频信号处理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接收器122可包括音频记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无噪声的真正旁路切换系统、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旁路切换系统包括:一适用于传送信号的切换单元;一信号效果单元;一通过第一信号路径与所述切换单元耦合的输出互连单元;一通过第二信号路径与所述切换单元耦合的输入互连单元;一与所述切换单元耦合的切换状态检测单元;以及一通过第三信号路径和第四信号路径与所述切换单元、所述切换状态检测单元和所述信号效果单元耦合的信号调节单元,其中,所述旁路切换系统设置被配置成通过执行部分受控于所述切换状态检测单元的一组有序的事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转换。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14 US 13/830,2281.一芳路切换系统包括: 一适用于传送信号的切换单元; 一信号效果单元; 一通过第一信号路径与所述切换单元耦合的输出互连单元; 一通过第二信号路径与所述切换单元耦合的输入互连单元; 一与所述切换单元耦合的切换状态检测单元;以及 一通过第三信号路径和第四信号路径与所述切换单元、所述切换状态检测单元和所述信号效果单元耦合的信号调节单元, 其中,所述旁路切换系统设置被配置成通过执行部分受控于所述切换状态检测单元的一组有序的事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转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切换系统还设置有从所述第二状态至第三状态的转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与所述信号效果单元和所述切换状态检测单元相稱合的低阻抗反馈单元, 其中,所述低阻抗反馈单元设置成控制所述切换状态检测单元与所述信号效果单元的输出阻抗测量值成比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有序事件包括以下步骤: 断开所述第一信号路径与第二信号路径的连接; 暂停第一指定延时; 禁用所述信号调节单元; 暂停第二指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伯特·赛德鲁
申请(专利权)人:邓禄普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