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力施工柱体旋切装置,箱体下端面开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轴承,轴承的动轴上端连接有斜齿轮A,轴承的动轴下端连接有转盘,转盘下端面连接有铣刀或钻头,轴承延伸进箱体内部的外壳面上连接有横向联动轴,斜齿轮A啮合有斜齿轮B,斜齿轮B连接有联动轴,联动轴连接到电机的输出轴上;箱体上端面连接有第一弹簧导向筒和第二弹簧导向筒、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位于第二弹簧导向筒内;第一弹簧位于第一弹簧导向筒内,第一弹簧远离箱体上端面内面的一端压在斜齿轮A远离转盘一侧的端面上,第二弹簧远离箱体上端面内面的一端压在电机的外壳体上,电机的外壳体位于第二弹簧与横向联动轴之间。能实现自动进位。(*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施工柱体旋切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中的电力施工柱体旋切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力施工中,特别是在野外环境中,往往需要根据地形条件而改变钢架结构,因此需要使得钢柱或木棍端面发生变化,常见的是在钢柱或木棍端面开孔,或使得钢柱和木棍端面形成斜面,因此施工时,需要一种简易的旋切机或钢柱端面钻孔机,而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需要将材料带回加工房,再制造出需要的部件,现在没有一种专门针对上述情况的操作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施工柱体旋切装置,该装置能对钢柱或木棍端面进行开孔或进行旋切操作。 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电力施工柱体旋切装置,包括箱体,箱体下端面设置有夹板A和夹板B,夹板A和夹板B之间的箱体下端面开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轴承,轴承的动轴上端连接有斜齿轮A,轴承的动轴下端连接有转盘,转盘位于箱体下端面下方,斜齿轮A位于箱体内,转盘下端面连接有铣刀或钻头,轴承延伸进箱体内部的外壳面上连接有横向联动轴,斜齿轮A啮合有斜齿轮B,斜齿轮B连接有联动轴,联动轴连接到电机的输出轴上;箱体上端面内面连接有第一弹簧导向筒和第二弹簧导向筒、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位于第二弹簧导向筒内;第一弹簧位于第一弹簧导向筒内,第一弹簧远离箱体上端面内面的一端压在斜齿轮A远离转盘一侧的端面上,第二弹簧远离箱体上端面内面的一端压在电机的外壳体上,横向联动轴压在电机的外壳体上,电机的外壳体位于第二弹簧与横向联动轴之间。 本技术的设计原理为:夹板A和夹板B用于夹持被削柱体,被削柱体位于夹板A和夹板B之间,转盘的端面与被削柱体的端面平行,将被削柱体从夹板A和夹板B之间的间隙处插入,使得被削柱体端面与铣刀或钻头压接,然后继续挤压铣刀或钻头,带动转盘、轴承、斜齿轮A上移,使得第一弹簧被压缩,同时轴承上移,带动横向联动轴上移,横向联动轴挤压电机的外壳体,使得电机上移,使得第二弹簧同时被压缩,驱动电机后,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斜齿轮B转动,斜齿轮B与斜齿轮A啮合,斜齿轮A转动,带动轴承的动轴转动,转盘随之转动,最终导致钻头或洗涤转动,对被削柱体端面进行钻孔或铣切操作,随之钻孔的深度和铣切的深度变化,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作用力下,斜齿轮A、轴承、铣刀或钻孔、转盘、电机、斜齿轮B、横向联动轴、联动轴均向下移,上述过程即可实现自动进位斜切或钻孔的目的。操作人员只需将物料插入和启动电机即可。不需要其他操作。操作简单。结构体积小,适合野外作业。第一弹簧导向筒和第二弹簧导向筒可以起到导向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目的,防止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斜偏,同时防止弹簧过度压缩。 优选的,横向联动轴与电机的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垫块,第二弹簧位于垫块正上方。 优选的,第二弹簧和第二弹簧均为螺旋弹簧或空气弹簧或压缩弹簧。 优选的,夹板A面向夹板B的一面设置有弧形夹板A,夹板B面向夹板A的一面设置有弧形夹板B,弧形夹板A面向弧形夹板B的一面为凹弧面,弧形夹板B面向弧形夹板A的一面为凹弧面。便于夹持物料。 优选的,优选的,第二弹簧远离第一弹簧一侧的箱体侧面为敞口或箱体侧面设置有条形孔,电机贯穿条形孔或敞口,便于电机的移位。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能实现自动进位。 【附图说明】 图1为被削柱体被初始装入本结构后的示意图。 图2为电机启动达到统切后自动给进位移示意图。 图3为轴承位置处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箱体;2、夹板A;3、夹板B ;4、弧形夹板A;5、弧形夹板B ;6、被削柱体;7、铣刀;8、转盘;9、轴承;10、斜齿轮A ;11、斜齿轮B ;12、第一弹簧导向筒;13、第一弹簧;14、第二弹簧导向筒;15、第二弹簧;16、联动轴;17、横向联动轴;18、垫块;19、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 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电力施工柱体旋切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下端面设置有夹板A2和夹板B3,夹板A2和夹板B3之间的箱体下端面开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轴承9,轴承9的动轴上端连接有斜齿轮A10,轴承9的动轴下端连接有转盘8,转盘8位于箱体下端面下方,斜齿轮AlO位于箱体内,转盘8下端面连接有铣刀7或钻头,轴承9延伸进箱体内部的外壳面上连接有横向联动轴17,斜齿轮AlO啮合有斜齿轮B11,斜齿轮Bll连接有联动轴16,联动轴16连接到电机19的输出轴上;箱体上端面内面连接有第一弹簧导向筒12和第二弹簧导向筒14、第一弹簧13和第二弹簧15,第二弹簧15位于第二弹簧导向筒14内;第一弹簧13位于第一弹簧导向筒12内,第一弹簧13远离箱体上端面内面的一端压在斜齿轮AlO远离转盘8—侧的端面上,第二弹簧15远离箱体上端面内面的一端压在电机的外壳体上,横向联动轴17压在电机的外壳体上,电机的外壳体位于第二弹簧15与横向联动轴17之间。 本技术的设计原理为:夹板A2和夹板B3用于夹持被削柱体6,被削柱体位于夹板A2和夹板B3之间,转盘8的端面与被削柱体的端面平行,将被削柱体从夹板A2和夹板B3之间的间隙处插入,使得被削柱体端面与铣刀7或钻头压接,然后继续挤压铣刀7或钻头,带动转盘8、轴承9、斜齿轮AlO上移,使得第一弹簧被压缩,同时轴承9上移,带动横向联动轴17上移,横向联动轴17挤压电机的外壳体,使得电机上移,使得第二弹簧同时被压缩,驱动电机后,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斜齿轮B转动,斜齿轮B与斜齿轮A啮合,斜齿轮A转动,带动轴承的动轴转动,转盘随之转动,最终导致钻头或洗涤转动,对被削柱体端面进行钻孔或铣切操作,随之钻孔的深度和铣切的深度变化,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作用力下,斜齿轮A10、轴承9、铣刀或钻孔、转盘、电机、斜齿轮B、横向联动轴17、联动轴16均向下移,上述过程即可实现自动进位斜切或钻孔的目的。操作人员只需将物料插入和启动电机即可。不需要其他操作。操作简单。结构体积小,适合野外作业。 适宜Φ27?Φ76_的柱体。本产品体积小、重量轻,易操作,自动进给特别适于施工现场工作。 优选的,横向联动轴17与电机的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垫块18,第二弹簧15位于垫块18正上方。 优选的,第二弹簧15和第二弹簧均为螺旋弹簧或空气弹簧或压缩弹簧。 优选的,夹板Α2面向夹板Β3的一面设置有弧形夹板Α4,夹板Β3面向夹板Α2的一面设置有弧形夹板Β5,弧形夹板Α4面向弧形夹板Β5的一面为凹弧面,弧形夹板Β5面向弧形夹板Α4的一面为凹弧面。便于夹持物料。 优选的,优选的,第二弹簧15远离第一弹簧一侧的箱体侧面为敞口或箱体侧面设置有条形孔,电机贯穿条形孔或敞口,便于电机的移位。 本产品采用外夹紧装置,对各规格的柱体外径配有精确的弧面定位块。这些定位块定位准确,拆装方便。夹持可靠,适于各种尺寸。进给采用自动方式,不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而且使加工过程更加平稳。铣刀采用优质硬质合金,动力采用原装德国麦太保电机,品质优越。 本产品特点:安全可靠,工作效率高,可大幅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并提高坡口质量。 如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力施工柱体旋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箱体下端面设置有夹板A(2)和夹板B(3),夹板A(2)和夹板B(3)之间的箱体下端面开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轴承(9),轴承(9)的动轴上端连接有斜齿轮A(10),轴承(9)的动轴下端连接有转盘(8),转盘(8)位于箱体下端面下方,斜齿轮A(10)位于箱体内,转盘(8)下端面连接有铣刀(7)或钻头,轴承(9)延伸进箱体内部的外壳面上连接有横向联动轴(17),斜齿轮A(10)啮合有斜齿轮B(11),斜齿轮B(11)连接有联动轴(16),联动轴(16)连接到电机(19)的输出轴上;箱体上端面内面连接有第一弹簧导向筒(12)和第二弹簧导向筒(14)、第一弹簧(13)和第二弹簧(15),第二弹簧(15)位于第二弹簧导向筒(14)内;第一弹簧(13)位于第一弹簧导向筒(12)内,第一弹簧(13)远离箱体上端面内面的一端压在斜齿轮A(10)远离转盘(8)一侧的端面上,第二弹簧(15)远离箱体上端面内面的一端压在电机的外壳体上,横向联动轴(17)压在电机的外壳体上,电机的外壳体位于第二弹簧(15)与横向联动轴(17)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力施工柱体旋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箱体下端面设置有夹板A(2)和夹板B (3),夹板A (2)和夹板B (3)之间的箱体下端面开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轴承(9),轴承(9)的动轴上端连接有斜齿轮A (10),轴承(9)的动轴下端连接有转盘(8),转盘(8)位于箱体下端面下方,斜齿轮A (10)位于箱体内,转盘(8)下端面连接有铣刀(7)或钻头,轴承(9)延伸进箱体内部的外壳面上连接有横向联动轴(17),斜齿轮A (10)啮合有斜齿轮B(11 ),斜齿轮B(Il)连接有联动轴(16),联动轴(16)连接到电机(19)的输出轴上;箱体上端面内面连接有第一弹簧导向筒(12)和第二弹簧导向筒(14)、第一弹簧(13)和第二弹簧(15),第二弹簧(15)位于第二弹簧导向筒(14)内;第一弹簧(13)位于第一弹簧导向筒(12)内,第一弹簧(13)远离箱体上端面内面的一端压在斜齿轮A (10)远离转盘(8)—侧的端面上,第二弹簧(15)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乐山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