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多向转动的拉杆定位机构,包括左拉杆、右拉杆、以及连接所述左拉杆和右拉杆的两个连接轴,其中一个连接轴连接所述左拉杆和右拉杆的前端,另一个连接轴连接所述左拉杆和右拉杆的尾端,还包括关节轴承和自润滑轴承套,所述关节轴承安装在所述连接轴的至少一端,所述自润滑轴承套套设在所述关节轴承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其上的连接轴在轴承壳的球面安装槽内进行一定角度范围内作倾斜运动(即调心运动),在轴承体与轴承壳孔受外力不同心时,具有多个角度的转动空间,从而将应力进行分解和缓冲,使拉杆定位结构实现灵活的转动目的,提高了破碎锤的破碎效率,延长了轴承、连接轴及轴承套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多向转动的拉杆定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频破碎锤拉杆定位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可多向转动的拉杆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高频破碎锤的转动方向主要是靠拉杆定位机构来实现,拉杆定位机构包括左拉杆和右拉杆,左、右拉杆之间设置有一对连接轴,通过连接轴套设在轴承内,连接轴将左、右拉杆连接在一起。在高频破碎锤工作时,由于破碎时震动箱(激振器)不仅水平方向上发生偏移,而且会产生竖直方向或其它方向上的偏移,这样就会影响拉杆定位机构的精度。由于轴承只能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偏移,而在竖直方向或其它方向无法实现偏移,不仅会削减破碎方向上的振动能量,降低破碎效力、破碎硬质物体的场合无法获得较高的效率,而且会对轴承及周边的其他部件产生损坏。长此以往,由于破碎时破碎力的改变,轴承很容易发生损坏,需要定期的更换轴承、连接轴以及轴承套,大大降低了其使用寿命,并且影响了破碎锤的破碎效率以及拉杆的定位破碎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多向转动、分解所产生的应力、并提高破碎定位精度的拉杆定位机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可多向转动的拉杆定位机构,包括左拉杆、右拉杆、以及连接所述左拉杆和右拉杆的两个连接轴,其中一个连接轴连接所述左拉杆和右拉杆的前端,另一个连接轴连接所述左拉杆和右拉杆的尾端,还包括关节轴承和自润滑轴承套,所述关节轴承安装在所述连接轴的至少一端,所述自润滑轴承套套设在所述关节轴承的外部。优选地,所述拉杆定位机构包括上拉杆定位机构和下拉杆定位机构,所述上拉杆定位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一左拉杆以及第一右拉杆;所述下拉杆定位机构包括第三连接轴、第四连接轴、第二左拉杆以及第二右拉杆;在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以及第四连接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关节轴承,在所述关节轴承的外部均套设所述自润滑轴承套。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轴垂直穿过震动刀排的顶部,所述第一左拉杆、第一右拉杆的一端以限制其轴向移动的方式可相对转动地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两端固连在破碎锤安装壳体彼此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左拉杆、第一右拉杆的另一端对称安装在该第二连接轴上。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轴垂直穿过震动刀排的下部,所述第二左拉杆、第二右拉杆的一端以限制其轴向移动的方式可相对转动地铰接在所述第三连接轴的两侧;所述第四连接轴的两端固连在安装壳体彼此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左拉杆、第二右拉杆的另一端对称安装在该第四连接轴上。优选地,所述关节轴承包括轴承壳和轴承体,在所述轴承壳的内圈开设有一环形的球面安装槽;所述轴承体的外圈为与所述球面安装槽外形相匹配的球形滑动表面,所述轴承体的内圈为安装表面;所述滑动表面的中部嵌入至该球面安装槽内,并与该环形球面槽滑动配合,轴承体的两端部外露于所述轴承壳。优选地,在所述轴承壳外圈开设有至少一圈第一环形油槽,在所述第一环形油槽内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轴承壳的第一油孔。优选地,在所述轴承体的安装表面开设有至少一圈第二环形油槽,在所述第二环形油槽内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轴承体的第二油孔。优选地,在所述轴承壳的至少一端面开设有环形密封安装槽,在所述环形密封安装槽内安装有密封圈。优选地,所述自润滑轴承盖,包括端盖和凸缘,所述凸缘设置在所述端盖上,所述端盖周向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在所述凸缘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条形槽,所述条形槽沿凸缘的轴向方向开设,在所述条形槽内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内壁的进油孔。优选地,所述条形槽为四个,相邻条形槽之间沿凸缘内壁间隔90°周向对称设置。本技术在上下拉杆定位结构上安装关节轴承,可使其上的连接轴在轴承壳的球面安装槽内进行一定角度范围内作倾斜运动(即调心运动),在轴承体与轴承壳孔受外力不同心时,具有多个角度的转动空间,从而将应力进行分解和缓冲,使拉杆定位结构实现灵活的转动目的,进而让破碎锤迅速调整重心并正常工作。在调整重心时能使破碎力在破碎时仍然集中为一点,提高了破碎锤的破碎效率,延长了轴承、连接轴及轴承套的使用寿命O【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上拉杆定位机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中下拉杆定位机构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中上拉杆定位机构和下拉杆定位机构的组装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拉杆定位机构和下拉杆定位机构安装在高频破碎锤上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关节轴承的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中关节轴承的侧视图;图7为图6中的H-H剖视图;图8为图6中的G-G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中关节轴承的立体图;图10为图9中的Gl-Gl剖视图;图11为本技术中自润滑轴承盖的仰视图;图12为本技术中自润滑轴承盖的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技术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可多向转动的拉杆定位机构1,包括左拉杆、右拉杆、以及连接所述左拉杆和右拉杆的两个连接轴,其中一个连接轴连接所述左拉杆和右拉杆的前端,另一个连接轴连接所述左拉杆和右拉杆的尾端。本技术的拉杆定位机构I包括上拉杆定位机构20和下拉杆定位机构21。如图1为本技术的上拉杆定位机构20包括第一连接轴2011、第二连接轴2012、第一左拉杆2013以及第一右拉杆2014 ;第一连接轴2011垂直穿过高频破碎锤的激振器401的顶部,在该高频破碎锤激振器401的侧板上伸出一对突起,其内开设圆孔,所述第一连接轴2011穿过上述圆孔进行安装。本技术的第一左拉杆2013、第一右拉杆2014的一端以限制其轴向移动的方式可相对转动地铰接在第一连接轴2011的两侧;第二连接轴2012的两端固连在安装壳体彼此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左拉杆2013、第一右拉杆2014的另一端对称安装在该第二连接轴2012,即第一左拉杆2013、第一右拉杆2014对称设置在激振器401的两侧,并且第一左拉杆2013、第一右拉杆2014以及震动刀排400之间相互平行,第一连接轴2011、第二连接轴2012分别与第一左拉杆2013、第一右拉杆2014的两端相互垂直。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下拉杆定位机构21与本技术的上拉杆定位机构20的结构类似,其包括第三连接轴2021、第四连接轴2022、第二左拉杆2023以及第二右拉杆2024 ;第三连接轴2021垂直穿过震动刀排400的下部,第二左拉杆2023、第二右拉杆2024的一端以限制其轴向移动的方式可相对转动地铰接在所述第三连接轴2021的两侧;所述第四连接轴2022的两端固连在高频破碎锤安装壳体彼此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左拉杆2023、第二右拉杆2024的另一端对称安装在该第四连接轴2022上,即第二左拉杆2023、第二右拉杆2024对称设置在震动刀排400的两侧,并且第二左拉杆2023、第二右拉杆2024以及震动刀排400之间相互平行,第三连接轴2021、第四连接轴2022分别与第二左拉杆2023、第二右拉杆2024的两端相互垂直,参考图4所示。本技术还包括关节轴承2和自润滑轴承套3,所述关节轴承2安装在所述连接轴的至少一端,即上述关节轴承2安装在第一连接轴2011、第二连接轴2012的左端或右端,或者安装在第三连接轴2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多向转动的拉杆定位机构,包括左拉杆、右拉杆、以及连接所述左拉杆和右拉杆的两个连接轴,其中一个连接轴连接所述左拉杆和右拉杆的前端,另一个连接轴连接所述左拉杆和右拉杆的尾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关节轴承和自润滑轴承套,所述关节轴承安装在所述连接轴的至少一端,所述自润滑轴承套套设在所述关节轴承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多向转动的拉杆定位机构,包括左拉杆、右拉杆、以及连接所述左拉杆和右拉杆的两个连接轴,其中一个连接轴连接所述左拉杆和右拉杆的前端,另一个连接轴连接所述左拉杆和右拉杆的尾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关节轴承和自润滑轴承套,所述关节轴承安装在所述连接轴的至少一端,所述自润滑轴承套套设在所述关节轴承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多向转动的拉杆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定位机构包括上拉杆定位机构和下拉杆定位机构,所述上拉杆定位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一左拉杆以及第一右拉杆;所述下拉杆定位机构包括第三连接轴、第四连接轴、第二左拉杆以及第二右拉杆;在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以及第四连接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关节轴承,在所述关节轴承的外部均套设所述自润滑轴承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多向转动的拉杆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垂直穿过震动刀排的顶部,所述第一左拉杆、第一右拉杆的一端以限制其轴向移动的方式可相对转动地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两端固连在破碎锤安装壳体彼此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左拉杆、第一右拉杆的另一端对称安装在该第二连接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多向转动的拉杆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轴垂直穿过震动刀排的下部,所述第二左拉杆、第二右拉杆的一端以限制其轴向移动的方式可相对转动地铰接在所述第三连接轴的两侧;所述第四连接轴的两端固连在安装壳体彼此相对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左拉杆、第二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裕昕,曹羽,曹国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上鸣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