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挠式集光模块及显示器,可挠式集光模块包括一可挠导光板、一内部光源或及一光电池。可挠导光板的表面具有一第一区域、一第二区域以及一聚集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具有至少一光学微结构。内部光源连接于所述可挠导光板并用以发出光束,而光电池邻接于聚集区域。藉此,一外部光源所发出的光束可先穿透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由光学微结构折射或反射以聚集至聚集区域,而照射至光电池。另外,内部光源所发出的光束可由光学微结构折射或反射至可挠导光板的表面而射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挠式集光模块及显示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光模块,且特别涉及一种可挠式集光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石化燃料逐步耗竭与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问题日益受到全球关注,例如石油、天然气、煤等污染性能源的使用,会导致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而且,这些污染性能源也逐渐面临到短缺的问题,能源的稳定供应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课题。因此,无污染且可再生的能源,例如水力、风力、太阳能、生质能等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人们近年来不断地积极研发替代能源与再生能源的相关技术,其中以光电转换技术最受瞩目。举例而言,太阳能电池(solar cells)可直接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且发电过程中不会伴随产生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等温室效应气体及污染型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减少人类对石化燃料的依赖而提供安全自主的电力来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挠式集光模块,其利用可挠导光板的光学微结构,可使穿透可挠导光板表面的外部光源光束改变传递路径,而且更可形成面光源,以收集外部光源的光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挠式集光模块,所述可挠式集光模块包括一可挠导光板、一内部光源以及一光电池。可挠导光板的表面具有一第一区域、一第二区域以及一聚集区域。第二区域相向于第一区域并具有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而聚集区域邻接于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内部光源连接于所述可挠导光板并用以发出光束,而光电池邻接于聚集区域。藉此,一外部光源所发出的光束可先穿透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由光学微结构折射或反射以聚集至聚集区域,而照射至光电池。另外,内部光源所发出的光束可由光学微结构折射或反射至可挠导光板的表面而射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挠式集光模块可使穿透可挠导光板表面的外部光源光束聚集地照射至光电池,以光学耦合至光电池,并可引导内部光源所发出的光束从可挠导光板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射出,以形成面光源。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图式仅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挠式集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1B是图1A中可挠式集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图2A是图1A中可挠式集光模块的局部放大侧视示意图。图2B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可挠式集光模块的局部放大侧视示意图。图2C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可挠式集光模块的局部放大侧视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可挠式集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3B是图3A中可挠式集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可挠式集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4B是图4A中可挠式集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a、100b、10c可挠式集光模块110可挠性可挠导光板111 第一区域112 第二区域113聚集区域114、114’、114” 光学微结构120内部光源130光电池140反射层150电池模块S 表面SI上板面S2下板面S3、S4、S5、S6 侧面S21中心环面S22外围环面S23 顶面S24 底面T 顶角【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请同时参照图1A、图1B与图2A,其中图1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挠式集光模块10a的立体示意图,而图1B是图1A中可挠式集光模块10a的侧视示意图。可挠式集光模块10a包括可挠导光板110、内部光源120以及光电池130。可挠导光板110的表面S具有第一区域111、相向于第一区域111的第二区域112以及聚集区域113,聚集区域113邻接于第一区域111或第二区域112,而第二区域112具有光学微结构114。其中,内部光源120连接于可挠导光板110,而光电池130邻接于聚集区域113。以下分别就的各部元件作详细说明。可挠导光板110可透光且具有可挠性,于本实施例的可挠式集光模块10a中,可挠导光板110的形状为大致细长方体,而可挠导光板110的厚度约为0.1毫米(_,millimeter)至50毫米。于其它实施例中,可挠导光板110的厚度可为50毫米以上。上板面S1、相对于上板面SI的下板面S2以及侧面S3、S4、S5、S6形成可挠导光板110的表面S。另外,于其它实施例中,可挠导光板110的形状也可为楔形体、三角锥体或不规则形状,于所属
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依据实际的使用情况需求径行设计,故本创作的实施例在此不加以限制。可挠导光板110可透光并用以弓I导光束的传递方向。举例而言,可挠导光板110的折射率可显著高于可挠导光板110外部的环境中光传递媒介的折射率,而可挠导光板110可通过全内反射以引导光束在可挠导光板I1内部的传递。于本实施例中,可挠导光板110的折射率例如为1.0至1.85。另外,可挠导光板110的材料也可包含对于一个或多个波长的辐射而言可穿透的材料,以使可挠导光板110可透光。举例而言,可挠导光板110可对于可见光波长的辐射而言可透光,于其它实施例中,可挠导光板110可对于红外线或紫外线波长的辐射而言可透光。于本实施例中,可挠导光板110可由包含例如玻璃、塑料、电致变色玻璃或智慧玻璃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所制成,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于其它实施例中,可挠导光板110例如包含柔性基板、塑料基板、反射板、压克力基板、聚碳酸酯(PC)基板、聚氯乙烯(PVC)基板、聚乙烯(PE)基板或聚丙烯(PP)基板。除此之外,可挠导光板110具有可挠性,例如,可挠导光板110可由包含聚酯、聚碳酸酯、油墨、光硬化树脂或光学胶等具有可挠性的材料所制成。由于可挠导光板110具有可挠性,详细而言,可挠导光板110例如为可弯曲、可收折、可被压缩地形变或可卷曲,因此使用者可依据不同的实际需求,于使用可挠式集光模块10a时,将可挠式集光模块10a弯折或变形成不同的形态。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的可挠式集光模块10a于使用状态时,可挠导光板100可呈大致S形,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可挠导光板100的表面S具有第一区域111、第二区域112以及聚集区域113,其中第二区域112相向于第一区域111,而聚集区域113邻接于第一区域111或第二区域112。如图1A所示,于本实施例的可挠式集光模块10a中,第一区域111为上板面SI邻接于侧面S3的一端,第二区域112为下板面S2邻接于侧面S3的一端,而聚集区域113为侧面S3。值得一提的是,可挠导光板110的表面S也可具有其它一个或多个第一区域111、第二区域112或聚集区域113。举例而言,于本实施例中,可挠导光板110的表面S还具有第一区域111、第二区域112与聚集区域113。如图1A所示,第一区域111为下板面S2邻接于侧面S4的一端,第二区域112为上板面SI邻接于侧面S4的一端,而聚集区域113为侧面S4。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区域111、第二区域112或聚集区域113的位置、形状与面积是依据实际需求而定,于所属
具有通常知识者可根据例如可挠导光板110的形状、可挠曲率以及折射率而径行设计,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此不加以限制。另外,第二区域112具有多个互相平行的光学微结构114,而光学微结构114为朝向可挠导光板110内凸出的直线长条凸肋。请一并参考图2A,图2A是图1A中可挠式集光模块10a的局部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挠式集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挠导光板,其表面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相向于该第一区域,该第二区域具有至少一光学微结构;及聚集区域,邻接于该第一区域或该第二区域;内部光源,连接于该可挠导光板,用以发出光束;以及光电池,邻接于该聚集区域,其中,外部光源所发出的光束可先穿透该第一区域或该第二区域,由该光学微结构折射或反射以聚集至该聚集区域,而照射至该光电池,且该内部光源所发出的光束可由该光学微结构折射或反射至该可挠导光板的表面而射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挠式集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挠导光板,其表面具有: 第一区域; 第二区域,相向于该第一区域,该第二区域具有至少一光学微结构 '及 聚集区域,邻接于该第一区域或该第二区域; 内部光源,连接于该可挠导光板,用以发出光束;以及 光电池,邻接于该聚集区域, 其中,外部光源所发出的光束可先穿透该第一区域或该第二区域,由该光学微结构折射或反射以聚集至该聚集区域,而照射至该光电池,且该内部光源所发出的光束可由该光学微结构折射或反射至该可挠导光板的表面而射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集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可挠导光板的形状为楔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集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可挠导光板的折射率为1.0至 1.8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集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内部光源所发出的光束由该光学微结构折射或反射至该第一区域或该第二区域而射出。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集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微结构为凸包、凸肋、切沟或印刷图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集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微结构的剖面为三角形、梯形、半圆形或波浪形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集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可挠式集光模块包括多个该光学微结构,其中该些光学微结构为不规则地分布于该第二区域或周期地分布于该第二区域。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集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电池设置于该可挠导光板的表面。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集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电池设置于该可挠导光板内,且该光电池耦接于该内部光源。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集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可挠式集光模块还包括反射层,该反射层设置于该第二区域上。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集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可挠式集光模块还包括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耦接于该光电池。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集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电池包含多个堆栈的光电转换材料层。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集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电池包含PN接面层、电子电洞接面层、硅层、纳米有机层或多层化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鸿达,
申请(专利权)人:刘鸿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