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25350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发光二极管,其为可提高光的取出效率的新结构。该发光二极管构成为具有:芯片(12),其在正面具有发光层;和透光性部件(13),其使用具有透光性的树脂粘接在芯片的背面(12b)与支撑芯片的引线框(11)之间,且使从发光层出射的光透过。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具有发光层的芯片的背面侧具有使从发光层出射的光透过的透光性部件,因而可将在与引线框的界面反射并回到发光层的光的比例抑制得低,可提高光的取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二极管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形成有发光层的芯片的发光二极管。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1de)、激光二极管(LD:Laser D1de)等的发光器件得到实用化。这些发光器件通常具有形成了通过电压施加而放出光的发光层的发光芯片。发光芯片是通过在晶体生长用的基板的正面形成了包含发光层的多个半导体层的层叠体之后任意地分割该基板而得到的。例如,在由分割预定线划分的蓝宝石基板的正面,使η型GaN层、InGaN层、P型GaN层依次进行外延生长,形成分别与η型GaN层和ρ型GaN层连接的电极。之后,如果沿着分割预定线分割蓝宝石基板,则得到放出蓝色或绿色的光的发光二极管用的发光芯片。将该发光芯片的背面侧(蓝宝石基板侧)固定在成为基座的引线框上,使用透镜部件覆盖发光芯片的正面侧(层叠体侧),从而形成发光二极管。在这样的发光二极管中,亮度的提高被视为重要的课题,迄今为止已提出了用于提高光的取出效率的各种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4- 10670号公报另外,通过电压施加而在发光层产生的光主要从包含发光层的层叠体的2个主面(正面和背面)放出。 例如,从层叠体的正面(透镜部件侧的主面)放出的光通过透镜部件等被取出到发光二极管的外部。另一方面,从层叠体的背面(蓝宝石基板侧的主面)放出的光在蓝宝石基板上传播,其一部分在蓝宝石基板与引线框之间的界面等被反射并回到层叠体。例如,以提高切削时的加工性等为目的使用薄的蓝宝石基板用于发光芯片时,层叠体的背面距蓝宝石基板与引线框之间的之间的距离变短。在该情况下,在蓝宝石基板与引线框之间的界面反射并回到层叠体的光的比例与蓝宝石基板厚的情况相比,变高。由于层叠体吸收光,因而当这样使用回到层叠体的光的比例高的发光芯片时,导致发光二极管的光的取出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提高光的取出效率的结构的发光二极管。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至少由以下部分形成:芯片,其在正面具有发光层;和透光性部件,其使用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来粘接在该芯片的背面与引线框之间,且使从该发光层出射的光透过,其中,该引线框对该芯片的背面进行支撑固定。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具有发光层的芯片的背面侧具有使从发光层出射的光透过的透光性部件,因而可将在与引线框的界面反射并回到发光层的光的比例抑制得低,可提高光的取出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中,该芯片可以在蓝宝石基板上层叠由GaN半导体层构成的发光层。根据该结构,在放出蓝色或绿色的光的发光二极管中,可提高光的取出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可提高光的取出效率的新结构的发光二极管。【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芯片放出光的状况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示出从比较例涉及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芯片放出光的状况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示出亮度的测定结果的曲线图。标号说明1:发光二极管;11:引线框;lla:正面;12:发光芯片(芯片);12a:正面;12b:背面;13:透光性部件;13a:正面;13b:背面;13c:侧面;14a:引线;14b:引线;15:透镜部件;llla:引线部件;lllb:引线部件;112a:连接端子;112b:连接端子;121:监宝石基板;121a:正面;121b:背面;122:层叠体;122a:正面;122b:背面;A1:光路;A2:光路;B1:光路;B2:光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芯片放出光的状况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发光二极管I具有:成为基座的引线框11、和支撑固定在引线框11上的发光芯片(芯片)12。引线框11使用金属等的材料形成为圆柱状,在与一个主面相当的背面侧设置了具有导电性的2个引线部件11 la、11 lb。引线部件11 la、11 Ib相互绝缘,分别作为发光二极管I的正极、负极而执行功能。该引线部件IllaUllb通过布线(未图示)等与外部的电源(未图示)连接。在引线框11的与另一个主面相当的正面Ila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有相互绝缘的2个连接端子112a、112b。连接端子112a和引线部件Illa在引线框11的内部进行了连接。并且,连接端子112b和引线部件Illb在引线框11的内部进行了连接。因此,连接端子112a、112b的电位分别为与引线部件llla、112b的电位相同的程度。在引线框11的正面Ila中,在连接端子112a和连接端子112b之间的位置配置有发光芯片12。发光芯片12具有:平面形状是矩形状的蓝宝石基板121、和设置在蓝宝石基板121的正面121a上的层叠体122 (图2)。层叠体122包括使用GaN系的半导体材料而形成的多个半导体层(GaN半导体层)。层叠体122是通过使电子为多数载流子的η型半导体层(例如,η型GaN层)、成为发光层的半导体层(例如,InGaN层)、空穴为多数载流子的P型半导体层(例如,ρ型GaN层)依次进行外延生长而形成的。在蓝宝石基板121上形成有分别与η型半导体层和ρ型半导体层连接、对层叠体122施加电压的2个电极(未图示)。另外,这些电极可以包含在层叠体122 内。在蓝宝石基板121的背面121b侧(B卩,发光芯片12的背面12b侧)配置有长方体状的透光性部件13。透光性部件13使用玻璃或树脂等的材料形成,使从层叠体122的发光层放射的光透过。透光性部件13的正面13a的面积比蓝宝石基板121的背面121b的面积大。并且,期望的是,透光性部件13具有与蓝宝石基板121相等以上的厚度。透光性部件13的正面13a使用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未图示)粘接在蓝宝石基板121的背面121b (B卩,发光芯片12的背面12b)的整体上。并且,透光性部件13的背面13b使用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未图示)粘接在引线框11的正面Ila上。也就是说,发光芯片12隔着透光性部件13固定在引线框11的正面Ila上。设置在引线框11上的2个连接端子112a、112b分别经由具有导电性的引线14a、14b与发光芯片12的2个电极连接。由此,与引线部件IllaUllb连接的电源的电压被施加给层叠体122。当向层叠体122施加了电压时,电子从η型半导体层流入成为发光层的半导体层,并且,空穴从P型半导体层流入成为发光层的半导体层。其结果,在成为发光层的半导体层中发生电子和空穴的再结合,放出规定的波长的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GaN系的半导体材料来形成了成为发光层的半导体层,因而放出与GaN系的半导体材料的带隙相当的蓝色或绿色的光。在引线框11的正面Ila侧的外周缘安装有覆盖发光芯片12的正面12a侧的圆顶状的透镜部件15。透镜部件15使用具有规定的折射率的树脂等的材料形成,使从发光芯片12的层叠体122放出的光折射,将其导向发光二极管I的外部的规定的方向。这样,从发光二极管12放出的光通过透镜部件15被取出到发光二极管I的外部。下面,参照比较例涉及的发光二极管,对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其具有:芯片,其在正面具有发光层;和透光性部件,其使用具有透光性的树脂粘接在该芯片的背面与引线框之间,且使从该发光层出射的光透过,其中,该引线框对该芯片的背面进行支撑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06 JP 2013-0443641.一种发光二极管,其具有: 芯片,其在正面具有发光层;和 透光性部件,其使用具有透光性的树脂粘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稔深谷幸太冈村卓荒川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迪思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