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缆,其利用正割模量值表示电缆的绝缘树脂部分的柔软性,并且,改善了柔软性。电缆(10a)形成为利用含有阻燃剂的绝缘树脂(12)对截面积大于或等于20mm2的导体(11)的外周进行包覆,该导体(11)由基线直径大于或等于0.15mm而小于或等于0.5mm的基线构成,该电缆(10a)构成为电缆直径/导体直径为大于或等于1.15而小于或等于1.40,绝缘树脂(12)的正割模量为大于或等于10MPa而小于或等于50MP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电气设备内或车辆内的配线等中使用的电缆。
技术介绍
针对在电气设备内或车辆内的配线等中使用的电缆,提出了下述要求,即,必须具有在狭窄空间内的配线作业(处理)的容易性、和由弯曲半径的减小所带来的紧凑化,并具有优异的柔软性。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下述无卤素的汽车用绝缘电线,其将聚烯烃类树脂作为基体树脂,具有耐磨损性、阻燃性、柔软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1270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电缆的柔软性由其弯曲刚性决 定。电缆的弯曲刚性由电缆的导体部分和绝缘体部分的弯曲刚性之和设定。各自的弯曲刚性通过电缆构成体的杨氏模量E和电缆构成体的截面二阶矩的乘积表示。在汽车内的电源系统的电缆中,与导体部分的容积相比,绝缘体部分的容积更大,另外,位于外侧的绝缘体在弯曲时的变形比导体大。因此,对于该电缆的弯曲刚性来说,与导体部分的弯曲刚性相比,受绝缘体部分的弯曲刚性的影响更大。另外,关于电缆的柔软性,例如如上述专利文献I公开所示,已知将包覆材料成型为规定尺寸的板状而作为试验片,在从相对于固定台凸出60mm的试验片的前端相距1mm的位置处悬挂20g的重量,将弯曲大于或等于15_的试验片判定为具有柔软性的技术,但这并不具有普遍性。没有关于电缆的柔软性的统一的标准,关于柔软性的定义是不明确的。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该电缆利用正割模量值表示电缆的绝缘树脂部分的柔软性,并且,改善了柔软性。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缆形成为利用含有阻燃剂的绝缘树脂对截面积大于或等于20mm2的导体的外周进行包覆,该导体由基线直径大于或等于0.15_而小于或等于0.5mm的基线构成,该电缆的特征在于,电缆直径/导体直径为大于或等于1.15而小于或等于1.40,所述绝缘树脂的正割模量为大于或等于1MPa而小于或等于50MPa。另外,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缆形成为利用含有阻燃剂的绝缘树脂对截面积大于或等于20_2的导体的外周进行包覆,在该绝缘树脂的外周配置屏蔽导体,并进一步利用绝缘树脂对该屏蔽导体的外周进行包覆,该电缆的特征在于,电缆直径/导体直径为大于或等于1.40而小于或等于1.77,所述屏蔽导体内侧及外侧的至少一方的绝缘树脂的正割模量为大于或等于1MPa而小于或等于50MPa。在此,屏蔽导体的内侧和外侧的绝缘树脂可以为相同树脂。另外,正割模量大于或等于1MPa而小于或等于50MPa的所述绝缘树脂可以是烯烃和具有极性的共聚用单体的共聚物A,或者可以是该共聚物A、与烯烃和α烯烃的共聚物B的混合物,或者可以是包含具有极性的共聚用单体的烯烃类树脂,共聚用单体量为大于或等于23重量%。而且,绝缘树脂可以被交联。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缆,能够确保目前所不具有的柔软性,能够使得在狭窄空间内的配线作业(处理)变得容易,实现由弯曲半径的减小等带来的紧凑化。【附图说明】图1是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缆的概略进行说明的图。图2是表示对电缆的柔软性进行测定的方法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缆的概略进行说明。图UA)示出利用绝缘体对导体进行绝缘的绝缘电线的例子,图1(B)示出在图1(A)所示的绝缘电线中配置有屏蔽导体的屏蔽电线的例子。此外,在图1中,1a表示绝缘电线,1b表示屏蔽电线,11表示中心导体,12、12’表示绝缘体,13表示屏蔽导体,14表示护套。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缆,例如用在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内的电动机或逆变器等电源系统的配线中。图1(A)的作为绝缘电线1a示出的电缆,是中心导体11(以下简称为导体)的导体截面积大于或等于20SQ(20mm2),且其绝缘体12将聚烯烃类的树脂作为基体树脂而形成的电缆。另外,图1(B)的作为屏蔽电线1b示出的电缆,是在图1(A)的绝缘电线1a的绝缘体12’的外侧配置通过编织或横向卷绕而形成的屏蔽导体13,并利用护套(也称为外皮)14包覆该屏蔽导体13的外侧而形成的电缆。作为导体11,由单线或将多根基线绞合而成的绞合线形成,能够使用由铜、软铜、银、镀镍软铜、镀锡软铜等通常广泛使用的导体材料构成的导体。此外,在由绞合线形成的情况下,使用基线直径为0.18mm?0.5mm左右的基线。另外,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缆,以在将导体11的外径设为D1,将绝缘体12、12’的外径设为D2,将护套14的外径设为D3时,绝缘体外径D2相对于导体外径Dl的比(D2/D1)处于1.15?1.40的范围内,或者,护套外径D3相对于导体外径Dl的比(D3/D1)处于1.40?1.77的范围内的电缆作为对象。作为绝缘体12的基体树脂的聚烯烃类树脂,例如除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以外,也能够使用为了赋予柔软性而向树脂中导入除了 α-烯烃以外的其他具有极性的共聚用单体所形成的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共聚物。而且,如后述所示,向上述的基体树脂添加阻燃剂、防氧化剂或交联剂等添加剂后,在导体11的外周作为绝缘体12而挤出成型。绝缘体12通过挤出成型以均匀的厚度包覆在导体11的外表面而进行电绝缘。另夕卜,作为绝缘包覆层的绝缘体12,为了防止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受到外力时变形而导致电绝缘性降低等情况而提高其耐热变形性,在对导体外表面进行包覆后,利用电离放射线(Y线或电子束等)的照射或利用过氧化物交联、硅烷交联等化学交联而进行交联处理。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缆可以进行交联也可以不进行交联,但优选通过交联提高抗拉力、耐热性。另外,通过进行交联,后述的正割模量上升几~几十%。屏蔽电线1b的绝缘体12’或护套14中的某一个是与绝缘体12相同的树脂。也可以是绝缘体12’及护套14的双方均是与绝缘体12相同的树脂。绝缘体12’、护套14的成型与绝缘体12相同地进行挤出成型。可以在挤出成型后进行交联处理。本专利技术是在上述的比较粗径的电缆中,通过将绝缘体12、12’及护套14中的至少一个的绝缘体部分的正割模量设为大于或等于1Pa而小于或等于50MPa,从而确保柔软性。由此,即使是导体尺寸较大的电缆,也能够使电缆具有柔软性和处理性。在此,将正割模量设为大于或等于1Pa的原因在于,如果设为比该值小,则在将电缆挤出后卷绕时引起变形,不形成规定的外径而外径尺寸不稳定。作为绝缘体12、12’,在用作基体树脂的聚烯烃类树脂中,特别优选使用EEA。EEA由于包含在其中的丙烯酸乙酯(EA)而使结晶度减小,能够得到对于本用途优选的高柔软性,另外,EEA的热分解开始温度为300°C、较高,在聚烯烃类树脂中长期老化耐热性高,优选作为通电时会发热的电缆而长期使用。另外,在燃烧时易于形成碳化层,利用该碳化层遮挡氧气而阻碍燃烧,因此,减少阻燃剂的添加量,易于以低比重实现高阻燃性。此外,共聚物的含有率优选为大于或等于23重量%,如果低于该含有率,则结晶度增大、柔软性降低。另外,绝缘体可以是烯烃和具有极性的共聚用单体的共聚物,或者是该共聚物、与烯烃和α烯烃的共聚物的混合物。 表1例示出了用在电缆中的绝缘体12、12’或护套14的树脂材料和正割模量的关系,示出了全都是电子束交联的例子。例如,配比例I将共聚用单体含有率为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其形成为利用含有阻燃剂的绝缘树脂对截面积大于或等于20mm2的导体的外周进行包覆,该导体由基线直径大于或等于0.15mm而小于或等于0.5mm的基线构成,该电缆的特征在于,电缆直径/导体直径为大于或等于1.15而小于或等于1.40,所述绝缘树脂的正割模量为大于或等于10MPa而小于或等于50MPa。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2.18 JP 2012-2755331.一种电缆,其形成为利用含有阻燃剂的绝缘树脂对截面积大于或等于20mm2的导体的外周进行包覆,该导体由基线直径大于或等于0.15mm而小于或等于0.5mm的基线构成, 该电缆的特征在于, 电缆直径/导体直径为大于或等于1.15而小于或等于1.40, 所述绝缘树脂的正割模量为大于或等于1MPa而小于或等于50MPa。2.一种电缆,其形成为利用含有阻燃剂的绝缘树脂对截面积大于或等于20mm2的导体的外周进行包覆,在该绝缘树脂的外周配置屏蔽导体,并进一步利用绝缘树脂对该屏蔽导体的外周进行包覆, 该电缆的特征在于, 电缆直径/导体直径为大于或等于1.40而小于或等于1.77, 所述屏蔽导体内侧的绝缘树脂的正割模量为大于或等于1MPa而小于或等于50MP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导体内侧的绝缘树脂和所述屏蔽导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泽仁宏,藤田太郎,四野宫笃子,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