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尧专利>正文

多功能夜间指挥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2433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夜间指挥笔,其上笔杆间有放置电池的座体,下笔杆内部设有一笔芯伸缩机构,笔尖设有一中空的光纤头,上笔杆内部所设的绝缘座体的底部伸出二接触铜片,其中一接触筒片与电池的负极连接,另一接触筒片与一闪烁电路连接;下笔杆内部所设的笔芯伸缩机构的底部设有一数层的可伸缩的天线铜管,天线铜管的最内层为一中空管状,天线铜管的最内层与笔芯间的空间设有一导通电池正、负极的细电线,笔尖内设有一导通电池正、负极发光二极管。(*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夜间指挥笔,尤指一种具有闪烁、恒亮、可伸缩、可聚光、适于夜间通讯及指挥用的指挥笔。现有的产品中,笔尖可发亮的笔,主要是夜间或灯光不足处提供辅助亮光以利书写,然其缺点存在以下1、仅供近距离使用,长距离则使光源分散,其照明效果不彰,实用性不高。2、笔杆长度固定,无法调整。3、亮光固定,不能用作通讯联络。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夜间指挥笔,其笔杆可调整伸展至适当长度,以便于黑暗中就地图或小沙盘作任务讲解。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夜间指挥笔,其光源具有闪烁效果,具有明显的指示与通讯信号效果。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夜间指挥笔,其笔尖设有抛面聚光碗,可汇集亮光使形成手电筒的作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夜间指挥笔,其包括上笔杆,下笔杆,笔套和笔芯。上笔杆顶端设有一旋转接触的铜帽,铜帽内设有一电池压紧弹簧,铜帽与上笔杆间设有一绝缘座体,绝缘座体的底部为一电池置放空间;下笔杆内部设有一笔芯伸缩机构,该笔芯伸缩机构内设有一笔芯;笔尖包括一锥型外管,管内设有一中空的绝缘体,绝缘体的前端设有一中空的光纤头,一笔套于上笔杆底部设有一铜圈套,于下笔杆顶部设有一铜圈套;上笔杆内部所设的绝缘座体的底部伸出二接触铜片,其中一接触筒片与电池的负极连接,另一接触筒片与一闪烁电路连接;下笔杆内部所设的笔芯伸缩机构的底部设有一数层的可伸缩的天线铜管,天线铜管的最内层为一中空管状,天线铜管的最内层与笔芯间的空间设有一导通电池正、负极的细电线,笔尖内设有一导通电池正、负极发光二极管。笔尖内的锥型外管内设有一内铜管。细电线为蜗卷型弹性细电线,其一端与一设置于笔芯伸缩机构底部的铜套管连接,另一端则与设置于笔尖内的锥型外管内的内铜管连接。笔内所设的发光二极管为成圈型。发光二极管分别与笔尖的锥型外管、内筒管相导通。笔套的内部纵向透空,笔套前端设有一聚光碗,其内壁为电镀的抛物面。聚光碗前端设有一成紧配合的保护盖。本技术的一种多功能夜间指挥笔,结构简单,其笔杆可伸缩,笔尖可聚光,适于夜间通讯及指挥用。以下结合附图及其具体实施方案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上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中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下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笔芯缩入笔杆内的组合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笔芯伸出笔杆外的组合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伸展时的实施例图;图8为本技术与笔套配合的分解立体图;图9为笔套的分解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套上笔套后的组合立体图;图11为本技术取下保护壳的实施例图。如图1-11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一上笔杆10,其顶端设有一旋转接触的铜帽102,铜帽102内设有一电池压紧弹簧1021,铜帽102与上笔杆10间设有一绝缘座体104,绝缘座体104的底部为一电池置放空间供置放电池103,上笔杆10下方设有一下笔杆20,其内部设有一笔芯伸缩机构22,笔芯伸缩机构22内设有一笔芯21,下笔杆20下方设有一笔尖30,包括一锥型外管301,管内设有一中空的绝缘体302,绝缘体302的前端设有一中空的光纤头,上笔杆10底部设有一铜圈套109,下笔杆20顶部设有一铜圈套202,本技术的特征在于上笔杆10内部所设的绝缘座体104的底部伸出两接触铜片105、108,其中一接触铜片105与电池103的负极连接,另一接触铜片108与一闪烁电路107连接(如图2所示),下笔杆20内部所设的笔芯伸缩机构22的底部设有一数层的可伸缩的天线铜管205,其最外层的底部设有凸缘2051,一开口张力弹簧圈230置放其上并上卡合于锥型外管301相对应处所设向内凸出的卡合凸缘3011下将天线铜管205固定于锥型外管301内(如图4所示),天线铜管205的最内层为一中空管状,可容笔芯21通过,天线铜管205的最内层与笔芯21间的空间,设有一蜗卷型弹性细电线206,蜗卷型弹性细电线206的一端与一设置于笔芯伸缩机构22底部的铜套管222连接,另一端则与一设置于笔尖30内的锥型外管301内的内铜管305连接(如图3、4所示),再于笔尖30内的绝缘体302、光纤头303间,设有一圈发光二极管304,发光二极管304分别与笔尖30的锥型外管301、内铜管305相导通。请参阅图5为本技术笔芯缩入笔杆内的组合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笔芯伸出笔杆外的组合剖视图。如图5所示,当笔芯21收缩于笔杆内时,笔芯21顶端所设的铜帽211的顶部与闪烁电路107连接的接触铜片108相接触,当铜帽102旋紧于上笔杆10内时,前述电池压紧弹簧1021与电池103的正极导通,使电池压紧1021、铜帽102、上笔杆10、铜圈套109、202、下笔杆20、锥型外管301布满正极电,而与电池103负极连接的接触筒片105,则与笔芯21的铜帽211下方的绝缘段212接触,发光二极管304发出闪烁光亮,若将上笔杆10顶部的铜帽102旋离上笔杆10,则正极电的通路被切断,发光二极管304不发亮,而当上笔杆10顶部的铜帽102完全旋入且笔芯21伸出笔杆外(如图4所示)时,笔芯21顶部的铜帽211与原本与之接触的接触铜片108脱离而使铜帽211与电池103负极连接的接触铜片105相接触,负极电传导至设置于笔芯伸缩机构22底部的铜套管222、蜗卷型弹性细电线206、设置于笔尖31内的绝缘体302内的内铜管305,可使电池103的正负极接通而使发生二极管304发光(如图6所示),再藉天线铜管205的可伸展的特性,可将笔尖30伸展至所需的适当长度(如图7所示),以作长距离的地图或指挥之用,尤其可发光的笔尖30尤适于夜间使用。请参见图8为本技术与笔套配合的分解立体图。笔尖30前设有一笔套40,其内部纵向透空(如图9所示),其套筒401与笔尖30成紧配合,其套管401前端设有一聚光碗402,其内壁为电镀的抛物面403,聚光碗402前端设有一成紧配合的保护盖410,藉笔套40与保护盖410可保护笔尖30(如图10所示),取下保护盖410时(如图11所示)。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夜间指挥笔,其包括上笔杆,下笔杆,笔套和笔芯,其特征在于上笔杆顶端设有一旋转接触的铜帽,铜帽内设有一电池压紧弹簧,铜帽与上笔杆间设有一绝缘座体,绝缘座体的底部为一电池置放空间;下笔杆内部设有一笔芯伸缩机构,该笔芯伸缩机构内设有一笔芯;笔尖包括一锥型外管,管内设有一中空的绝缘体,绝缘体的前端设有一中空的光纤头,一笔套于上笔杆底部设有一铜圈套,于下笔杆顶部设有一铜圈套;上笔杆内部所设的绝缘座体的底部伸出二接触铜片,其中一接触筒片与电池的负极连接,另一接触筒片与一闪烁电路连接;下笔杆内部所设的笔芯伸缩机构的底部设有一数层的可伸缩的天线铜管,天线铜管的最内层为一中空管状,天线铜管的最内层与笔芯间的空间设有一导通电池正、负极的细电线,笔尖内设有一导通电池正、负极发光二极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夜间指挥笔,其特征在于笔尖内的锥型外管内设有一内铜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夜间指挥笔,其特征在于细电线为蜗卷型弹性细电线,其一端与一设置于笔芯伸缩机构底部的铜套管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夜间指挥笔,其包括上笔杆,下笔杆,笔套和笔芯,其特征在于:上笔杆顶端设有一旋转接触的铜帽,铜帽内设有一电池压紧弹簧,铜帽与上笔杆间设有一绝缘座体,绝缘座体的底部为一电池置放空间;下笔杆内部设有一笔芯伸缩机构,该笔芯伸缩机构内设有一笔芯;笔尖包括一锥型外管,管内设有一中空的绝缘体,绝缘体的前端设有一中空的光纤头,一笔套于上笔杆底部设有一铜圈套,于下笔杆顶部设有一铜圈套;上笔杆内部所设的绝缘座体的底部伸出二接触铜片,其中一接触筒片与电池的负极连接,另一接触筒片与一闪烁电路连接;下笔杆内部所设的笔芯伸缩机构的底部设有一数层的可伸缩的天线铜管,天线铜管的最内层为一中空管状,天线铜管的最内层与笔芯间的空间设有一导通电池正、负极的细电线,笔尖内设有一导通电池正、负极发光二极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尧
申请(专利权)人:卢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