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基于2013年3月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3-046009,并且要求其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
技术介绍
半导体发光元件应用于照明等。例如,希望控制从半导体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的颜色以提高照明的颜色再现性。希望实现可以获得均匀颜色的光的高效率和实用的半导体发光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不范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发光兀件,包括光反射层、第一发光单兀和第二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的第二半导体层,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导电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导电类型;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之间的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配置为发出第一峰值波长的第一光;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的第一光传输层,所述第一光传输层对于所述第一光是光透射性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光传输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的第三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三半导体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的第四半导体层,所述第四半导体层的导电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三半导体层的导电类型;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半导体层和所述第四半导体层之间的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配置为发出不同于所述第一峰值波长的第二峰值波长的第二光。所述光反射层电连接到从所述第三半导体层和所述第四半导体层中选择的一个。所述第一光传输层的厚度不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的距离的10倍。【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发光元件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发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包括:光反射层;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的第二半导体层,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导电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导电类型,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之间的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配置为发出第一峰值波长的第一光,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的第一光传输层,所述第一光传输层对于所述第一光是光透射性的;以及第二发光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光传输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的第三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三半导体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的第四半导体层,所述第四半导体层的导电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三半导体层的导电类型,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半导体层和所述第四半导体层之间的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配置为发出不同于所述第一峰值波长的第二峰值波长的第二光;所述光反射层电连接到从所述第三半导体层和所述第四半导体层中选择的一个,所述第一光传输层的厚度不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的距离的10倍。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07 JP 2013-0460091.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包括: 光反射层; 第一发光单元,包括 第一半导体层, 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的第二半导体层,所述第二半导体层的导电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导电类型, 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之间的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配置为发出第一峰值波长的第一光,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的第一光传输层,所述第一光传输层对于所述第一光是光透射性的;以及第二发光单元,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光传输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的第三半导体层, 设置在所述第三半导体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的第四半导体层,所述第四半导体层的导电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三半导体层的导电类型,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三半导体层和所述第四半导体层之间的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配置为发出不同于所述第一峰值波长的第二峰值波长的第二光; 所述光反射层电连接到从所述第三半导体层和所述第四半导体层中选择的一个, 所述第一光传输层的厚度不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的距离的10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其中,所述元件配置为从所述第一光传输层的侧表面发出所述第一光的一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光传输层是蓝宝石衬底或GaN衬底。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峰值波长比所述第二峰值波长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还包括: 第三发光单元,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光传输层和所述第三半导体层之间的第五半导体层; 设置在所述第五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三半导体层之间的第六半导体层,所述第六半导体层的导电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五半导体层的导电类型; 设置在所述第五半导体层和所述第六半导体层之间的第三发光层;所述第三发光层配置为发出不同于所述第一峰值波长并且不同于所述第二峰值波长的第三峰值波长的第三光;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六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三半导体层之间的第二光传输层,所述第二光传输层对于所述第三光是光透射性的, 所述第二光传输层的厚度不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层和所述光反射层之间的距离的10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元件,其中,所述元件配置为从所述第二光传输层的侧表面发出所述第三光的一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元件,其中,所述第二光传输层是蓝宝石衬底或GaN衬底。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元件,其中,所述第三峰值波长在所述第一峰值波长和所述第二峰值波长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元件,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单元还包括: 沿从所述光反射层朝向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层叠方向,穿透所述第六半导体层、所述第二发光层以及所述第二光传输层且电连接到所述第五半导体层的第五半导体层穿通电极;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五半导体层穿通电极和所述第六半导体层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五半导体层穿通电极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之间的第五半导体层绝缘层。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元件,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单元还包括: 沿从所述光反射层朝向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层叠方向穿透所述第二光传输层的、至少与所述第六半导体层绝缘的第六半导体层导热柱;以及 具有至少设置在所述第六半导体层导热柱和所述第六半导体层之间的部分的第六半导体层柱绝缘层。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其中 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三半导体层和所述第一光传输层之间的、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半导体层的第三半导体层侧电极,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光传输层一侧的所述第三半导体层的表面的一部分上的第三半导体层侧垫单元,所述一部分在投影到与从所述光反射层朝向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层叠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时不重叠所述第一光传输层,所述第三半导体层侧垫单元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半导体层侧电极,且 所述光反射层电连接到所述第四半导体层。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其中 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还包括: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具有在投影到与从所述光反射层朝向所述第一半导体层的层叠方向垂直的平面上时重叠所述第一光传输层的部分和不重叠所述第一光传输层的部分;设置在所述重叠部分和所述第三半导体层之间以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半导体层的第三半导体层侧电极;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光传输层一侧的所述不重叠部分的表面上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玲,木村重哉,黄钟日,胜野弘,斋藤真司,布上真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