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帽笔芯的自动书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1920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书写装置。该装置包括多个依次轴向排列的书写元件,每一书写元件具有一个书写笔尖部及一可接纳邻接书写元件的书写笔尖部的孔洞的元件帽。该装置还包括一外管,用以接纳第一及第二书写元件,外管包括一用以接收第一书写元件的笔尖出口;以及一接纳其余书写元件的内管,该内管具有一具有固定半径的端部开口,用来推送第二书写元件至笔尖开口,以取代第一书写元件。(*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书写装置,尤其是一种有帽笔芯用的自动书写装置。传统的自动笔具有一极细的书写元件,极易在书写时被折断。此外,传统自动笔通常具有金属笔尖管,容易在书写时不小心划破纸张。使用有帽笔芯笔可避免上述缺失。有帽笔芯笔具有数个储存在笔管中、轴向排列的书写元件。每一书写元件包括一个握持于一笔芯帽的免削笔芯。每一个笔芯帽的后部具有一用来容纳下一个书写元件的笔尖部分的孔洞。当最前端的书写元件变钝或断裂,必须将其自笔管前端开口取下并插入笔管后端的开口中。不幸的是,这些步骤均需靠手动来完成。因此,发展有帽笔芯用的书写装置是有必要的。此外,由于传统的有帽笔芯笔的笔尖均不可收藏于笔管内,所以需要一笔帽盖来保护。一旦此笔帽盖遗失,笔尖将不再受到保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有帽笔芯的自动书写元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可收藏笔尖的有帽笔芯自动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书写装置。该装置包括多个依次轴向排列的书写元件,每一书写元件具有一个书写笔尖部及一可接纳邻接书写元件的书写笔尖部的孔洞的元件帽。该装置也包括一外管,用以接纳第一及第二书写元件,其中该外管包括一用以接收第一书写元件的笔尖出口;以及一容纳其余书写元件的内管,该内管还具有一具有固定半径的端部开口,用来推送第二书写元件至笔尖开口,以取代第一书写元件。该内管的端部开口可有利地与第二书写元件的元件帽啮合并可容许一第三书写元件自内管落入外管中。该元件帽可有利地具有一削尖周缘,以在被推送时,得以稳固地与内管的端部开口啮合。此外,该端部开口包括一锯齿状周缘,以在推送第二书写元件时,与其元件帽稳固地啮合。有利的是,该内管上部可露于外管之外,以供一使用者按压而推送第二书写元件。该装置还包括一弹性装置,用以在内管未被按压时,维持其于一原始位置。其中该弹性装置为一套于内管上的弹簧。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该装置的笔尖为可收式。该装置还包括一锁定机构,以于第二书写元件被推送而取代第一书写元件后,维持内管于一较低位置。有利的是,该锁定机构包括一装于内管的外壁的弹性片;以及一设于外管的开口,使得当内管位于较低位置时,该弹性片得以卡止于该开口,以防止内管被弹性装置驱回原始位置。该装置还包括一装于外管的笔夹,其中该笔夹包括一面向外管的开口的凸起部,以在其被按压时将弹性片推离该开口。一物件可在弹性片被推离开口时,抵于第二书写元件的书写笔尖部,以使第二书写元件被推入外管中而收藏于第二书写元件。该装置还包括一形成于外管的凸起装置,以于第二书写元件被收藏时,维持第二书写元件的书写笔尖部于外管内。本专利技术可通过下面参照附图的叙述而被进一步地了解。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自动有帽笔芯笔的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自动有帽笔芯笔的组装示意图;图3至图6是图2所示自动有帽笔芯笔的操作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自动有帽笔芯的分解图;图8是图7所示自动有帽笔芯笔的组装示意图;图9至图12是图8所示自动有帽笔芯笔的操作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自动有帽笔芯笔的外观;图1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具有可收笔尖的自动有帽笔芯笔的锁定机构;图14(a)所示为沿图14中直线a-a1方向的剖视图;图1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自动有帽笔芯笔;图1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中笔芯与内管的啮合情形;图1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自动笔芯笔的另一实施例;图1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中具有笔芯阻挡装置的自动有帽笔芯笔;图19所示为图18中的笔芯阻挡装置;图20为沿图19中直线b-b1方向的剖视图;图2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自动有帽笔芯笔的被笔管内凸起部分支撑住而收藏在笔管之内的笔尖。如图1及图2所示,自动有帽笔芯笔1包括一外管2、一内管4、书写元件6、弹簧8、以及固定装置10。每一书写元件均在其前端包含一笔尖部12以及一元件帽14,具有一孔洞16以容纳邻接笔芯的笔尖部12。笔尖部12是一由元件帽14所握持的免削书写元件。该书写元件可以是免削铅笔笔芯、免削彩色笔笔芯或其它分段式书写元件。元件帽14的材料可以是塑胶或金属。所有的书写元件均一个个的轴向排列。除了排列在最前端的书写元件外,每一书写元件的笔尖部12均由前一个书写元件的孔洞16所接纳。最前端的书写元件20由外管2的书写元件出口18所握持。部分的书写元件6及内管4均置于外管2内。弹簧8是用来作为一弹性元件,以在内管4未受压时保持其于一原始位置。其它的书写元件均储存于内管4中。一凹部22形成于内管4的内壁上,以容置该弹簧。一凸起部24形成于内管4的外部表面,用以压缩弹簧8。止动装置10设于外管2的上端,以防止内管4脱离外管2。自动有帽笔芯笔1的操作如图3至图6所示。首先,如图3所示,弹簧8并未受压而内管4位于一原始位置。然后,如图4所示,内管4由顶部28被推动而推送书写元件36。内管4的底部开口26与书写元件36的元件帽啮合。书写元件34与20亦由书写元件36所推送。被书写元件出口18所握持的书写元件20因而被书写元件34所取代。在推送过程中,弹簧8由凸起部24压缩。当内管4不再承受推送力,如图5所示,由弹簧所产生的弹力将会驱使内管4回到原始位置30。然而,因为受到重力的影响,储存于内管4内的书写元件将不会回复到其原来的位置,且书写元件38将会自底部开口26脱离而进入外管2的内部管道35中。图6显示了使用于一物件32上的自动有帽笔芯笔1。因为书写元件38的元件帽37与内管4的底部开口26啮合,作为笔尖用的书写元件34将不会被推回书写元件出口18内。图7与图8显示了具有可收笔尖41的自动有帽笔芯笔39。与自动有帽笔芯笔1类似,自动有帽笔芯笔39也具有外管40、内管42、书写元件46、弹簧44及固定装置48。然而,自动有帽笔芯笔39还包括一锁定机构51,用以在内管42受压时固定其于一较低位置。锁定机构51包括形成于外管40上的一开口52以及一形成于内管42上的弹性片54。当内管42位于一原始位置,弹性片位于开口52的上方并受到外管40的内壁压缩。当内管42被按下,弹性片54就会从外管40上的开口52弹起。外管40还包括一笔夹50。笔夹50具有一朝开口52方向突起的尖端部60。自动有帽笔芯笔39的操作示于图9至图12。图9显示笔尖书写元件41收藏于书写元件出口43之内,且弹性片54位于开口52之上。当内管42被按下,笔尖书写元件41被推送至书写元件出口43处并为其所握持。弹性片54被移至开口52,并因为不再受限于外管而弹起。此外,弹簧44在推送过程中受压。当内管42不再承受推送力,弹簧44将会驱动内管54的凸起部56向上移动。然而,如图10所示,由于弹性片54已于开口52内弹起,它将卡于开口52的上缘58,以防止内管54回到其原始位置53。当要再度收起笔尖书写元件41时,使用者只要将其放置于一物件62上并压下笔夹50的尖端部60,弹性片54就会被尖端部60压下而不再卡于上缘58。因此,内管42将会被弹簧44推回原始位置53。同时,笔尖书写元件41会被物件62推入外管40内。图13显示了自动有帽笔芯笔的外观。为了导入内管72的弹性片71,如图14(a)及图14所示,导槽64自开口65至笔管74的后端66形成于笔管74上。形成于后端66的导槽64的入口被加大,以使笔管74与内管72的组装更加容易。弹性片71可很容易地自加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书写装置,包括:多个依次轴向排列的书写元件,每一书写元件具有一个书写笔尖部及一可容纳邻接书写元件的书写笔尖部的孔洞的元件帽;一外管,用以接纳一第一及第二该书写元件,其中该外管包括一用以接收第一书写元件的笔尖出口;一接纳其 余书写元件的内管,该内管具有一具有固定半径的端部开口,用来推送第二书写元件至笔尖开口,以取代第一书写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莊政华
申请(专利权)人:百能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