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铅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1726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动铅笔,虽然可以允许芯直径有某种程度的偏差范围,但是如果万一使用了最大直径的芯时,往往不能送出。这是由于芯保持部件的弹性薄膜的弹性变形量超出了允许范围的缘故。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轴筒的顶端附近设置有芯保持部件的自动铅笔,其特征是,将所述芯保持部件的外形设得稍许小于设置有此芯保持部件的所述轴筒的内形,并且在芯保持部件的前方设置有内面台阶部以防止该芯保持部件从轴筒脱落。根据此构成,在能够确实地保持芯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良好的芯送出操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轴筒顶端附近设有芯保持部件的自动铅笔
技术介绍
列举实公昭58-32959号公报作为上述类型自动铅笔的一例予以说明。此公报的权利要求书1中记载“一种细芯用自动铅笔的护芯装置,是由自由滑动或不能滑动地安装在主体的顶端部上的芯插通管与芯保持部构成的,其特征是,芯保持部是将橡胶等形成的弹性薄膜一体地层压于芯插通管的内面而形成的”。即,由于弹性薄膜与芯插通管的内表面一体形成,因此可以有效地使用变短的芯。在此,芯根据JIS日本工业标准而规定芯的最大和最小直径、即芯直径的偏差范围。例如,对于公称直径是0.5mm的芯,规定其偏差范围在0.58mm(最大直径)~0.55mm(最小直径)之间。因此,为了也可以保持所规定的最小直径的芯,上述芯保持部件的内径要与使用的芯的最小直径一致地形成。即,送出芯时,始终是一边向外侧展开芯保持部件,一边送出芯并使其前进。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芯保持部件是以贴紧状态与芯插通管形成一体。因此,芯直径的偏差范围虽然可以允许某种程度,然而万一使用了最大直径的芯时,可能有无法送出的情况。并且作为芯保持部件的弹性薄膜会超出弹性变形量的允许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原有技术的缺陷,提供经过改进的自动铅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经过改进的自动铅笔,这种铅笔能够确实保持芯,并且还可以进行良好的芯送出操作。本专利技术的第1形式是轴筒的顶端附近设置有芯保持部件的自动铅笔,其特征是,将所述芯保持部件的外形形成得稍许小于设置有此芯保持部件的所述轴筒的内形,并在芯保持部件的前方设置内面台阶部以防止该芯保持部件从轴筒脱落。本专利技术的第2形式是轴筒的顶端附近设置有芯保持部件的自动铅笔,其特征是,将所述芯保持部件的内面截面形状设成异形形状,并使该芯保持部件可以前后移动,并且在芯保持部件的前方设置台阶部以防止该芯保持部件从轴筒脱落。根据上述结构,芯直径的偏差被芯保持部件的直径方向及长度方向上的弹性变形、及芯保持部件与轴筒之间的间隙、以及芯与芯保持部件之间形成的空间部吸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自动铅笔的纵半截面图。图2是图1中主要部分放大图。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放大图。图4是表示动作例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图3的变形例的横截面图。图6是表示图3的又一变形例的横截面图。图7是表示护芯管变形例的纵截面图。图8是表示护芯管及芯保持部件变形例的纵截面图。图9是表示芯保持部件的变形例的纵截面图。图10是表示芯送出的动作例的主要部分纵截面图。图11是表示芯送出的动作例的主要部分纵截面图。图12是表示芯送出的动作例的主要部分纵截面图。图13是表示芯送出的动作例的主要部分纵截面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纵截面图。具体实施形式参照图1~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合适的实施例。将装有数根芯的芯筒2滑动自由地配置在前轴1内部。将进行夹持、释放芯的夹头体3固定在此芯筒2的前端。并且,在此夹头体3的前方部分围绕有夹头圈4,用于对夹头体3进行开关。符号5为螺旋弹簧等弹性部件,用以对所述芯筒2及夹头体3向后方施力。另外,符号6为夹持部件,由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前轴1的前方外围的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然而也可将前轴1的表面施行滚花加工等,该滚花在持握时发挥防滑的效果。再有,尖套部件7尽管是以螺纹配合等方法装卸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前轴1的前端,然而它也可以与前轴1一体成形。在此部件7的内部配置有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导向部件8,用于将芯向前方导向,但其并非必需部件。并且,为了使书写时的辩认性良好,可将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护芯管9压入·固定于尖套部件7的前端,然而它也可以和尖套部件7一体成形。而后,在此护芯管9的内侧,配置本专利技术的芯保持部件10。通过压入到护芯管9的两端附近的固定圈11、12,来防止此芯保持部件10从护芯管9上脱落。然而,芯保持部件10的长度设成能够相对于护芯管9的轴线方向前后移动。就是说,使其能够在所述固定圈11、12之间移动。当然,这两个固定圈11、12的内径形成得大于芯外径,但是位于前方的固定圈12仅以稍大于芯外径的尺寸形成。利用此固定圈12来极力防止书写时芯的震动。而且,也可以削减位于后部的固定圈11,用所述导向部件8来防止芯保持部件10的脱落。另外,所形成的芯保持部件10的外径形成得略微小于护芯管9的内径,由该构成形成间隙13。间隙13如图3、图5所示,尽管是在两侧形成(间隙13a、间隙13b),然而由于芯保持部件10位置的不同,也有时偏向某一方。并且,该两侧形成的间隙13的总和(间隙13a+间隙13b)为所使用芯直径的6.7%以上。详细地说,为JIS标准的芯公称直径的6.7%以上,例如,芯公称直径为0.3mm时,间隙13在0.0201(=0.3×0.067)mm以上。如上所述,该间隙13是两侧形成的间隙13a和间隙13b的和。以本实施例进一步具体地说明,间隙13为0.0201mm的本实施例若使用公称直径为0.3mm的芯,当此芯的直径为偏差中的最大值(直径为0.39mm)时,芯保持部件10的外表面将轻微接触护芯管9的内表面。实际上,胁14所位于的芯保持部件10的外表面部分与护芯管9的内表面接触(参照图4)。在此,例如如果形成间隙13是芯公称直径的20%,尽管芯被保持在芯保持部件10中,但是由于芯保持部件10和护芯管9之间并未形成间隙13,故书写时由于芯震动而使书写变得困难,然而利用所述固定圈11、12可防止芯的震动,而舒适地进行书写。另一方面,如果间隙13为芯公称直径的6.7%以下时,则如现有技术中所述,如果使用大直径(偏差中的最大直径比如公称直径为0.3mm的芯最大直径为0.39mm)的芯时,将会有芯无法输出的危险。这是由于芯保持部件10的外表面与护芯管9的内表面压紧接触,芯保持部件10成为无法弹性展开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尽管芯保持部件10的内表面上形成6个等间隔的纵肋14,然而并不是只限于此个数,比如也可以形成4个等间隔胁,或者8个、10个。这些纵肋14的内切圆形的直径与JIS(日本工业标准、以下相同)的芯的公称直径的最小值相同,或者稍小。即,程度为利用上述纵肋14能够较轻地保持芯X。详述为,使用最小直径的芯时,芯外径与纵肋14的顶部成线接触,另外,使用最大直径的芯时,芯保持部件10本身的弹性展开并加之纵肋14的弹性变形,从而形成面接触。如此,通过本实施例中形成的纵肋14,位于JIS标准偏差上限的芯也能够确实地被送出。并且,对稍微偏离JIS标准的芯也可以确实地被保持并送出。在所述芯保持部件10的纵肋14的前端和后端施行倒角加工(倒角部14a、14b)。其后端的倒角部14a使芯在送出时有良好的插通性,前端的倒角部14b使芯可以良好地后退、收放。另外,如图5所示,芯保持部件10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圆形。但是,在此芯保持部件10和护芯管9之间与上述例同样形成间隙13,此间隙13为所使用芯直径的6.7%以上。本例中,对于JIS标准以外的芯,由于芯保持部件10的弹性变形率的不同,也有无法发挥本专利技术效果的情况,但是对于在JIS标准的偏差范围内的芯,可以充分发挥其效果。按图6所示说明芯保持部件的再一变形例。此例为在芯保持部件15的内表面上和上述例同样地形成纵肋14,并且在芯保持部件15的外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铅笔,是在轴筒的顶端附近设置有芯保持部件的自动铅笔,其特征是,将所述芯保持部件的外形形成得稍许小于设置有此芯保持部件的所述轴筒的内形,并且,在芯保持部件的前方,设置有内面台阶部以防止该芯保持部件从轴筒脱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丸山茂树重盛正树小玉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百龙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