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明伟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11712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组合阀,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所述第一阀座内成型有第一阀腔,所述第一阀座上设有第一进气孔、第一出气孔和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阀腔内活动设有第一阀杆;所述第二阀座内成型有第二阀腔,所述第二阀腔内活动设有第二阀杆;所述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的上端均伸出于相应阀座外部并分别连接设有活塞,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上分别设有与相应活塞配合的先导机构,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的底端端部沿轴向分别设有三个安装孔,所述若干安装孔与相应阀座之间分别连接设有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能够节约气体,减少运行成本,复位效果较好,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适用于高精度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组合阀
本技术涉及阀类
,特别涉及一种组合阀。
技术介绍
阀类作为控制元件广泛应用于机械领域中,例如采用换向阀控制气缸的工作状态,工作时通过换向阀分别向气缸的有杆腔或无杆腔通入压缩气体,进而可以控制气缸活塞杆的伸出或缩回。目前公知的换向阀种类较为繁多,主要包括机动换向阀、电磁换向阀、电液换向阀以及手动换向阀,机动换向阀又称行程阀,它利用安装在运动部件上的挡块或凸轮,挤压阀芯端部的滚轮使阀芯移动,从而达到换向的效果;电磁换向阀主要是利用电磁吸引力操纵阀芯换位;电液换向阀是由电磁换向阀和液动换向阀组成的复合阀;手动换向阀主要是利用手推杠杆操纵阀芯换位。其中电磁换向阀和手动换向阀在气动行业应用较为普遍,然而,现有电磁换向阀因结构设置不合理,通常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当换向阀将气缸内的压缩空气排出时,排出的压缩空气无法重复利用,造成气体消耗量较多,运行成本较高;第二,为了保证阀芯能够在失电条件下迅速复位,阀芯与阀座之间通常设有复位弹簧,然而,现有电磁换向阀的阀芯与阀座之间通常仅连接一个复位弹簧,当复位弹簧回复时,阀芯容易因受力不均匀造成径向偏移现象,影响回复效果,同时单个复位弹簧在压缩时容易出现绕结现象,导致复位效果较差;手动换向阀的缺陷在于需要人工进行手动换向,操作较为繁琐,自动化程度较低,难以适用于高精度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够节约气体、减少运行成本、复位效果较好、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适用于高精度工作环境的组合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组合阀,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所述第一阀座内成型有第一阀腔,所述第一阀座上设有分别与第一阀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孔、第一出气孔和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阀腔内活动设有第一阀杆,所述第一阀杆上设有若干可封闭各通路的第一封闭环,所述第一封闭环上嵌设有与第一阀腔内壁对应配合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阀座内成型有第二阀腔,所述第二阀座上设有分别与第二阀腔连通的第二进气孔、第二出气孔和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阀腔内活动设有第二阀杆,所述第二阀杆上设有若干可封闭各通路的第二封闭环,所述第二封闭环上嵌设有与第二阀腔内壁对应配合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的上端均伸出于相应阀座外部并分别连接设有活塞,所述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上分别设有与相应活塞配合的先导机构,当先导机构通电时,所述活塞在先导机构的作用下带动相应阀杆沿轴向运动,所述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的底端端部沿轴向分别设有三个安装孔,所述同一阀杆上的三个安装孔的轴线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所述若干安装孔与相应阀座之间分别连接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一进气孔与第二进气孔之间始终处于连通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先导机构包括线圈和先导头,所述活塞位于相应先导头内,所述先导头通过螺钉可拆卸装设于相应阀座上,所述线圈通过卡簧安装设于先导头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内分别设有与相应阀杆对应配合的导向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使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能够节约气体、减少运行成本、复位效果较好、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适用于高精度工作环境。具体地,通过在设置一体成型的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并且使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始终处于连通状态,工作时第一出气孔连接至气缸的无杆腔,第二出气孔连接至气缸的有杆腔,通过先导机构控制相应阀杆的运动,当无杆腔内通入压缩空气时,气缸活塞运动并压缩有杆腔内的空气,使有杆腔内的压缩空气回流至无杆腔内,节约了气体消耗量,减少了运行成本;通过在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的底端端部沿轴向分别设有三个安装孔,所述同一阀杆上的三个安装孔的轴线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所述若干安装孔与相应阀座之间分别连接设有复位弹簧,保证了相应阀杆在复位时受力均匀,避免了阀杆出现径向偏移现象,同时多个复位弹簧同时配合工作,有效防止了复位弹簧出现绕结现象,复位效果更好;通过先导机构控制相应阀杆运动,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方便,能够适用于高精度工作场口 O【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右视图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阀座及其内部结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阀座及其内部结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阀座;2、第二阀座;10、第一阀腔;11、第一进气孔;12、第一出气孔;13、第一排气孔;14、第一阀杆;141、第一封闭环;142、第一密封圈;20、第二阀腔;21、第二进气孔;22、第二出气孔;23、第二排气孔;24、第二阀杆;241、第二封闭环;242、第二密封圈;3、活塞;5、安装孔;6、复位弹簧;41、线圈;42、先导头;43、螺钉;44、卡簧;7、导向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5所不的一种组合阀,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阀座I和第二阀座2,所述第一阀座I内成型有第一阀腔10,所述第一阀座I上设有分别与第一阀腔10连通的第一进气孔11、第一出气孔12和第一排气孔13,所述第一阀腔10内活动设有第一阀杆14,所述第一阀杆14上设有若干可封闭各通路的第一封闭环141,所述第一封闭环141上嵌设有与第一阀腔10内壁对应配合的第一密封圈142。所述第二阀座2内成型有第二阀腔20,所述第二阀座2上设有分别与第二阀腔20连通的第二进气孔21、第二出气孔22和第二排气孔23,所述第二阀腔20内活动设有第二阀杆24,所述第二阀杆24上设有若干可封闭各通路的第二封闭环241,所述第二封闭环241上嵌设有与第二阀腔20内壁对应配合的第二密封圈242。所述第一阀杆14和第二阀杆24的上端均伸出于相应阀座外部并分别连接设有活塞3,所述第一阀座I和第二阀座2上分别设有与相应活塞3配合的先导机构,所述先导机构包括线圈41和先导头42,所述活塞3位于相应先导头42内,所述先导头42通过螺钉43可拆卸装设于相应阀座上,所述线圈41通过卡簧44安装设于先导头42上,当先导机构通电时,所述活塞3在先导机构的作用下带动相应阀杆沿轴向运动;所述第一阀杆14和第二阀杆24的底端端部沿轴向分别设有三个安装孔5,所述同一阀杆上的三个安装孔5的轴线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所述若干安装孔5与相应阀座之间分别连接设有复位弹簧6;所述第一进气孔11与第二进气孔21之间始终处于连通状态。以上所述构成本技术的主体结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初始状态下,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阀座I和第二阀座2上的线圈41均不得电,此时第一阀座I内部处于常闭状态,即第一进气孔11与第一出气孔12之间关闭,当向第一进气孔11通入压缩空气时,第一出气孔12内无气流通过;第二阀座2内部处于常开状态,即第二进气孔21与第二出气孔22之间连通,当第二进气孔21有压缩空气时,第二出气孔22内有气流通过,并且此部分气流进入气缸的有杆腔内。初始状态下向第一进气孔11内通入压缩空气,由于第一进气孔11与第二进气孔21始终处于连通状态,压缩空气进入第二进气孔21内,此时压缩空气经第二出气孔22流入气缸的有杆腔内,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气缸的活塞杆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阀座(1)和第二阀座(2),所述第一阀座(1)内成型有第一阀腔(10),所述第一阀座(1)上设有分别与第一阀腔(10)连通的第一进气孔(11)、第一出气孔(12)和第一排气孔(13),所述第一阀腔(10)内活动设有第一阀杆(14),所述第一阀杆(14)上设有若干可封闭各通路的第一封闭环(141),所述第一封闭环(141)上嵌设有与第一阀腔(10)内壁对应配合的第一密封圈(142);所述第二阀座(2)内成型有第二阀腔(20),所述第二阀座(2)上设有分别与第二阀腔(20)连通的第二进气孔(21)、第二出气孔(22)和第二排气孔(23),所述第二阀腔(20)内活动设有第二阀杆(24),所述第二阀杆(24)上设有若干可封闭各通路的第二封闭环(241),所述第二封闭环(241)上嵌设有与第二阀腔(20)内壁对应配合的第二密封圈(242);所述第一阀杆(14)和第二阀杆(24)的上端均伸出于相应阀座外部并分别连接设有活塞(3),所述第一阀座(1)和第二阀座(2)上分别设有与相应活塞(3)配合的先导机构,当先导机构通电时,所述活塞(3)在先导机构的作用下带动相应阀杆沿轴向运动,所述第一阀杆(14)和第二阀杆(24)的底端端部沿轴向分别设有三个安装孔(5),所述同一阀杆上的三个安装孔(5)的轴线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所述若干安装孔(5)与相应阀座之间分别连接设有复位弹簧(6);所述第一进气孔(11)与第二进气孔(21)之间始终处于连通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阀座(I)和第二阀座(2),所述第一阀座⑴内成型有第一阀腔(10),所述第一阀座⑴上设有分别与第一阀腔(10)连通的第一进气孔(11)、第一出气孔(12)和第一排气孔(13),所述第一阀腔(10)内活动设有第一阀杆(14),所述第一阀杆(14)上设有若干可封闭各通路的第一封闭环(141),所述第一封闭环(141)上嵌设有与第一阀腔(10)内壁对应配合的第一密封圈(142); 所述第二阀座(2)内成型有第二阀腔(20),所述第二阀座(2)上设有分别与第二阀腔(20)连通的第二进气孔(21)、第二出气孔(22)和第二排气孔(23),所述第二阀腔(20)内活动设有第二阀杆(24),所述第二阀杆(24)上设有若干可封闭各通路的第二封闭环(241),所述第二封闭环(241)上嵌设有与第二阀腔(20)内壁对应配合的第二密封圈(242); 所述第一阀杆(14)和第二阀杆(24)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明伟
申请(专利权)人:史明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